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间造园争续造园历史 苏州园林走向复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4日15:46 新华网 | |
新华网苏州9月14日电(记者李灿、冯源、肖春飞)在苏州吴江松陵镇与同里镇之间,一个占地一百余亩、由私人出资建造的园林--静思园近日对公众开放。园主陈金根告诉记者:“苏州没有私家造园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与此同时,由苏州市园林局组织,在苏州市区建造100座小游园、1000处园林小品的工程也接近尾声。小游园分布在街边或居住区,面积都在500平方米以上,有亭台,有花木, 充满文学、艺术情趣的苏州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富裕与文明的象征。“私家造园重新出现,公家大量建造新的园林,说明苏州园林正在走向复兴!”苏州市园林局局长徐文涛激动地对记者说。 苏州园林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明清时期达到全盛。清朝中叶的苏州号称“半城园亭”,最多时有100多处并存于世,号称“苏州园林甲天下”。清末至民国前期,苏州园林造得少,毁得多。到抗日战争前,造园完全停止。新中国成立前夕,除拙政园、狮子林等少数园林外,大多数园林已是残破失修、凄凉满目。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各级政府多次拨款对苏州园林进行整修。从1953年到1966年,留园、虎丘、寒山寺等20余处园林名胜得到了全面恢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苏州市成立了园林局,还为主要园林建立了技术档案。在继续恢复旧园林的同时,苏州的造园队伍在国内外大显身手。深圳的苏州街、昆明世博园的东吴小筑、美国纽约的明轩和听松山庄、加拿大温哥华的逸园、新加坡的蕴秀园,都是他们的杰作。 上个世纪90年代,结合城市改造,苏州市开始在城中建造带有花园的住宅,桐芳巷、双塔、江枫园、寒舍等一批园林式别墅区相继投入使用。 过去,苏州私家园林的主人多是文化修养较高的官宦人家。谁也没想到,接上苏州私家园林“文脉”的第一人,竟是农民出身的企业家陈金根。陈金根8岁随父亲参观苏州拙政园时,被那种风雅所震惊,就立志造一座园林。1988年,他开始着手准备,广泛搜集各种精美的旧厅堂、旧门窗等园林构件。为了运回一块重136吨的灵璧巨石,他不惜出资在安徽灵璧修了3座桥、5公里道路。从1993年起,在苏州园林设计院和同济大学的几位著名设计师的指导下,他组织一批能工巧匠奋斗10年,终于建成了这座被费孝通先生命名为静思园的园林。 几乎与陈金根同时,苏州雕刻家蔡廷辉在苏州古城内的木谷弄也建造了一个名为翠园的私家园林。因为占地面积只有400多平方米,所以翠园早在2001年就建成了。蔡廷辉的翠园用于自己居住,而陈金根的静思园则打算对游人开放,收取门票。 对于静思园、翠园的艺术价值,人们各有评价,但苏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贺凤春等专家认为,它们从布局、结构、意境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苏州园林的基本条件,是中断半个多世纪的苏州造园历史的接续,具有历史意义。 徐文涛局长说:“乱世毁园,盛世造园。苏州园林经过了一个从私家造园,到公家造园,再到公家私家一齐造园的过程。在新世纪,苏州园林一定会迎来新的鼎盛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