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皮影戏面临失传 最后一个艺人10年未登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04:00 新闻晨报 | |
上海最后一个能设计制作皮影的老人,77岁的七宝镇璩墨熙老先生,已经10年没有登台表演了。 10月8日的晚上,璩老先生刚刚作了两个小手术,9日下午,病体虚弱的他在家里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 七宝皮影荣登“大世界” 上海地区的皮影源自七宝,这是得到上海戏剧界专家认同的。七宝的皮影用小羊皮制作,并以绘画为主,这在中国皮影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七宝皮影最初是由七宝人毛耕渔在清代光绪年间从浙东地区引进的,在当地组成了皮影戏班,并很快将皮影戏传到上海各地。 皮影戏在上海一度流行,最辉煌时候是在抗战前夕,皮影戏登上了西藏路上海大世界的舞台,连续演出三个多月,一时声势大振。最鼎盛时期,上海地区共有21个皮影戏班。 但随着社会发展,皮影戏在上海逐渐没落。 最后传人成了看门汉 作为上海最后一个皮影戏人,璩墨熙先生的正式工作却是给当地一家停产的工厂看大门,据璩老太太介绍说,璩先生在30多年前就已经不大表演皮影戏了。 璩老先生是道士出身,后来学得皮影,师从上海皮影戏鼻祖毛耕渔,是其第六代传人。璩老先生不但能表演皮影戏,还能自己画皮影,写剧本。1993年最后一次演出,就是璩老先生自己写的剧本。 解放后,皮影戏一度如鱼得水,1953年8月,以七宝皮影戏班为班底,成立了上海市民间皮影戏团。璩老先生曾为外国访问团作过表演。但随着当时形势发展,皮影戏所受限制越来越大,甚至每次表演都需有关部门批准。璩老先生说,整个社会大环境都不是很提倡、甚至是禁止皮影戏。至于文革期间,皮影戏受到冲击就更大了,璩老先生被红卫兵贴大字报声讨,他珍藏的许多皮影戏剧本、道具、乐器都被烧毁。 璩老先生很无奈地说,当初自己学皮影戏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另外一方面也是养家糊口的需要,现在时代变了,皮影戏没人要看,自然也就没有机会表演了。 上海皮影戏面临失传 璩老先生有四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继承了他的皮影绝活。大儿子璩汉文从七八岁开始学皮影戏,当时学的主要是乐器、开场白基本的东西,后来因为家境不好,璩老先生有先天性心脏病,自己又是长兄,璩汉文就放弃了学习皮影戏。后来遇上了文革,璩家四兄弟就更加没有机会学皮影戏。再后来,皮影戏越来越没有观众,四兄弟也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上海嫡传皮影戏,从此断了香火。 璩老先生今年已经77岁,仍坚持要把自己写的一本关于皮影的书今年出版。据璩汉文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市文化局就约璩老先生写这本书,璩老先生整整花了5年才写成,里面的彩图画起来耗时耗力,印刷成本也很高,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期间,尽管不少欧美国家人士提出购买该书和皮影道具,都被璩老先生婉拒。 两年前,七宝老街重新开放时,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一个皮影陈列室,璩老先生特地捐献了一些皮影道具。但由于观者寥寥,陈列室被迫关门。相关人士介绍说,镇上将在当地戏园内安排一间房间陈列皮影道具,并将以前电视台拍摄的内容刻录成光盘,在戏园内播放。 曾经在七宝、乃至上海都辉煌一时的上海皮影戏,我们只能偶尔在屏幕里才能见到了。 关于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包含美术、雕刻、唱腔、音乐、戏曲等艺术于一身的戏剧。它是利用灯光、皮偶、影窗呈现出若隐若现、柔里带刚的影子动作表演。 堪称全世界最古老的“电影”。 有关皮影戏的起源,最脍炙人口的是:相传汉武帝刘彻有一爱妃突然病故,刘彻悲痛不已。忽一日,民间一道士称他能令武帝再见爱妃,帝惊喜万分。于是,道士就在宫院里拉起一道布帘,只见布帘后烛火亮起,那妃子袅娜的身影在帘后徐徐舞动,刘彻顿时泪如雨下,赋诗道:“似邪非邪,姗姗起来迟”。意思是说,你那般神秘,如何过了这么久才与我相会。 据专家考据认为,皮影戏的发源地应是印度,印度教僧侣传教时,为了让信徒易于了解经典和增加听众的趣味性,而做一些人像、图案来解说,以后佛教东传时也一并传入中国。 儿子道出璩老最后演出伤心事 一件伤心事,璩老先生现在都忘不了。那是1993年的3月20日,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是最后一次表演皮影戏,更因为一个人的逝去。 当时是电视台来拍摄皮影戏,但就在表演前,有人来报丧,璩老先生的同年师弟毛宝祥当天过逝。毛宝祥是上海皮影戏鼻祖毛耕渔的后人,当年和璩先生一起学皮影戏。强忍着悲痛,璩老先生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演出。皮影戏是一个集体的项目,一般需要五六个人,要有人敲鼓、有人拉二胡、有人唱、有人表演,大家在一起讲究一种默契,而和璩老先生同时期的一帮老伙计现在都已不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