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心香一瓣祭穆青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17:1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首席记者 杜超/统筹 本报首席记者 杜超 牛仲寒 记者 王曦辉 路红/文

  我们要纪念!

  10月11日中午,穆青老驾鹤西去的消息刚传到报社,来不及擦去悲痛泪水的总编们就立刻拍板,成立“特别报道组”,并以最快的速度向新华社穆青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

  我们要纪念!不仅仅因为他是时刻牵挂着家乡建设的河南人。我们要纪念!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之一。

  他以自己的人品、文品,告诉我们:他是人民的儿子!以浓厚的家乡情结告诉人们:他是中原的儿子!

  两天来,不管是到现场采访,还是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凡是一提到穆老的名字,被采访者无一不泪流满面,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情感,被人们深深追忆和倾诉着。采访的过程,也是记者接受精神洗礼、灵魂升华的过程。这位曾记录并传播了时代精神的新闻巨擘,以他的高尚情操、敬业精神和贴近百姓的采访作风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这些后辈同行。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乎在前,忽焉在后”,非这样的境界不足以描状穆青老的人格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这样的诗句不足以表达我们对穆青老的敬仰之情。

  谨以此文,作为我们献给穆青老的一瓣心香。王全书称:穆青是中原儿女的骄傲

  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和穆青是好朋友。11日下午,接到悲讯,他沉吟良久,才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穆青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新闻界的骄傲,也是中原儿女的骄傲。

  穆青是人民的记者,他的名言是“新闻是鼓劲而不是泄气的,要想学会做文,必先学会做人”。穆青一直强调:新闻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对穆青老对中国新闻界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深表敬意。特别是我们作为中原儿女,作为大河报,更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人民记者穆青》一书。我为此书写的书评已在《人民日报》发表。前一段穆青老手术之后,我曾专程去北京探望,穆青老谈笑风生,还谈了很多设想。

  穆青老1982年当了新华社总社长以后,把我们河南作为采访基地,每年都要回来一到两次,采写改革开放的河南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把更多的笔触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更多地、更充分地报道河南的新亮点、闪光点和兴奋点。像穆青同志那样把真实的河南、诚实的河南人形象展示给世人。

  王全书说完,马上安排省委办公厅向新华总社发出对穆青的唁电。杨贵回忆穆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记者

  杨贵:原林县县委书记,曾为国家公安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现任国务院扶贫办顾问,常居北京。他带领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十万人苦干十个春秋,建成了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

  今年75岁的杨贵至今依然保留着林县口音。他近日恰巧从北京回到河南。12日早上,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我昨天在林州的山上,下山后晚上听大家一说,心里非常难过……”他唏嘘着,哽咽着,语不成调。

  片刻后,他又说:“我们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这么多年,我只有一个感觉——穆青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记者。什么时候他都没有忘记劳动人民。10月2日,我们还通了电话。我问他的身体情况,他说不错,病情稳定,感觉很好。可万万没想到……

  “‘文革’前,他写焦裕禄后,1966年2月,华山(河南老作家)请他来。他看到红旗渠的主干渠修成,很高兴,准备回去就写红旗渠,结果‘文革’开始,他的采访笔记散失了。他总说很遗憾,‘文革’中笔记都被冲丢了……

  “他对我和林县人民感情很深。去年红旗渠展览馆开馆时他来了。昨天,林州的人谈论起他时都哭啊哽咽。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家都忘不掉。”故乡的怀念

  11日一早,阴雨淅沥,绵延一天。12日,大风狂作。仿佛要把深秋突然带入初冬,一路凄冷。

  记者驱车东出省会,直奔杞县。

  穆老是杞县人,他在这里长大成人、读书求学、接受进步思想,确定了一生前进的方向。

  惊悉穆老逝世的消息,故乡人民十分悲痛。

  焦裕禄的儿子忆穆老

  见到记者,焦裕禄的儿子、杞县县委书记焦跃进悲痛地说:“11日8点多接到了北京朋友打来的电话,当时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我知道穆老近来身体不好,一直想去看他,但工作太忙,忙完非典忙救灾,脱不开身。没想到穆老这么快就走了,没能和他见上最后一面,我感到万分遗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老的杰作,也是新中国新闻作品中的经典,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此,焦跃进深有体会。

  穆老对家乡怀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建设。2002年2月焦跃进到北京办事时,特意到穆老家中汇报工作。当穆老听说家乡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时,十分高兴。特别是他得知时任县长的焦跃进进京卖大蒜的消息后,十分赞赏和欣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此事。

  “那次去我特意给穆老带了袋家乡的大蒜,穆老显得十分兴奋。我临走时他执意把我送到电梯边,并嘱咐我要向老先生(指焦裕禄)学习,心里多想着百姓,为老百姓多办事,他说他最喜欢给百姓办实事的人。”焦跃进深情的回忆道。

  11日上午,焦跃进代表家乡人民向北京发去唁电,表达杞县百万人民对穆老的沉痛哀悼。杞县人民悲忆穆青

  焦跃进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一定要和穆老见上最后一面,参加穆老的遗体告别仪式。

  在穆老的故居,现在的马姓主人对穆老十分崇敬。当他听说穆老辞世,几乎惊呆了。据他介绍,穆老的故居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以后变动也不大,仍是以前的风貌。记者看到那厚重的青砖墙,几乎没有损坏。院里的一棵石榴树硕果满枝,火红欲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穆老去世的消息传到他的母校杞县大同中学后,全校师生都沉浸到了悲痛之中。1932年~1937年,穆老在大同中学求学。

  12日上午,全校师生自发来到校史展览馆缅怀他们的老前辈、老校友穆青同志。校长黄贵浩说:“穆老是我们大同中学的骄傲,他对母校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学校搬迁新址的过程中,穆老曾两次亲自过问。前一段我们准备和穆老的姐姐穆镜涵女士一道去北京探望,没想到他老人家走这么快……”

  县委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几乎是含着热泪向记者讲述了2001年12月4日穆老最后一次回家乡的情况: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穆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汽车驶进县城之后,穆老顾不得休息,首先来到了他的母校——杞县大同中学的新址,听取了新校建设的情况汇报。在复校纪念碑前,穆老仔细地念着碑文,并不时向大家讲述大同中学的光荣革命历史……

  据悉,杞县有关方面已在大同中学设立灵堂,从今天起社会各界人士即可吊唁,寄托哀思。

  他曾七次到兰考

  穆青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采访焦裕禄开始,便和兰考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七次到兰考。

  正在和黄河洪水搏斗的兰考人民也十分挂念穆老。兰考县委书记冯克坚11日下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穆老是令人崇敬的好记者,是兰考人民的老朋友。惊悉他去世的消息后我们十分震惊和悲痛。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让穆老放心!”

  记者昨天上午赶到位于兰考县城的焦裕禄烈士陵园,当那里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不胜唏嘘:穆老真走了吗?!他宣传了焦书记(指焦裕禄),宣传了兰考,我们兰考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宁陵追寻穆老足迹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来到豫东宁陵。宁陵县石桥乡万庄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植树劳模潘从正,穆青曾六次采访他、四次看望他。

  在距老潘亲手创办的林场还有1公里时,因连日阴雨道路泥泞,汽车无法前行。记者步行前往,远远地便见绿树掩映中露出的墓碑一角,那里正是潘从正安息的地方。

  1986年3月31日,穆青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万庄。

  正在林场收摘苹果的潘从正的孙子、现年45岁的潘学汉回忆道:那天俺爷和穆老聊了很长时间,又到苗圃地里看了又看。末了,穆老和俺爷又栽了一棵泡桐。你看,这棵桐树长得多旺!

  1989年12月3日,潘从正下世。而今,穆青也永远地去了。他们合栽的泡桐当年只有拳头粗细,而今有一搂粗了。

  在万庄村,村民也对穆老和老潘的故事耳熟能详。当从记者口中得知穆老去世的消息后,和穆老非亲非故的他们顿露悲戚之色。

  穆青是人民的记者,人民永远热爱他!穆青简介

  穆青,1921年生,河南省杞县人,回族。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投奔延安,并就读于鲁迅艺术文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作为战地记者从事抗日战争的报道。在他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十余年间,新华社从国家通讯社初步建设成为世界性通讯社。他生前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

  穆青的新闻著述和摄影作品丰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穆青采写和参与采写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等新闻名篇,广受赞誉。他还出版有《穆青散文选》、《新闻工作散论》、《十个共产党员》、《彩色的世界》等文字、摄影作品集。

  建国以来,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篇章。这其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与冯健、周原合作)令他声名远播,继之,铁人王进喜、植棉模范吴吉昌、绿化荒沙的“老坚决”潘从正、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当一个个满溢着英雄气概的人物被社会所知时,人们也记住了记者穆青的名字。

  穆青和他笔下的人物,有着近乎生死之交的情谊,吴吉昌的一尊塑像每日与他相伴,“老坚决”的孙子常来看爷爷的好朋友,焦裕禄的儿子每来北京必登门……而他自己六访兰考、七下扶沟、八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人民日报》前任总编辑范敬宜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穆青说:“我是中原的儿子,我的心和那片土地魂牵梦萦。” 摘自《生为穆青》郑永和缅怀穆青:我称他穆青同志

  郑永和:原辉县县委书记,“河南县委三书记典型之一”。曾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穷困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造田,修路,建水渠、水库。八十年代他离休后又回到太行山,组织了“老头队”,帮助引导山区农民给果树治虫,并促成北干渠开工建设。

  81岁的郑永和是经过大起大落的人,如今,他还坚持住在家乡。

  10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时,他声音有些喑哑:“我昨天下午4点多钟知道穆青辞世的消息,是儿子很小心地告诉我的。从昨天到现在,我一直非常沉痛,一直睡不着觉。我感到突然得很——今年春天他在深圳疗养,夏天又在北戴河,一直情况不错。怎么说走就走啦?我和穆青的革命感情用什么语言都很难表达。”说到这儿,郑老的声音更加低沉喑哑。

  “他在北京当记者,可到辉县比任何地方都多。很多‘文革’中过来的成年人都知道,当年,‘天下大乱,辉县大干’。其中有穆青和新闻界的支持、功劳。

  “现在辉县的大型工程都是那时大干起来的。新闻界在辉县很有影响,是穆青支持了辉县的改天换地。

  “辉县的老头服务队很有名。穆青还是我们的队员哪!”记者插话道:“我们知道您给他发过农具、干活的工具,我们准备这两天在辉县的尖山洼给穆青搭设个灵堂,让大家跟他最后告个别……”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解放1.3亿糖尿病患者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分类特惠广告抢购
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京城留学资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