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脑瘫青年艰难口述29年生活 母亲笔录成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0日12:32 辽沈晚报 | |
这是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 从床到椅子只有一两米,从椅子到床也只有一两米,与生俱来的脑瘫把他的的生活压缩在这狭小的空间内。每说一句话,他的全身都要可怕地扭动。二十九年来,母亲一直把他当成婴儿那样照顾。 这是一个让人坚强的故事。 “我的身体被命运关在房子里,我的想法和思想还要被什么人囚禁吗?”他把自已思想产生的火花口述出来,由母亲代笔,竟完成8万多字的人生感悟,这是他“活着的证据” 这是一个让人振憾的故事。 透过这个故事,你可以领悟到一种博大无私的母爱和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他叫姬刚,家住皇姑区松花江街。与姬刚进行交流,你也许可以得到力量。(交流热线:024-22716246 024-22849275电子信箱:xwtkb@sina.com ) 修改“命运的笔误”——姬刚的故事(一) 编者按 今天,新世纪中国残联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多年来,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我们特别推出了脑瘫患者姬刚的故事,不单单是让人们更多地关注残疾人,更希望人们能从他身上得到力量。 姬刚只是众多残疾人中的一员,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人物。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只能支配自己思想的人,在命运面前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让常人无法想像。从姬刚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一直为人类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姬刚的故事也许能让你能够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热爱生活。如果你有所思有所想,请发表你的看法。热线电话:024-22716246 024-22849275电子信箱:xwtkb@sina.com 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 从床到椅子只有一两米,从椅子到床只有一两米,这就是二十九年来姬刚的生活空间,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就叫“一两米”。一部收音机、一部电话,成为这位重度脑瘫患者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母爱让他走出这一两米的空间,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命运 我来的时候,是向着成功飞奔,谁知道半路上遇到一扇门,我使劲推门,拼命撞门,用力砸门,门还是没开。 1974年夏天,姬刚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尽管他的生命十分脆弱,但像所有父母一样,儿子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希望。二人对儿子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设想:他将来要上大学,还要出国留学呢。 然而,时间不长,父母的希望破灭了。姬刚8个月大的时候还是无法抬头,两手拿不了东西。父母急忙把姬刚领到医院,医生检查结果让他们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孩子患的是脑瘫。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随后的几年中,父母不知多少次领着姬刚先后去过合肥、北京等地多方求治,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小姬刚一天天地长大,眼看着同龄的孩子开始蹒跚学步了,而小姬刚还是站不起来,别的孩子大声叫着妈妈的时候,他只是对着妈妈傻笑。小姬刚注定要终生躺在床上,永远像婴儿一样要人照顾。“我苦命的孩子,这辈子你可咋办!”母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小姬刚并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流泪,只是呆呆地望着妈妈流泪的眼睛。 姬刚姥姥对这个外孙子视为命根子,她不相信孩子有病,她总有一个信念,孩子长大了,病会一点一点好起来,她幻想着有一天小姬刚会从对面跑过来大声地喊着姥姥。 小姬刚的表现让老人一次一次地失望。姥姥不只一次地打他的屁股:“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怎么就不会走呢。”然后,姥姥把小姬刚紧紧地抱在怀中,一老一小的哭声让人心碎。 毕竟是孩子,他没有想过将来会是怎样,只是当姥姥一气之下骂他是个废物时,他知道委屈地流泪,除此之外,姬刚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姬刚愿意让姥姥抱着他到院子中看小伙伴放风筝,看小伙伴们追蝴蝶,愿意让他们拿着一只蜻蜓来吓唬自己。 随着小姬刚年龄的增长,奇迹并没发生,直到几年后,姥姥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没有看到小姬刚“出息”,姬刚还像个婴儿似的,自已不能做任何事情。“当时很多人把我当成了一个小动物,”姬刚说。父母的同事来到他家,总是要问上一句,“几岁了?”姬刚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回答完后,大人们都直摇头。 梦想 生命降临在我的身上,他的意义和价值我真的懂吗?我在门前种树、种草、种太阳,为我、为爹娘、为所有打不开门的人。 小姬刚的思维是清晰的,他渐渐地明白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只是在心中有一个弱小但充满希望的声音在说,这些都不是真的,一切都会改变,是这样的声音伴他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他不只一次地做过梦,梦到自己不但会走路,还能够飞上天,像蜻蜓一样,飞过屋顶,飞过高楼,飞到九宵云外。他笑了,笑得那样甜,小姬刚多么希望这样的梦永远不会醒来。 小姬刚长到六岁了,院子中同龄的孩子都背起了书包上学去了。妈妈知道姬刚是无法接受学校的系统教育的,她买了台收音机,也许姬刚能够从广播中获得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让母子二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台收音机成了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姬刚最好的伙伴和启蒙老师。 妹妹背上了书包后,放学后就给姬刚讲学校的故事,还要把课堂上的知识告诉给哥哥。但是姬刚不能看东西,手也拿不了笔,妹妹教他认识了许多字,当然,认识的这些字对他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已经懂事了的姬刚常常背着妈妈偷偷地流泪,他想出去,想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走路,他也希望能有好伙伴一起玩。当他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他用尽全身力气试图从床上站起来,结果重重地摔到地上,听到动静的妈妈心痛地把他抱回床上。姬刚不服气,一段时间里,他几次进行这样的努力,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1990年,姬刚十六岁了,一天,他在广播中听说北京一家医院治疗脑瘫效果非常好,他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将信寄到电台询问是哪家医院。在两个月的焦急等待后,他们收到了一位医生的可以治疗的回信。这封回信重新燃起了全家人的希望,母亲很快把姬刚带到北京。 姬刚全身插满了针头,痛得满头大汗,他想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了。然而,治疗了两个月后,姬刚和母亲都彻底绝望了。“都是妈妈不好,都是妈妈不好。”那时,姬刚的母亲真的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赎罪”。 开门 我的自悲就像外面的风,经常把我吹得东摇西晃,但是只要风停了,我就会变成早晨的太阳,那么热,那么让人感到希望。 姬刚的屋子中有把竹椅,把手上的竹片已经没有了。从六七岁开始,姬刚就坐在这张椅子上,一般情况下,他上午坐在椅子上,下午躺在床上。虽然二者的距离只有一两米,但也需要由家人把他抱过去。所以,姬刚在后来的写作中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一两米”。 多少年来,姬刚的世界也只有这一两米,他渴望与外界进行沟通,可除了家里人,他接触不到任何人,直到他20岁的时候,这一切都改变了。 姬刚常常想像其他听众那样,能通过电波与电台主持人对话,再通过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只要是说一句话的那样的朋友也好。这一切被妈妈看在眼里,1994年10月,在妈妈的提议下,家里安了部电话,那天姬刚收听一个热线节目。他鼓足勇气,迫不及待地开始打电话,几个电话号足足拨了3分钟,后来,电话掉在了地上。几次之后,他终于成功了,当他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是脑瘫患者,想结交几个朋友时,主持人感动了,立即将节目停了下来,把姬刚的电话号码公布出去。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姬刚的电话铃声就响了,对方是一个比姬刚小两岁的青年,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后来,这位被姬刚叫作阿陶的青年成了姬刚最知心的朋友。在此后的两三天的时间里,姬刚家的电话成了热线,一个个陌生的声音给了姬刚很大的鼓励。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那几天,姬刚失眠了,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是处在封闭状态下的,一下子可以与别人交往,他觉得世界突然变得很大,尽管这只是声音,但他已经很满足了。看到封闭了这么多年的姬刚通过电话与外界交流,妈妈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此后,姬刚通过这种方式结交了许多朋友,有学生、空姐、媒体工作者,有健康人,也有残疾人。这使他思想活动的空间不断地扩大,并在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这些人中,现在仍有一些人同姬刚有着来往,很多人还多次到家中看望姬刚。 故事链接 姬刚作品(节选) 我的起点是零 我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我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时候,除了我家里的人我谁也不认识,我的起点等于零,我的基础就是眼睛后面那个圆形的空间。我的自悲就像外面的风,经常把我吹得东摇西晃,但是只要风停了,我就会变成早晨的太阳,那么热,让人感到希望。在过去的时间里,我时常失去动力,今天就用这几行字来提醒我,我的起点是零,所以我不该怕什么。 门开不开 我来的时候是向着成功飞奔,谁知道半路上遇到一扇门,我使劲推门,拼命撞门,用力砸门,门还是没有开。我曾经很消沉,但是没有绝望,我不能在门前等到我心跳的最后一下。生命降临到我的身上,我的意义和价值,我真的懂吗?我在门前种树、种草、种太阳,为我、为爹娘,为所有打不开门的人种。不要以为我很高尚,这些事情人人都该想到,都该去做。 想像会给谁动力 我想喊一声 声音在屋子里变得很大 在屋子外却变得很小 我想跳一跳 跳得比云还高 落下来的时候谁会把我接到 是大海还是母亲的怀抱 我想跑一跑 跑得比光还快 跑回过去的日子 把昨天的自己瞧上一眼 然后我们的手会高擎起什么样的火炬 跑向今天跑向明天跑向明天的明天 我的身后 会留一下行弯弯的脚步 它会被外星球的海浪冲掉、冲掉、都冲掉 只剩下叫喊跳跃和奔跑 记者关切
书写“活着的证据”——姬刚的故事(二) 一个让人坚强的故事 “身体被命运关在房子里,想法和思想还要被什么人囚禁吗?”脑瘫使他四肢极度扭曲,无论是说一句话,还是用手去完成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他的全身都要随之剧烈地扭动。姬刚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但他可以支配自己的大脑,他把自己思想产生的火花口述出来,由母亲代笔,完成的203篇人生感悟,使他的思想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这是他“活着的证据”。 痛苦 对于痛苦只有理解,没有看法;只有体验,没有结论。这只是个简单的回答。 姬刚家窗外的景色实在太单调,一幢二层灰色的旧式楼房,房前经常堆着很多炉灰,从窗口望出去,只能看到铺着灰色瓦片的房顶和房子后边的一棵老杨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飞来了许多小鸟,它们把家安在树上,整天叽叽喳喳地叫着。听到它们的叫声,姬刚感到心灵的宁静,春去秋来,他看着树枝吐出嫩牙,树叶慢慢长大,再看着树叶一点一点地变黄,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他知道树是有生命的,这是多年来姬刚可以看到的惟一的风景。 1996年深秋的一天,当他早上起来的时候,这个风景没有了,他急了:“妈妈,那棵树呢?”听到喊声后急忙跑来的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告诉儿子,树在前一天的晚上被砍掉了。姬刚伤心到了极点,他认为那棵大树是长在自己心中的。 几天以后,姬刚突然让妈妈准备好纸和笔。妈妈不知道姬刚要搞什么名堂,但多少年来,他已习惯了儿子的“吩咐”,还是照着姬刚说的话去做了。姬刚将自己对那棵老杨树的怀念之情倾诉出来,姬刚每说一句话,都全身扭曲,很快已是大汗淋漓了。母亲记录几句后,他便让妈妈再给自己念上一遍,直到自己满意才往下进行。 两三天后,怀念老杨树的文章写成了。当妈妈最后为他念的时候,姬刚如释重负。而母亲也没有想到的是,姬刚竟能写出文章来,而且还相当不错。其实,让姬刚和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竟让姬刚开始体验了一种新的生活。 飞跃 命运对我来说是一个力量比我强十倍的对手,我即使向它屈服低头,它也不会饶过我的,那就用这颗头同他拼一回吧。 知儿莫如母,怕孩子有不好的想法,母亲有多么不高兴的事,都不会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 1997年8月,阿陶来到姬刚家,姬刚无意中提到自己写的那篇怀念老杨树的文章。阿陶看到后,竟产生了强烈共鸣,这位文学青年非常钦佩姬刚会写出这样美妙的东西来。尽管两个人文化背景相差悬殊,但共同的爱好很快使两人成为朋友,两个人经常探讨文学创作。 在阿陶的鼓励下,姬刚越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当然,他其实不明白什么是文学。姬刚说当时的想法只是想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下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他还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希望自己写的话能飞出去,所以,他把自己的文章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姬刚飞话》。 自从姬刚开始写作后,除了照料姬刚的生活,母亲又多了一项工作。从1997年8月份开始,姬刚平均每三天就会把自己的感触让母亲记录下来,每篇文章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如今天,母亲的头发已经过早的白了。姬刚口述的内容中常有一些生僻的字,母亲为此特意准备了一本大字典。 姬刚写作一般都在晚上十点以后,这时母亲把所有的家务都完成了。一天的劳累让母亲很疲倦,有时写着写着,母亲就睡着了。姬刚吐字不清,母亲常常听错,不得不一遍遍地核实。 喜悦 如果你觉得这世界还不够完美,并且你又很爱这个世界,那么你要干的就是那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一直到你做不动或者不愿做的那一天。 2001年12月的一天,姬刚像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电台正在广播国外一位残疾人是如何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的事迹。写了这么多的东西,还没有人真正地看过,姬刚给当时电台请的嘉宾打电话,希望他能看看自己的作品。姬刚向对方称自己就是一棵小苗,如果能为他浇些水,就会长得更茁壮,否则就会枯死。这位嘉宾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他果然来到姬刚的床前,眼前的景像让他惊呆了。他无法想像那个在电话里吃力的声音竟是一个只能支配自己大脑的人;更让他吃惊的是,他不敢相信,那一篇篇充满哲理的文章会是姬刚的思想。 他把姬刚的作品拿了回去,几天后,他又来到姬刚的家中,同来的还有电台的记者。那天是姬刚最高兴的一天,电台的工作人员在姬刚的床头为他录制了一个专题节目。 节目播出后,很多陌生的朋友打来电话,人们无法想像,一个站都站不起来的人,竟如此热爱生活。多少年自己就这样生活,姬刚很多次感到绝望,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他时常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他待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白,只有到了晚上,写文章的时候,他才最兴奋最自信,“我需要我的文章改变我的生活,不必问为什么,只是命运给了我点写文章的能力。” 故事链接 姬刚作品(节选) 关于痛苦 有人问我对于痛苦怎么看的?我想说两句话:对于痛苦只有理解,没有看法;只有体验,没有结论。这只是个简单的回答。进一步想一想,我可以说出下面的话:我原本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光着脚在有小石头的土地上,这时,有两粒种子深深地嵌入我的脚掌,一粒快乐,一粒是痛苦。它们进入我的身体后,会慢慢地生长,随着我一起长大。这时,风中飘来两片树叶,一片嫩的代表外在的快乐,一片枯黄的代表内在的痛苦,它们和我身体里的种子遥相呼应,统治着我的人生。不管外在的快乐多么快乐,也比不过内心的快乐,因为那种子是要永远陪着你的。反过来痛苦也是这样。 同命运拼一回 屈服的准确含义我不十分清楚,不过一个人要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很容易的。其实我的头低的时候还是很多的,头在低着,不过命运还没有用刀把我的头砍下来,我头还长在脖子上,既然头没有掉,就总还有向命运抬起的时候。命运对我来说是一个力量比我强十倍的对手,我即使向它屈服低头,它也不会饶过我的,那就用这颗头同他拼一回吧。其实命运不仅是对手,我觉得它对人来说好像一条轨道,有一双带轮子的鞋,把我们的脚都固定在上面,然后我们就开始在各自的轨道上向前滑。于是,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命运,说他们有不同的命运并不是说轨道早已固定好了,其实我的性格和我的思想深处那些发光和不发光的东西就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当我不愿意再忍受现在的命运时,我需要忍着把脚从带轮子的鞋中拔出来的疼痛,才能踏上新的轨道。 昼夜心语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穿上了一件衣服,它有很强的渗透力,不断地侵蚀着我的道德和灵魂,我需要时常把它脱下来抖一抖,又不得不穿上,我在人群中寻找着和我一样的人,渴望透过衣服看见你的心。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已经很完美,你可以选择放弃奋斗,如果你觉得这世界还不够完美,并且你又很爱这个世界,那么你要干的就是那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一直到你做不动或者不愿做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大家可以让你说一句骄傲的话:我是一个成功的人。 记者关切 校对“前行的生命”--姬刚的故事(三) 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 姬刚的故事不为很多人所知道,但知道姬刚故事的人无不感到震撼。六个中学生曾用自己的零用钱为他买来一盆富贵竹;一个青年8年来每半年到姬刚家中来一次,以从姬刚身上获取力量。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草,因为小草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姬刚说自己不是很喜欢听歌曲,但有一首是绝对例外的,那就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水手,但是,他可以在思想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感悟 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草,因为小草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 姬刚说从记住自己的名字那天到现在,一直在想像中过生活,无论这种想像给自己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有人说姬刚是棵小草,姬刚接受了这个名字,但他认为,小草虽然可以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但小草不该只看到周围的残酷与荒凉。 姬刚非常不喜欢残疾人这三个字。他说树上有个苹果,每个人都想去摘,我摘到了人们也许会惊呼,也许送来特别的鲜花和掌声。我要的不是这些,只是一分平等,如果一个正常人把树上的苹果摘了下来,人们又能给他多少赞扬呢。 在生活的重重阻碍面前,他曾经有过许多沮丧。但他所听到的节目、他所结识的朋友,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好期待,又使他不断地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倾注了他绝大部分精力的《姬刚飞话》,则是他精神上最坚实的支柱。他说,这些文字是他“活过的证据”。他从这些作品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他希望用这些文字来向人们证明:虽然自己的躯体注定得与一张床为伴,但他的思想会像一只能自由飞翔的小鸟,飞出窗外,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他指着日历告诉记者:“每个数字都是一个小黑点,今天我在那个小黑点上呆着,总是在看那些未经过的小黑点,我在想那些小黑点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当时我可以对今天有那么多的想,可以有那么多美好的梦,这些梦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在破灭,一个一个地忘记,一个一个地经历。忽然今天的某一分钟,我觉得到达了多少年前的我遥不可及的那天,这些年我不觉得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很短。 我想,会有很多人会羡慕我,因为,我有很多时间在这里清理自己,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做,不听广播,不打电话,不看窗外的风景,就这样静静地思考。而有那么多的人整天在忙,他们也许找不出多少时间给自己的内心洗个澡。” 姬刚说自己不是很喜欢听歌曲,但有一首是绝对例外的,那就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水手,但是,他可以在思想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感激 六名中学生听到他的故事后,自发地用零用钱为他买了一盆富贵竹 每天的生活对于姬刚来说都是艰难的,他同记者说每一句话时,身体都会令人心痛地扭动。姬刚有的时候能看电视,但是他的颈部没有力气,无法像健康人那样眼睛固定在目标上,只有靠着头部的摇摆晃动,扫视几眼屏幕。 姬刚最喜欢看电视里转播的足球比赛,可是他无法坐更长的时间。他不懂足球,只喜欢球场上的那种气氛,当射门成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千万人的沸腾与欢呼,他从心里渴望这种感觉。 姬刚说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为了让姬刚能够站着,她将儿子抱在怀中进行训练,由于姬刚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有时,娘俩一起倒在地上。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训练每天要坚持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下来,母亲就瘫倒在床上,当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记者在姬刚的家中看到一盆富贵竹,姬刚说那是今天3月份,6名中学生在得知他的故事后,特意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也买的。这给姬刚以巨大的鼓励,姬刚时常提醒妈妈给它浇水。 去年,姬刚还认识一个来沈阳签名售书的赖先生,出身贫寒的赖先生听说姬刚的情况后,立即赶到姬刚的床前,他把自己的书送给了姬刚:“没想到你这么有毅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某单位的一位团干部听说了姬刚的故事,他与几名团员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姬刚的家。几个人除了带来了鼓励外,他们还将姬刚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感动 他每年都要来看望姬刚两次,目的是从姬刚身上获取力量 姬刚至今仍保存着六岁时家里买的那台收音机。在姬刚眼里,收音机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听小说、听故事、听歌曲,可以听到不同人的说话的声音,可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收音机成了姬刚最好的伙伴。姬刚的手本来不能拿东西,但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努力,他竟然能自己操纵这台收音机了。 开始听广播的时候,没有人给他讲过那里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慢慢地听懂了。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开播了,那里的新闻、对社会各种现象的思考、分析、评论,让姬刚着了魔。这些年来,姬刚通过那台收音机和电话结识了一百多人,至今仍有二十多人与他保持联系。1995年,姬刚结识了比自己小几岁的董小龙,董小龙当时还是个学生。那天,董小龙来到他的家中,特意为姬刚带来了一本书。此后,两个人有个约定,董小龙告诉姬刚每半年就来看他一次。如今八年时间过去了,董小龙早已步入了社会,每到春暖花开和金秋时节,董小龙就会准时来到姬刚的病床前。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他只想从这位残疾的大哥哥身上得到力量。 姬刚同样在这些朋友身上得到力量,给姬刚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在见义勇为中受伤导致下肢瘫痪的女孩。她没有对生活绝望,在轮椅上仍坚持学习英语。这个女孩还特意让朋友代自己看望过姬刚,这一切让姬刚很是敬佩。 故事链接 姬刚作品(节选) 阳光 上午,我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我的身体和脸上,我感到平静温暖与安详。此时此刻,外边的人都在忙着什么我不知道,只有墙上的时钟和我安静的思想在这房间里游荡。猛抬头,望见一小块蓝天,却看不见大鸟在自由飞翔,因为这里有楼房,有比人还要高的围墙,它们挡住我射向宇宙的目光。暴雨过后,这一分一秒,我在和半个地球同时接受阳光。再次抬起头,白云找回了远方的大鸟,灿烂的阳光下,人间的故事又该奏起怎样的乐章? 苹果 我有个朋友,他说过两句话:“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咱俩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咱俩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我想接着他这两句话再想一想:“我有一个苹果投向你,你有一个苹果投向我,两个苹果在空中相撞,撞破了,撞烂了,掉到了地上,多少年以后,这里一定会出现一片果园。” 给海子 昨天,我的一个朋友,讲起了诗人海子的事情。我为我们有15年的人生交错,却未得相见而遗憾。你那诗的意境让我激动,我已感到了你的诗的光。你是个氢气球,你惟一的目标就是太空,然而你越来越接近太空,你就越接近死亡。我也是个气球,一个身体里装着普通空气的气球。要是有人碰我一下,我就会立刻跳起来,然后再慢慢地落下。虽然我也向往太空,可是我飞不上去,这世界上像你这样的氢气球很少,像我这样只会跳的气球很多。 我在这里眼睛望着天空,想看见你的影子,你却早已变成了光,不再会有影子,只是想对你说,你是天才,你是奇迹,你是空间的精灵,你是河边永远的哭声。你需要掉在地上的气球的赞美,也不需要高空中那个月亮的慨叹。这就是一个比你小10岁的人想要对你说的话。因为你写的是诗,我说的是话,我们是不是就注定不能相见?我的文章从不愿意留下空格,今天我要为你留下。 记者关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