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横流垃圾乱扔 南宁市人文景观黄氏古屋遭劫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6日13:03 新桂网-南国早报 | |
新桂网-南国早报9月6日讯(记者莫仁力 何定坚) 日前,有热心读者向本报反映,南宁市八大人文景观之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目前该市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清代建筑群——黄氏古屋正在遭“劫难”,建筑群落内污水横流,垃圾乱扔,还成了一些“粉仔、粉妹”的吸毒场所。9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宁市中尧南路的黄氏古屋,所见所闻的确令人痛心 古建筑成出租屋 9月4日中午,记者走进这座清代建筑群。一进门,一股令人作呕的怪味扑鼻而来。怪味源于墙边的一条臭水沟,沟里的水很黑,且覆盖有一层泛起泡沫的潲水油。大门内的小空地上,一青年仔正拍打一个沾满油污的铁箱。青年仔是做烧鸭的,租住古屋一年多了,古屋既是他的住所也是作坊。再往里走,另一间小房里,一对中年男女也在忙活,将一大盆泡在水里的鸭翅膀一个一个地拿出来加工成卤味。该女子告诉记者,因为这里房租便宜,才50多元/月/间,所以他们租来加工食品。 记者接着四处逛逛,发现住在黄氏古屋的人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或小生意人,租住户无一例外都在古屋里生火做饭,厨房临时设在两间房中的走道上,可能是长期烟熏火燎的缘故,灶台边的很多古青砖都被熏成了黑色。在走道处,还临时搭盖着不少用各色编制袋外加几块木条搭建的简易厕所。 文保单位变吸毒场 在供奉香火厅堂的一侧,记者来到一间无人租住的小房,青砖灰瓦还在,但里面简直成了垃圾场:各色塑料袋、各种生活垃圾扔满地,一些小手指大的注射用针筒散落其间。租住在邻间的老谭是个装卸工,提起这些针筒他又气又怕,说都是些吸毒小青年扔下的注射器。他还拉着记者来到香火堂,从香火牌后的阁楼上拉出10多支大大小小的针筒和包“白粉”的胶囊,说:“这帮不怕雷劈的粉仔,竟敢到祖宗的香火台上吸毒。” 另一租户杨大姐也告诉记者,一天晚上,她和丈夫被几个吸毒仔叫了起来,原来是他们中有一人注射后拔针时拉出血了,要打开水龙头“洗一下”(古屋的水龙头多是锁住的),由于害怕黑暗中碰到针管传染上爱滋病,杨大姐夫妇俩假装听不见,但那些吸毒仔可不甘休,把木门踢得山响,杨的丈夫极不情愿地开门出去,但冲洗过后几个吸毒仔却将他痛打了一顿。 管理有尴尬善待是责任 记者在黄氏古屋转了半天,只见到两个80多岁以上的黄氏后人在直接管理这些出租屋,整个建筑群内没见有一个灭火器之类的防火装置。几个租户的房间过道里堆满木屑,看着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冒出的火苗,记者一阵心揪。 据了解,黄氏古屋在2001年就被南宁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文保单位怎么能是这种混乱不堪的景象呢? 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在要求记者保证不将其名字见报后,该工作人员说,黄氏古屋虽是文保单位,但其产权属于黄氏家族,家族现在仍有后人在古屋居住。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谁使用谁管理,所以古屋应由黄氏后人负责管理。由于古屋的产权不属于主管文物的文化部门,因此,对很多问题管理部门“有教育的责任,但具体操作时不便插手过多。”如消防问题,文化部门曾多次要求黄氏家族予以解决,但“没有效果”。 而文物保护经费的短缺,也是制约文物保护的一个因素。该名工作人员解释,南宁市有30多处文保单位,有限的经费捉襟见肘,面对像黄氏古屋现在出现的墙体开裂、屋顶破漏等问题,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如此,她仍然表示,如果古屋出现大的改动或破坏,文化部门肯定要“过问”。 教了30多年中学历史的退休老师王斗恒说,南宁号称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可她“古”在哪里?如果有一天,我们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听到她的“古”,那真是今人和后人的不幸。广西民院中文系的朱环新老师则认为,黄氏古屋的问题说到底是我们如何善待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的问题,无论有多大现实困难,善待文物是政府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者:莫仁力 何定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