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关注:打工爸爸应该歇口气 孪生姐妹当自立(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7日07:24 新华网 | |||
昨天,本报A4版刊登《爸爸打工瞒着孪生女儿》的报道后,不少读者打来电话,他们在表达要帮助陈师傅一家的愿望同时,还谈了他们的一些观念和想法。 希望莉莉的学习精神能鼓励自己的儿子 在外交部工作、刚从德国回来不久的严先生致电本报称,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在北京科技大学上研究生的陈莉莉能到他家给正上4年级的儿子补课。他说,由于自己长期在国外工作,妻子工作又很忙,孩子的功课一直不是很好。看到陈莉莉家的情况后,严先生说:“我对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都很敬佩,希望莉莉努力学习的精神能够成为儿子的榜样。” 父母要鼓励孩子面对社会挑战 在谈到中国大学生该如何面对学费、生活费问题的时候,严先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说,首先他十分理解陈师傅两口子对女儿们的关爱,他们是一对非常传统而纯朴的中国父母。他们所作的努力也是多数中国父母面对成年孩子所作的奉献。 而在国外,很多父母从小就鼓励孩子自立。18岁成人后,即使父母想为孩子支付学费,孩子也会拒绝。他们上了大学更是如此,在国外的餐馆每到周末,经常可以看到外国学生在餐厅里端盘子、给客人挂衣服,通过打工赚来的钱支付自己的开销是件光荣的事情。很多在家里娇生惯养的中国留学生,在德国为了支付房费和食宿费也都适应着在餐馆里开始工作。孩子为什么到了国外就能够吃苦,因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要想生存就必须自立。 虽然东西方在文化和福利保障上有所差别,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的家长也应该加快转变观念,让孩子早锻炼早面对社会。成年的学生更应该自己寻找机会,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参加校内和社会上的勤工俭学活动,争取自己养活自己。 事实上,现在各个学校也在努力开拓、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大学生们尽快摆脱困境。但是和国外就业机会相比,我国高校在校生兼职的机会还显得很少。陈莉莉姐妹俩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校生的这种困难。 向实践学习才能成才 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一些成年学生缺乏自立精神、依赖性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工薪阶层家庭和贫困家庭中,上大学、研究生的费用仅靠家长一点一点地积攒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贫困学生也不能仅靠社会的帮助和救助来完成学业。目前,国家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就是想帮助贫困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习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向老师向书本学习,二是向实践学习。贫苦并不可怕,这样的学生更应该自立自强,家长也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把孩子培养到大学,父母已经尽到了他们的义务,大学生、研究生打工不丢人,贷款也挺正常。(王薇)· ·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