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体验"网上生存" 第一天"败"给快餐(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2日10:30 北京青年报 | |||||
任笑元 曾鹏宇 在未来5天的时间内,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现成的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除了一张单人床、一套工作桌椅、一个狭小的密闭卫生间之外,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和有限的电子货币将成为他们的生活得以展开、甚至延伸的惟一手段和平台。 从10月11日上午11:00到10月15日下午3:00,玻璃屋男女主角将分别完成网络生存、网络娱乐、网络学习、网络交际和网络商务等5天5个主题的网络生活。每天主办者根据选手的表现,依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评判其各类“网络生活指数”。指数积分优胜者,将获得由清华紫光提供的一台“迅驰”无线笔记本电脑。 三名参赛选手都是年轻人 本报讯 (记者 任笑元)活动承办者介绍,此次最终进入“玻璃屋”的三位帅哥美女是从5000名志愿者中选拔而出的。 玻璃屋的男主角之一是赵斌,26岁,毕业于北京一所理工科大学,主要从事电源开关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玻璃屋”活动的女主角是边静,20岁,是北京的在校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喜欢舞蹈和弹钢琴,从事过电视、杂志广告和电视台模特工作。 本报记者曾鹏宇以记者的特殊身份报名参加此次挑战,从4年前网络生存测试的全程跟踪报道者,进一步演变为网络生存挑战的真正体验者。 记者订餐惨遭退回 本报讯(记者 曾鹏宇)昨天上午11点,赵斌、边静两位测试者被准时“关”进了玻璃屋中,而作为“陪试者”,本报记者也同时进入了一间玻璃屋,亲身体验只靠网络和电子货币生存的100小时。 11点39分,记者在某知名网站上订了一份丰盛的套餐;13点05分左右套餐送到,然而面对记者提出的“网上支付”要求,送餐员的回答却是:“我们只接受货到付款。”由于主办方要求在测试期间只能使用电子货币支付,记者只得眼看着到手的午餐惨遭退回!记者随即登录中华美食网、永和大王等多家北京知名餐饮网站,发现尽管送餐种类繁多,而且多数餐饮网站也打出了“网上订餐”的招牌,但在订餐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一项上,基本都要求“货到付款”,这样一来记者手中的招商银行一网通账号上的3000元电子货币就完全成了摆设。而一些网 站所谓的“网上订餐”就是在网页上留了一个订餐电话,却也坚称自己是“电子商务的先锋”。 又努力了半个小时,记者只得做出了与赵斌、边静同样的选择,“败”给了快餐! 网络测试第一天,边静的电子货币花了910元,赵斌只花了411元,记者则花去780元。 时隔四年北京“网变”何其大 本报讯(记者 曾鹏宇)四年前记者曾全程采访了首届“网络生存测试”,与之相比,第二届测试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除举办地点成了众目睽睽之下的玻璃屋不说,光是测试手段和内容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说测试手段,四年前都是拨号上网的台式机,操作系统还是WIN95,而这次已经全部成了装备无线上网设备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成了WINDOWSXP;四年前测试者一致抱怨网速“慢如蜗牛”,而这次无线上网速度接近宽带;四年前是1500元电子货币和1500元现金同时使用,这次却只能使用电子货币(即网上银行支付手段)。 四年前首届测试中,除了“让测试者们在72小时中生存下来”这一最低要求之外,主办方“别无他求”,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电子商务发展刚刚起步,要不是“永和豆浆”、8848等网站“赶”在测试前开业并为测试者提供“专门服务”,那么因为饥饿退出的就该不只一人;而这次测试生存只是主题之一,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两名测试者还必须完成制作电子相册、进行网络拍卖等有关娱乐、商务等多方面的任务。 记者感到,虽然这些变化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变化透射出了北京网络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进步。正像一位网友发在活动论坛上的帖子:北京的网变实在可谓巨大。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