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学院体制改革动静大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4:30 钱江晚报 | |
2003-9-22 河北省科学院近些年在体制改革、调整职工岗位时接连出现正教授看大门、副研究员和在职研究生坐传达室发报纸的情况。对此,院方负责人认为这是改革中的阵痛,而当事人却直喊冤,认为是院方对他们不公正,是用人上的“人治”因素在作怪,是人才浪费。 张成槐,199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物理系,河北科学院能源所工程师,在职研究生。搞过热能烘干技术研究,后因带其搞课题的工程师退休,自己申请不到其他研究课题没活干,累计在乡下做了4年与科研无关的扶贫工作。2002年,先在办公室当内勤,收房费、水电费。去年冬天院里改制搞竞争上岗,他因专业不对口开始在能源所传达室发报纸。 刘志明,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正教授级外语译审,是河北省仅有的两名精通波兰语的人才之一,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到单位下属公司任经理,后因公司倒闭,1996年申请回院里继续搞科技情报翻译工作,没能如愿。已56岁的他成了看大门的门卫,一直持续到1997年3月恢复翻译工作。刘志明说,“1997年3月,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大会上,我作为多个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向与会者大声宣布:‘我正在河北省科学院看大门!’当时的院长脸上实在挂不住了,才给我安排到图书馆工作。” 河北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树煌表示,这是改革当中的阵痛。院里1992年搞第一轮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定编定岗、竞争上岗,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刘志明偏偏在此后到下属公司搞经营。后来经营不成功想回来搞科研业务,但这时候已经没有他的岗位了。刘树煌说,让他看大门已经是照顾他了,起码有工资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