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张卡在手 华夏银行“骑卡难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4日05:31 济南时报 | |
截至今年9月份,济南公交乘车卡的发行量已近100万张!如此庞大的数字,是乘车卡的发售方——公交公司和华夏银行始料未及的。两年前,他们认为能发行50万张卡就很了不起了。 然而,面对突飞猛进的卡量,骄人的市场占有率,福兮?祸兮?与公交的意气风发相比,占发卡总额70%的华夏却面呈苦色,持续“缺货”达四个月……一热一冷,原因何在? “办乘车卡,去华夏啊!”对于济南市民而言,两年前的一句广告语,现在已成了一种习惯。然而,2003年9月份,虽然济南的这个秋天格外凉爽,但不得不挤在公交总公司所属的那个狭窄的发卡厅内,排队等待办理乘车卡的市民却早已汗流浃背。 宽敞、微笑、迅捷……已习惯于在华夏舒适的条件下办卡的市民惊觉:华夏银行乘车卡缺货已有四个多月了! 疑惑 华夏银行缺货四个月? 9月初,有媒体称,华夏银行已持续四个月处于缺货状态。记者走访了华夏银行在济的一些网点,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从“五一”至今,华夏银行在济的各家营业网点确实没收到过公交公司发过来的电子乘车卡。对此,华夏的解释是“暂时缺货”,并称此项业务并未停止。 但这个理由似乎很难站得住脚。这四个月内,公交公司旗下的五个发卡营业点一直卖得“热火朝天”。据公交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马鲁平说,这四个月,公交公司自行发卡至少有10多万张。在市内拥有10多家网点的银行方一直说缺货,而仅有几个售卡点的公交方却忙得不亦乐乎,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曾经携手创业的两方——公交和华夏莫非也要各奔东西? 而合作方——公交公司的解释更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营运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说,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不好说,以后如何,得看双方协商情况。 苦衷 华夏银行“骑卡难下”! 从济南开始有规模发行电子乘车卡开始,华夏就一直与公交公司合作,从目前乘车卡的普及,足以看出双方合作的诚意。问题在哪里呢?虽然华夏始终没有明确说出缺货原因,但多次采访之中,其提到最多的就是“负重”。 华夏银行济南分行个人金融处市场部经理杨晓丽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大吐苦水”。从2001年9月至今,华夏已发卡近70万张,占有济南总发行量的70%左右,这个数量是华夏银行始料未及的。通过发卡,济南华夏从默默无闻走到家喻户晓,赚足了社会效应,可赔本赚吆喝的实际却未得到改观。 据悉,华夏推出的“万通卡”,具有储蓄、异地存取、代交电话、手机费用、商场消费等综合功能,但长期以来,市民使用的只是乘车一项,这就使华夏原想借此卡拓展业务的想法几成泡影。同时,华夏在济南的10多个网点,每天至少得为近1000位市民提供免费圈存服务,这样,机器损耗和维护、资料记存、数据统计等支持乘车卡的后期服务成本,势必会随着发卡量的激增不断提高。 对于华夏而言,每发出一张卡,就要投入一份服务成本。一个月两万多客户的工作量,每一笔的数额却仅有几十元,总得说来,由于资金结算量太小,这张卡对银行而言,几乎意味着只有净投入。而且,从目前来看,经济方面的回报还遥遥无期。两年时间里,银行真的“骑卡难下”,如果继续扩大发卡规模,则意味着继续加大背上的包袱,如果马上洗手不干,则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深不可测。 进亦忧退亦忧,70万张卡让华夏相当尴尬。 会诊 “睡眠卡”烫手丢不得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胡金焱认为,客观地说,济南公交卡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普及,华夏银行功不可没。但银行毕竟是企业,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利润。今年9月12日,正是华夏上市的日子,这意味着其企业化运作特点更为突出,目前的这种经济效益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经营错位现象,恐怕很难走得很远。 胡金焱在分析时说,根据目前的情况,这张交易异常频繁的电子车票对银行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睡眠卡”。初期,为了扩大规模,银行不计成本大量发卡。而后才发现,规模的增大无助于收益的提高,反而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死账户。对这些死卡,银行发行时已付出制作成本,此后却还要不断付出跟踪服务的代价,其所付的成本费用与服务一个数百万元的大户没有多大差异。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四亿多张卡,但有四分之一都是死卡。现在,善于在数量上“做大”的中国银行,已日益明显感到了压力,银联卡的出现,就是银行从形式走向内容,力图从实力上“做强”的一种体现。 但这张卡再烫手,也不敢丢!如果说银行本身的“睡眠卡”,还可以考虑舍弃的话,乘车卡显然不能。济南市内的人口有200多万,目前发卡量已近100万,这也就是说,在我市,平均每两人就拥有一张卡,而上海市民平均每四人才拥有一张,虽然它一张卡的覆盖领域远远超过济南。面对如此庞大的持卡群体,任何变故,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结果。 深思 问题系“冰山”一角 在种种猜测“出台”不久,华夏与公交都一再表示:他们会继续合作下去。然而,企业的永恒驱动力是利润,而不是社会效益。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魏建认为,最关键的是,乘车卡的后面是包括水、电、煤气等社会福利性质的庞大公用事业。采用“卡式”收费,做到方便、快捷,这已是将来的必然趋势。但要发卡,就免不了要考虑与银行合作,也就必然会遇到同样的困惑。 一方是公用事业根据市场需要敞开售卡,银行磁条卡量将随之放大,这就要求银行追加投入;另一方面,银行认为磁条的存款增长速度远未达到期望值,不愿再投入,随即暴露出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不对等的条件下,这种初级阶段的合作模式已不适应今后的发展。 出路 “一卡通”是方向 魏建说,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在不影响卡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延长乘车卡预交费在银行卡的停留时间,以使银行从储蓄方面,得到一定的效益。但他也强调,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都将目光投向了“一卡多用”。在他们看来,这张卡之所以被称为“睡眠卡”,首先,受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即乘车、煤气、水等大众消费类项目设置太少。由于适用范围小,自然也就很少有人给卡内存入较多现金。其次,多项功能应“集于一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因此,要做到有效利用,就应仿效目前银行业以银联为中心,整合资源、统一卡种、一卡多用的有效做法。借鉴香港“八达通”卡,以公交卡为主线,连接公交、地铁、出租等公共交通行业,将水、电、煤等公用事业项目都包括进去,采用“一揽子”做法,将其当作覆盖整个城市的服务网络来经营。 实际上,对于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大众消费来说,只有通过多元化收入,降低单位成本,做到薄利多收,才能获取好的收益。 (文/记者 王亚妹 图/记者 蒲东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