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员设下“色情陷阱” 知名记者涉四罪被起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0:0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9月15日电9月4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桩引人注目的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此案的被告是有着“湘中名记”之称的原娄底日报社政法记者伍新勇。北京青年报报道称,伍新勇被控犯有抢劫、诈骗、挪用公款及非法持有枪支等四项罪名;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媒体披露的伍新勇“独特”的犯罪手法:精心设下“色情陷阱”,控制当地一些官员,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伍新勇是如何从一名记者变成犯罪嫌疑人的?他设下的“色情陷阱”究竟陷住了谁?日前记者专程赶往湖南省娄底市进行调查采访,发现数名地方高官和伍新勇案有关。 昔日“湘中名记”伍新勇站上被告席 媒体报道集中在其“独特”的犯罪手法上 9月4日,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伍新勇涉嫌抢劫、诈骗、挪用公款及非法持有枪支一案。开庭当天,湖南省内外就有多家媒体的记者赶来采访。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告伍新勇被捕前曾是娄底日报社政治新闻部副主任,不仅是一位政法记者,还有“湘中名记”的美称。 除了党报记者的特殊身份外,伍新勇“独特”的犯罪手法也成为此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即“通过挖下色情陷阱、请君入瓮的手段来控制某些领导”,最终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据《中国青年报》披露,一些与伍新勇熟悉的人说,伍新勇曾把一些官员带到他的按摩店里玩乐,然后叮嘱卖淫女设法将“物证”带出,凭此到他那里领取奖金。而他则将“物证”编号,并注明某天某时谁和谁发生过不正当性行为,存放在冰箱里———冰箱可以保鲜,事后可以通过DNA分析准确锁定当事人! 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在互联网上也引起了轰动,不少网民在唾弃伍新勇所为的同时,还追问道:“究竟谁被伍新勇设下的‘色情陷阱’陷住了?这些官员有没有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这是任何一个普通读者在看过报道后都会发出的追问,然而记者查阅了湖南当地多家报纸后发现,尽管都报道了伍新勇设“色情陷阱”一事,但却没有一家披露了涉案官员的任何信息。 伍新勇与当地一些官员“关系密切” 此案曾牵出“娄底第一贪”前副市长赵更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41岁的伍新勇高中肄业,1979年招工到新化县白溪镇供销社;1995年6月底调入报社成为要闻记者;2001年升任娄底日报社广告二部主任;2002年初,伍新勇出任政治新闻部副主任。同年3月15日,他被公安部门监视居住,4月27日经检察院批准逮捕。 记者在娄底相关部门采访期间了解到,伍新勇此前与当地一些官员的确来往频繁、关系密切。一位纪检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有政法记者的职业在身,伍新勇与当地领导接触的机会很多,因此经常能看见伍新勇和领导一起吃饭、外出等情景,这给一些行贿者带来伍新勇跟领导“走得近”、“说得上话”的感觉,因此纷纷找他办事。 9月10日,记者来到娄底市人民检察院采访。记者从检察院政治处获悉,原来伍新勇一案的查处,还牵出了曾轰动一时的娄底市前副市长赵更效受贿巨案。 背上“娄底第一贪”骂名的赵更效在任副市长前曾长期担任娄底市财政局局长,在此期间,受伍新勇“邀请”与财政局行政科长朱同球(已另案处理)共同参与一项工程投资,通过伍新勇将挪用的公款238万元转出,后赵、朱二人私吞了50万元。2002年初,湖南省纪委和省检察院在追查这起工程违规资金来源时,先发现了伍新勇的问题,随后顺藤摸瓜查处了赵更效。调查结果让谁都没有想到,赵更效涉嫌贪污受贿的金额高达1600多万元,在娄底这样一个年可用财政额度只有1亿元的小地方,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湖南方面于今年1月公开审理了赵更效一案,但记者从娄底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目前该案仍然没有宣判。而早在公审期间,当地媒体就曾披露赵更效的生活作风糜烂,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娄底市任职期间都有多名情妇。记者更从一份办案记录中得知,当初办案人员就是将赵更效和他涉案的情妇一起堵在车里,并抓捕归案的。 公诉书没提“色情陷阱” 只讲“隐私”目前只确定一位官员涉及“陷阱” 在娄底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当地百姓对于伍新勇一案的审理相当关注,更将伍新勇控制官员的方式戏称为“肉弹”。由于此前媒体的报道欲说还休,使得群众对究竟有哪些官员牵涉其中议论纷纷。因此在采访负责此案公诉的市检察院公诉处梁巨热处长时,记者询问道:“赵更效是因为查伍新勇的案子牵出来的,那他是不是被伍新勇‘色情陷阱’击倒的官员之一?” 梁处长说:“从目前公诉方掌握的情况看,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表明赵更效与‘色情陷阱’有关,他在生活作风上的确有问题,但是作为检察官,我们必须靠证据说话,没有真实可靠的证据,就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 在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案长达九页的起诉书中,并没有任何涉及“色情陷阱”的部分,但记者在指控伍新勇涉嫌诈骗罪的第一部分看见这样一段表述:“1995年2月的一天,被告人伍新勇找到黄东连说,长沙市委市政府搬迁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杜××是他干爹,跟他关系铁,并且还掌握了杜××的隐私,可以帮黄搞到搬迁工程……伍新勇邀黄一同回到了新化老家,将自己隐藏的一份材料和一盒与杜××的谈话录音磁带给黄听……” 起诉书并未明言的这个“隐私”,被《中国青年报》点了出来:“1994年底,伍新勇采访流氓大闹娄底宾馆案时发现,湖南省某公司送了一个女孩为当时的一位某地级市主要领导提供性服务。伍新勇如获至宝,在帮助该领导摆平的过程中,伍新勇留下了相关复印材料和与该领导通话的录音磁带……” 在起诉书有关诈骗罪第六部分记者又看到:“……1998年5月的一天,被告人伍新勇与长沙黄花建筑公司的殷建兵相识。被告人伍新勇自称是长沙市市长杜××的干儿子,说可以包到长沙公交公司的停车坪工程……” 记者问:“这前后两个杜××身份不同,他们是不是同一个人?”具体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张琳菁说:“是同一个人。”记者又问:“那他有没有受到处理?”张琳菁回答:“调查此案时他已经不再担任长沙市市长,目前在省里一部门任职。办案人员曾经就此问题向他提出询问,他只承认认识伍新勇,但否认了其他的事情,说伍新勇一直利用的他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 在被问及还有没有类似这样涉及地方官员“隐私”的情况时,公诉方向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掌握的情况与公诉书中提到的一样,除了杜××之外,他们并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官员与之有染。 当地媒体为何没有披露涉案官员的信息 《娄底日报》负责人打破沉默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检察院方面的起诉书在9月4日开庭时曾公开宣读,但是第二天湖南媒体的报道几乎都在“色情陷阱”上做足了功夫,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已经点明的涉案官员身份。记者致电一位旁听过庭审的当地媒体同行,他说:“因为这个案子涉及的官员有的还在任,级别也比较高,我们都是当地媒体,要披露这些东西比较有难度。” 而在近日媒体对此案进行连篇累牍报道的同时,伍新勇原来的工作单位娄底日报社则一直保持着沉默。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娄底日报社,报社副总编辑兼纪检组长肖洲接受了记者采访。 肖洲说:“报社出了这个事情,我们也很遗憾,因此在去年伍新勇被逮捕后,报社专门做了一个多月的整顿工作。这些天因为开庭的缘故,媒体报道得多了,大家也比较关心,但我还是更看重报社的稳定和日后的发展。实事求是地说,这件事情对《娄底日报》的形象的确有负面影响,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也没有员工因为出了这事就选择离开报社。” “作为报社主要负责人之一,您先前知不知道伍新勇涉嫌犯罪的那些事情?”肖洲说:“这些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他被捕后警方并没有就此案向报社透露过情况。很多情况我们也是到了开庭时才从检察院的起诉书上了解到的。”肖洲表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出了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是件光彩的事,但《娄底日报》不会因此就一蹶不振。”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1993年,伍新勇承包娄底日报社办的资源开发总公司,按合同完成了一定利润,被认为在经营方面“比较有头脑”,因此是以“经营人员”的身份调入报社的;然而进了报社后的1995年6月,伍新勇却从“经营人员”变成了要闻记者。记者想对这个转变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有关部门的回答是:“不大清楚,因为时间隔得太久了。” 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伍新勇的学历是高中肄业,但在检察院的起诉书中则是大学文化。记者多方了解他的业务水平,得知他尽管比较喜欢写东西,但是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新闻作品,也没有获过奖;“湘中名记”的名气多数来自于他与当地领导的密切接触和“出色的办事能力”。 公诉方解释为何起诉书没提“作风问题”伍新勇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在法庭上全面翻供 除了涉嫌用“色情陷阱”控制官员外,伍新勇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糜烂。据《中国青年报》披露,伍新勇自己曾写过一个清单,上面表明自1993年到2002年年初,他一共挥霍近200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玩弄异性和结交有权力的官员朋友,与其保持长期、稳定情人关系、有名有姓的女人就有十多个。记者询问梁巨热处长:“伍新勇的这种情况,还有媒体已经披露的通过设置‘色情陷阱’控制官员的这种手段,为什么起诉书中没有提及?” 梁处长解释说:“就算伍新勇利用‘肉弹’攻势控制一些官员的情况完全属实,但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性贿赂罪’这一罪名,因此这种做法也只能在道德的范围内加以谴责,在法律上还暂时无法对他定罪,因此在起诉书中我们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 而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张琳菁说,即使有“色情陷阱”也是无法写进起诉书的,因为没有性贿赂罪,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不存在。 此外梁处长还说,像记者所说的这些问题,有的已经涉及个人隐私,不适合公开审理;而有的取证十分困难,因为不可能有第三者的证言出现。她表示,现在媒体披露的很多细节都属于后一种情况,没有相关证据肯定会对办案人员采取进一步行动带来影响。 9月9日,记者从湖南省检察院方面获悉,伍新勇在4日庭审时全盘翻供,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推翻了此前自己所做的所有证言证词,目前案件处于休庭状态。由于记者未能采访到娄底市公安局方面,故无法就是否刑讯逼供进行核实,但伍新勇翻供一事在梁处长处得到了证实。记者问:“这是否意味着检察院必须重新搜集证据,再次提出指控?” 梁处长说:“我们当然会努力搜集新的证据,但是并不能说被告全面翻供,公诉方就前功尽弃。被告推翻的只是他自己的证言,比如先前他承认自己非法拥有枪支,但在翻供时却辩解说‘我是政法记者,政法记者有权佩带枪支’,这样的话说给谁听都会觉得可笑。但就像你看见的,我们在对他提出的每一项指控后都附有大量相关人员的证言、借条等书证以及文件检验鉴定书等。如果这些证据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伍新勇的犯罪事实,那么法院也会依法做出判决。” 娄底担心一年两起大案影响形象和发展 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系统的整风 今年1月,湖南公审“娄底第一贪”赵更效时,各媒体就进行了一轮集中式报道;而伍新勇一案由于“色情陷阱”实在太惹人眼球,大报小报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尽管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和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都表示,这些报道很多都属于“坊间传闻”,此前并没有记者就此向办案人员做过核实,但是在娄底地区关于伍新勇的种种传闻并没有停歇。 而娄底市委、市政府有关官员在接待记者时,不止一次地表示,一年之内连出两个大案(即赵更效案和伍新勇案),被告分别是副市长和党报记者,又被国内外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轰炸式报道”,这种情况对于娄底来说实在是“非常难堪和尴尬”。“出了这样的事情负面影响当然不小,首先它会影响党和政府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就是影响了娄底市的整体形象。”市委一位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得知,自去年伍新勇、赵更效被逮捕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已经先后进行了多次整顿作风的行动。伍新勇案件被曝光前的2003年7月,娄底市委、市政府又开展了“市直机关思想作风整顿行动”,其中对机关干部提出了“六个严禁”:严禁政令不通、严禁拉帮结伙、严禁参与赌博、严禁索拿卡要、严禁挥霍公款、严禁自由散漫。 记者问及这些整风行动的目的时,当地官员表示:“娄底一年连出两起大案,领导干部必须从中吸取教训。这不仅仅是亡羊补牢,也是维护娄底形象必需的做法。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受损就有可能使娄底的发展机会受到影响,比如有投资意向的人就可能会误解,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媒体连续曝光负面消息,那么这里的投资环境会不会有问题,老百姓也会对当地干部心存疑问,要想消除群众的疑问和投资商的顾虑,我们必须正视事实,做好补救工作!” 这位官员一再向记者表示,就像伍新勇是记者中的个例一样,赵更效这样的贪官也只是娄底地方官员中极个别的情况。“我们希望媒体能实事求是地对娄底的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