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闯市场纪实(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3:02 哈尔滨日报 | |
闲人多、效率低、效益差。老国企共有的顽疾还没除,东轻又出新问题。 去年,50多名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甚至副总工程师“燕南飞”;新年伊始,又有十多名专家、副总工程师申请调走;本市一家民企甚至每天用大客车接送挖走的技术人员……新老问题交织,曾让走向市场的东轻举步维艰。痛定思痛,东轻人顿悟:用旧机制闯市场无异于新瓶装旧酒。 循着“机制”这根脉,一系列以“解放第一生产力”、“挖掘人力资源”为目的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东轻展开。 消肿 一个萝卜七个坑 由于僧多粥少,东轻人曾自嘲“穷得只剩时间了”。那时,每天一过下午4时,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经常是趴在窗台上等17时的下班铃响。这次改革,东轻态度坚决:一定要消肿瘦身。 于是,撤机构、合部室,必须保留的设兼职。党办主任田庆刚,如今告诉别人所任“官衔”得掐起手指头:除了党办主任,他还任董事会秘书处处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精神文明办主任、“610”办公室主任、党群机关支部书记。因身兼7职,大家送他绰号“田七”。除了他,东轻还出了身兼6职的办公室主任牛大志、身兼3职的人事部主任万时云等一大批兼职干部。 这回,人们工作不但负荷满了,还得时常加班加点,几乎每天21时以后两个办公楼仍旧灯火通明。兼职多的“田七”、“牛六”们更是没了双休日、节假日。按公司“兼多少职、挣多少钱的岗位工资制”规定,他们的月薪也由七八百元增到两三千元,比总经理还多一倍。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如此“消肿”还带来了可喜的“燕归来”。当年因还不上买房钱而远走上海的研究生、熔铸分厂技术副厂长王德满回来了,已被开发区某企业高薪聘任的特材公司设备部部长李连杰也不走了。人事部主任万时云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东轻首次出现走的少、回来的多的现象。 创新 评选“专业师”和“操作师” 东轻以往的分配制度改革,都是向“苦脏累险”倾斜。这次变了,专业人才、能工巧匠成了受益者。 根据十六大关于“劳动技术资本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精神,他们打破传统职称体系,大胆推出“内部粮票”:对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设“专业师”岗位,分五个级别,全厂2400名专业人员共评出312人,一些能力和业绩突出的助理工程师被低职高聘,也有的高级工程师连五级也没评上。同时,为能工巧匠设“操作师”岗位,分三个等级,5600名生产操作工人中有321人因此有了内定级别。 级别后面跟着津贴,技术骨干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了。特材公司一名老工人拿到二级操作师津贴后找到车间主任,要求加任务;薄板分厂高级工程师刘家政,是全公司仅有的4名一级专业师之一,不久前带领分厂技术人员昼夜奋战,只花了140多万元,就使沉睡了近10年、以4000万巨资从德国引进的1350毫米1#铝薄轧机升级为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并重新“上岗”,公司由此每年净增利润300多万元。 一样工作8小时,收入相差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据说如此悬殊的差距,在东轻历史上从未有过。 对此,职工们如何反映?公司领导称:一个告状的都没有,职工的心思现在都用在了学技能上。据了解,如今的东轻大院正被“万人大练兵、千人大比武”搅得热火朝天。以前职工培训,用公费、占工作时间、工资奖金照发,仍是派谁谁不去;现在是学费自己拿、业余时间学,报名者挤破了门槛,有700多人的轧板分厂一次就报上来245人,熔铸分厂有两人因为倒班没报上名,到处找人说情。 提效 市场经济渗入各工序 过去,东轻职工每天就是闷头干活,干完我这块交给下一块,不管能不能卖出去。现在,收入与效益挂钩了,各工序间成了商品关系,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所有职工都时刻想着“我的工作面向市场”。昔日简单的埋头苦干,变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劳多得。 公司规定,分厂、子公司班子成员的工资同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正职拿本单位当月职工平均工资的2.7倍至3倍。这一招儿,把600多名二、三级班子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久前在同一天竣工的三个技改项目都是各分厂自筹资金上马的。 今天你新项目开工,明天我新产品投产。今年以来,各分厂几乎天天都有订单。 全员市场意识,整体营销观念,在东轻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薛秀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