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郑州建厂 张海再杀“回马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1日10:2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本报记者 周健/文 平伟/图 继入主宝丰酒之后,张海又杀出了第二记“回马枪”——在郑州建饮料分厂。其频频在河南寻找“商机”,隐藏在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健力宝长久以来一直注重资本利器和产业整合之间的互动,此次在河南建厂,势必引 健力宝要在郑州建饮料分厂。 这样的消息听起来并不奇怪。然而联系到该企业近一年来在河南的连续动作,联系到曾久负盛名、又曾一蹶不振的健力宝在饮料市场的咸鱼翻身,一切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这是一次明显的实业扩张之举。按照业内的话说,饮料行业将有可能在地域范围内重新掀起一场“洗牌”运动。中原地区是健力宝总裁张海南下之前的“老家”,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应该早已重现在他的眼前。 得中原者得天下? 健力宝对外封锁消息极严,记者的采访颇费周折。 9月12日,一位读者向记者透露,称健力宝年内要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分厂,目前正在与政府部门谈判,“合作事项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记者随即求证健力宝广东总部,该集团投资管理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此没有予以否定,只是说“此举涉及公司机密,不便向外界过早透露”。9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的健力宝集团销售公司豫皖分公司,此消息终于得到确认。 探究起来,健力宝看重河南,与其品牌在本地的影响力分不开。 据了解,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健力宝系列饮品在河南的销量和产值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其中的传统系列饮品,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市场一直有着比较稳定的消费群,“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都显得较为出众”。 健力宝豫皖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庄立向记者介绍,今年前8个月,他们已经在河南完成了全年的销售指标。他拒绝透露有关河南市场的销售统计数字,但他说,去年全年健力宝集团实现产值16亿元,今年则要突破36亿元,“河南在其中自然要作出重要贡献”。 能取得如此业绩,对今天的健力宝来说,当属不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被人们冠之以“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8大知名品牌中“硕果仅存的唯一国产品牌”。 当年的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曾为企业定下过“双百”目标,即“到2000年,实现销量10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产品单一、管理不善,2000年,健力宝饮料的实际销量只有60万吨,销售收入仅25亿元;到2001年,集团饮料销量变为40万吨,销售收入只有20亿元。随后,在健力宝彷徨寻路之时,李惨痛“落马”。 此时的健力宝岌岌可危,以至于到了不得不向外出售股权以期激活体制的地步。2002年1月15日,成立18年的健力宝集团被浙江国际信托投资集团收购,年仅28岁的张海成为其75%股份的法定代表人。 也许真的是后生可畏,张海上台后,集团面貌彻底改观,整体业绩也直线提升。记者了解到,以6000万元整编深圳健力宝足球队;斥资1.1亿元竞拍买下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饮料“标王”;投资3000万元赞助央视世界杯转播,皆是张海实施“新政”后在树立集团形象方面所书写的大手笔。 2002年5月15日,健力宝定位于年轻人时尚消费的“第五季”系列饮品正式向全国推出,其新闻发布会地点就选择在郑州裕达国贸饭店。同年11月4日,健力宝又与河南宝丰酒业集团联合成立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对外宣称是“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人们不会忘记,随后不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也同样定在郑州裕达国贸饭店。 “这都是因为张海有一股浓浓的家乡情结”,一位接触过张海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果真如此简单?资本的本性是趋利而往,随着健力宝发展规模的扩大,惯于资本运作的张海看中的仍然是商机。只不过,其中增加了一些感情色彩而已。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说“家乡情结”也罢,说“抢占商机”也好,张海青睐河南,其实另有隐情。这与张海“出道”前在郑州和香港的创业经历有关。 资料显示,张海1974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近两年来,业内对其最大的质疑是,一个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何以能在几年时间内拥有数亿元的身价?正当众人一头雾水之时,张海曾向媒体这样解释:“我的背景很简单,父母都是小学教师。1988年初中毕业后到河南大学读过两年书,学过梵文,18岁到香港工作。在网络热之前利用做系统集成和网络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回到内地进行投资。” 很显然,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并不能满足业内对张海传奇经历的“窥知欲”。而且,它掩盖了部分不为人知的真相。 据知情人介绍,张海“最早是在香港混出了名堂”。1992年,18岁的张海加盟香港康达集团公司,结识其董事长张金富(现同时担任健力宝集团副董事长)。当年,康达集团由通讯领域转向电脑、系统集成、楼宇自动化等领域,资本规模迅速扩张。从1993年起,张海开始在康达集团持股,比例一直都在20%以内。 为了拥有向内地扩张的平台,张海和张金富联合成立了香港慧德基金,同时在收购深中航未果后,开始与深圳凯地财务咨询公司合作,最终在2001年5月入主其中,“凯地系”的称呼开始不胫而走。 实际上,从1995年到2001年间,张海在河南的一些投资行为就已为其搭建起了施展拳脚的平台,业界更准确地称之为“张海系”。 1995年,张海在郑州成立了河南菩提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南进行一个农业项目的开发(记者到省、市工商部门查阅其有关资料未果)。1996年11月,由张海和原河南省审计厅干部李友(现担任方正科技执行董事)等人共同发起的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1999万元,其中,张海持有其中50%的股权,李友及其关联企业持有其中46%的股权(2001年11月以后,该公司又先后更名为河南方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南方正延中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有了香港慧德基金、河南菩提泉、河南心智以及后来形成盟友关系、具有政府背景的河南豫美等资本运作平台,张海开始频频向外发力。收购深圳凯地和方正科技股权,吞并东方时代投资公司,入主银鸽投资(2001年12月退出),染指飞亚达A、深大通、中国高科等,一时间,张海的身影飘忽不定。 统计资料表明,从“张海系”2000年涉足国内资本市场以来,卷入其中的公司据说不下50家。凡被“张海系”参与过的国内上市公司的股价几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股权变换的频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以至有媒体把张海评为资本运作“最佳操盘手”。 从表面上看,张海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资本运作生涯“结束”于2002年投靠浙江国投。按照其在媒体面前一贯的说法,“资本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到了该与产业结合的时候,收购健力宝就是资本着陆的一个过程”,而且,资本市场已经给了他很多的经验,他只愿返璞归真“做职业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 有了“壳”,就开始用“实业”把它填满;有了钱,就要稳稳当当地通过产业项目把它“花出去”,这或许是张海在投资理念转变过程中的行为逻辑。 一场不得不打的仗 用连杀回马枪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健力宝以及张海,似乎并不为过。 去年年底,河南白酒界曾因为健力宝的到来颇为吃惊,如今,健力宝灌装厂也要设立于此,饮料界恐怕就会显得空前热闹了。 格局的改变在所难免。在河南,郑州太古可口可乐从1996年起就在此虎踞龙盘,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本地的碳酸饮料市场几乎一度被其一统天下。健力宝饮品的市场虽然主要在河南乡镇,但“第五季”、“爆果汽”等定位于城市青少年消费需求的新品的推出,势必对目前的饮料市场格局构成挑战。 此外,台湾统一集团设在新郑的投资项目正在兴建,明年1月份就要投入生产。由此,人们发现,业内饮料巨头,对这片“投资热土”的青睐,一日胜似一日,产业格局也可能因此将发生巨大的嬗变。 不仅如此,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发生变革。张海上任伊始,就宣布要将该集团饮料产业部分改组为股份公司,“拿出40%的股份给决策层和高层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人人都有“职业经理人和职业产业人”的心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力宝的二次创业中”。 此举无疑是一把极为厉害的杀手锏。根据一个新公司的组建惯例,它“势必要在整个行业的各家企业内产生一定的人事冲击波”。哪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更有效?这,将不会仅仅局限于形式上。 资本博弈的游戏已经告一段落,实业拼搏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不管张海认可不认可,最起码,他的河南“亚战场”已经在验证这种推断。大河报七日财富2003-09-1900:00:00责任编辑:郭俊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