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女产子遭遇法律盲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02:01 辽沈晚报 | |
本报记者 潘述一 疯女母子已 住进安宁医院 本报昨天报道的产婴疯女终于暂时有了安身之地,昨天,这对母婴被转送到民政局指定精神病院——沈阳市安宁医院。看到虽是临时布置、却也温馨安全的母婴病房,所有在场的护送人员都吁了口气,“不管怎样,母子算是暂得安宁了。” 这是在产妇产褥期已满,婴儿也过了危险期后,这对母婴由皇姑区妇婴医院和区妇联转到沈阳市救助站了。至此,自国庆节前而始的不休争论也终于平息了。现在,沈阳市安宁医院将全程照顾母婴,并协助救助站查寻疯女的身源。而由此事件暴露出的救助管理体制盲点问题,政府部门也正在积极酝酿出台相关的细则办法。 接送目击 别依依细叮咛——“不能喂孩子水果,记住没?” 昨日上午9时许,皇姑区妇婴医院病房主任路痕就已和其他医护人员把疯女病房整理得干干净净,并给产妇做了最后一次检查。路痕把奶瓶烫好,开始给婴儿喂奶。想起这是最后一次,路痕有些不舍得了。她说:“不管怎样,我们和这孩子相处了10天,都产生感情了。”喝完奶上秤一称,嗬,比新生时的7斤8两足足重了半斤多!病房里,孙护士长一边给疯女整理衣物,一边哄孩子似的:“以后多喝水,再也不闹了啊!”疯女喃喃说着:“我不闹……”护士长逗她:“你想不想走?”疯女答道:“不想……”一路扶着疯女送到楼下,护士长似乎还不放心,继续嘱咐道:“不能再把水果喂孩子,记住没?孩子没长牙,不能吃,会噎死……” 赞啧啧细呵护——“哎呀,这孩子多漂亮啊!” 区妇联、黄河派出所以及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接疯女了,为了交接顺利些,病房主任路痕干脆也上了车陪疯女一起过去。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护送人马来到沈阳市安宁医院。护士长赵静华新奇地接过婴儿,笑着说:“我还头一回在岗位上抱孩子呢!” “哎呀,这孩子多漂亮啊!”围上来的好多医护人员都啧啧称赞。这个婴儿是安宁医院有史以来最特殊的房客。为了保护好这对母子,本不具备接收妇婴条件的安宁医院专门把一间探视室改成母婴单间,婴儿床是特地从以前托儿所要来的。细心的院长还专门把窗户钉上了塑料,以防月子中的产妇和新生儿被风吹着。因为担心别的精神病人和产妇自己伤到婴儿,医院还设了三名已当妈妈的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看护。 法律盲点 盲点一:沈阳市缺乏专项救助基金 “疯女事件”风波在10天内,把所有被卷进来的单位和部门都搞得疲惫不堪。区妇联工作人员说,这些天全忙乎这件义务之外的事了,嗓子都哑了。昨天疯女转院时没有车,最早接警的黄河派出所也没有全身退出,又为她出了车。沈阳市救助站书记高英说,尽管省里此前出台了救助细则,但在操作上仍不现实。各个环节的衔接、调度,以及最重要的资金问题,都没有落实。 安宁医院副院长于长洪说,因为该院是民政指定医院,接收的精神病流浪人员相当多,但有一部分病人是长期找不到身源的,医院只能一直养着。 盲点二:沈阳市缺乏更细致的救助法规 救助站站长甄海军说,现在很多人认为,一切无着人员都应该由救助站来管。其实这是过去沿袭下来的习惯思维。救助站已经不具备以前“收容遣送”的性质,而是慈善救助,救助那些主动来求助的人。比如这样的母婴事件,救助站是不具备救助条件的。广州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精神病人已经明确不在救助站救助范围,流落街头时谁发现谁送往指定医院,费用由财政专项拨款。 沈阳这一空白点目前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甄海军站长说,现在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更细致的法规,细化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比如民政、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都管哪一块,专项资金有可能由此得到落实。 院方反思 良心受谴——听说母子有了归宿才心安 昨天,当记者把母女安顿的消息传达给沈阳市四院的门诊部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点点头说:“还好,这些天来我一直感到不安,觉得是在作孽。现在总算放下心了。” 沈阳市四院是疯女产后第一个接收的医院。当时120急救车送来时,疯女已将婴儿产下,院方为产妇剪断脐带,并作了善后处理。之后,产妇被塞了100元钱便离院了。 “这100元钱是我给的,允许她离院也是我做的决定。”这位负责人坦承。他说,产妇自称叫张春艳,当时医院给她做了一小锅热面,她吃了之后,执意要找三舅,说她三舅在老北站的铁路局。该负责人考虑了一下,便允许她离开了,同时因为受到了良心谴责,该负责人便从钱包里拿出100元钱给了她。 出于无奈——医院累计的欠账已经太多了 他说,事后思量这件事做的很不妥当,我也听说了很多微词。但当时只能这么做了。我们也知道,救死扶伤是医院应做的,必须要承担一分社会责任。可是有些特殊情况本来应该全社会来承担,单独哪一个部门都无法承受的。这样的无着案例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该怎么做?我们也在思考。不过医院累计的欠账已经太多了。以前沈阳一家大医院曾有过由院方把一名无着私生子抚养了六年的事情。 最新消息 昨晚截稿时,一名姓刘的读者打进热线电话说,这个女人的照片他看着非常眼熟,极有可能是他的旧邻居家女儿。他说,她很早就已经精神失常,并早在五六年前被嫁到吉林、黑龙江的偏远地带。该读者还提供了旧邻居在皇姑区怒江街的地址。本报今日将与救助站共同按照读者提供的地址寻找,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