“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母校复旦大学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5日14:12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5日电(陈姗姗)在阵阵掌声和齐刷刷的闪光灯照射下,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战地玫瑰”闾丘露薇9月4日晚站在了复旦香辉堂的舞台上,一脸灿烂地接过了她的母校复旦大学颁发给她的“校长奖”基金,成为这个奖项的首位获得者。随后,闾丘露薇为复旦师生进行了其沪上唯一的一次演讲并回答了校友的提问,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着。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闾丘以她进入媒体的经历开始了演讲。1992年毕业于复旦哲学系,先后工作于普华和香港的两家电视台,闾丘觉得专业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并不是太直接。相反,哲学的思维方法,广泛的知识面和不错的英语水平使她在外资公司和电视台都同样“如鱼得水”。“当你想进入梦想的领域时,最好选一个自己有把握的切入点,进入此行业后再去找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闾丘介绍,因为不错的英语水平和在外资公司工作的经历,电视台的国际编译工作就是她选择的切入点,而凤凰卫视则是提供给她充分的发展机会的平台,凤凰卫视足够的人力、财力使她有机会采访长江水灾、港澳回归,甚至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足迹遍布亚洲、美洲......而选对了工作,选对了地方后,就要认真努力去做老板交给的每一件事,因为每一次小错都有可能成为发展的大障碍。 “我相信快乐哲学” 闾丘称自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不会为自己定什么一定要做几件大事的目标,但会有自己的短期目标和计划,比如已取得的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和将要取得的香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就是她的两个短期目标。每次有了任务,闾丘会不带目的地冲上去做,尽力把事实的真相展现给观众。每做完一件事,她都会以‘归零’的心态去做另一件事,不给自己任何包袱和沾沾自喜的机会。“出名的时候享受出名,不出名时也不要斤斤计较,只需记得自己只是一个记者,才能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正如闾丘在新书《我已出发》中所说:“名气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名记者。”闾丘认为,对于女性来说一定要独立,而工作可以让她获得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这已经足够了。而每次提到采访,她却不忘提起自己的摄影师,谦虚地说自己的成功是团体合作的结果。 “让世界听到中国媒体的声音” 闾丘是第一个进入伊拉克战地采访的中国记者,也是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但她却不希望大家因为她的性别而对她刮目相看。“不应该只关注进去(战地采访)的是一个‘女’记者这个问题,而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关注华人记者和中国媒体的问题。”闾丘承认她初进伊拉克境内采访时觉得很孤单,身边有很多日本、韩国的记者,却看不到其他中国记者、媒体的身影。令她欣慰的是,中央电视台派来了记者,而且对战争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与“9.11事件”时相比的确是明显的进步。“我们要想成为全球性的华人媒体,就要在国际事件中能有自己的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能仅仅依靠外国通讯社、电视台带有倾向的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