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邹承鲁向科学腐败开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10:1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陈鲁民 在9月13日召开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愤怒地列数了一些科学工作者背离科学道德的“七宗罪”,主要有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向科学腐败 平心而论,科学界的腐败与其他行业的腐败相比,就其性质和程度而言,并不算突出,科学界的腐败之所以最为人所关注,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因为,科学界最需要科学精神,最反对弄虚作假,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就是伪科学,不仅一钱不值,还会严重危害社会。 科学腐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名利二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是为了出名;伪造学历、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是为了获利。归根结底,出名也是为了最终获利。谁也不能阻止科学家正常获利,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利要合理合法,利人利己。说实话,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方方面面给科学家们的待遇一直在提高,特别是那些有重大贡献的院士、名科学家。但是,如果某些科学家过分追求名利以至于不择手段,甚至到了腐败的程度,那就是名缰利锁。对于一个立志献身科学的人来说,还是要提倡淡泊名利。 科学腐败为何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一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在不良社会环境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自身科学精神失落和道德修养缺失;二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和办法,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氛围等等。因而,向科学界的腐败开战,除了道德教化,更重要的是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用制度防患未然,用制度来惩处那些违规者。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已经出台,教育部也已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还有一些相关的制度正在酝酿和制定。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尽快遏制科学腐败现象的蔓延,还科学界一块净土。大河报2003-09-1600:00:00责任编辑:郭俊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