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环游世界续:愿湖广填四川永不再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14:48 内蒙古晨报 | |
内蒙古晨报、新浪网联合全程报道 (记者 张杨) 内蒙古花甲老人黄建华在深圳休息数日后,如今已离开深圳,继续赶路。 黄建华昨天给记者发来电子邮件,他跟记者讲,从青藏云贵内蒙古新疆一路下来,深圳给我一种重回红尘的感觉。车停路边,坐在大排档里来一碗热乎乎的鱼丸,远近都是孩子老人打工仔们熙熙攘攘。眺望夜空,真不敢相信这里和可可西里喀纳斯竟在同一片天空下。 可不知为什么,一路长沙大漠都快乐地走过来,深圳的繁华竟让我心里沉甸甸的。 放眼东南沿海,人烟稠密楼宇如林。这些人从哪里来?不小一部分是在过去一百年间从内地迁移到沿海的。除开六七十年代的政策性内迁移外,在人口流动的天平上一直是“家往东边走,人往海边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衡?根子在环境的变化。 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眼看着失去植被的土一年一年往河里流失,地一年比一年薄,人也就一拨一拨地往外走。土地和相关的生态资源不断紧缩,原生人口不断增长,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水、食物、燃料乃至空间越来越少。当紧缺超过某个限度的时候,人们对乡土的爱只能让步于对生存的渴望,远走他乡,更准确地说,是远走人均生态资源相对宽松的他乡。“下深圳”不过是湖广填四川和闯关东的现代版。 何以至此?源头在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漠视,认为自然资源免费,所以肆意浪费破坏。锄头拖拉机化肥是花钱买的,大家都知道小心使用注意维修,可是承载你的土地,滋润生命的流水,清洁的空气难道就不是劳动工具?土地贫瘠了,河水黑了,空气臭了,无可替换也无处修理,接下来只有含泪打包,背井离乡。真希望每个人都在自私一点,或者说彻底地自私起来:为了子子孙孙——或者仅仅为了明年的收成——不仅守护自己土地上的出产,也“自私”地守护出产下面的大地和上面的天空,一个健康的大自然是我们所有人的金饭碗。 如今若有人再问我,你一个老人家出来闯什么世界?环保对你有什么意义?我只想说:只望华夏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人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愿湖广填四川永不再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