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州将建设环形地铁 最大可能发挥轨道交通效益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12:41 新华网

  广州今后的地铁将不再是直线地铁一统天下,7号线连接1、2、3、4、5、9号线及广佛线、广珠线、市郊列车线,11号线中的南沙轻轨A线,都将形成半环形轨道线,这是日前广州市地铁总公司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介绍的。

  建议:环线可最大发挥轨道交通效益

  广州市人大代表孙时生在建议中介绍,广州市规划局、地铁总公司编制的“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14条线路,总长555公里。到2010年,广州规划建成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90.8公里。

  孙时生认为,从公布的目标图上看,该规划有一个缺陷,没有考虑环型线路的设计。所有规划线路全部是点到点的直线式设计,这种直线式线路主要考虑起点站、终点站间及沿途人流的输送,往往出现线路中途人流多,越靠近起点站或终点站人流越少的现象。车辆负载不均匀,运能发挥不够充分。

  环形线路是以市中心为原点的圆形或椭圆形线路,列车沿环形线路行驶,整个环形线路上客流分布均衡。另外,环形线路覆盖面积大,比直线式线路单位受益人群多,如果用环形线路覆盖各条直线式线路,并在所有交叉点实现驳接转乘,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效益。

  因此,孙时生建议,作为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广州,一定要设计建设环形地铁。目前可设计内环地铁,有条件时还可考虑二环、三环。环形地铁的建设还会引导房地产、商业网点沿环形分布,拉开城市布局,疏减市中心人口密度,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答复:老城区不宜建环线新区可考虑

  日前,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对孙时生代表关于“广州市设计、建设环形地铁”的建议正式答复,答复介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点是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人口与产业分布特征、现在及未来路网客流分布特点,使城市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承担大通道客流,提高轨道交通分担比率。城市干道,尤其是主要干道的交通最繁忙,是客流汇集最多的地方,并且空间较宽广,在工程实施时,不但工程量较少,而且对居民的干扰也相对要小,因此,在规划线路时,将尽量使线路沿城市客运走廊及干道布设,以最短的线路连接大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大的生活居住小区等客流集散量大的场所,以减少非直线线路和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

  地铁总公司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环形线在我国及国外都有城市采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不必要到市中心去换乘的客流,并使沿环线换乘的乘客能直达目的地,提高其可达性,与单线相比各有优点。广州老城区历史悠久,地形不平坦,建筑、道路的布局不规则,若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在规划、建设中不仅存在较多困难,而且其功能不优于单线。对于新开发的地区,环线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11号线的南沙轻轨A线就是环线。

  在2002年-2003年开展的新一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则》中,对线网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多方案的研究,最终推荐的由14条城市轨道线加一条市郊列车线的线网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战略和提高线网运营效率的要求。在这个线网中,也考虑了环形线的优点,如7号线连接1、2、3、4、5、9号线及广佛线、广珠线、市郊列车线,形成了一条半环形轨道线。(文/姚伟新任文)(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星色娱乐随心点,华纳巨星逐个看!订娱乐新闻送华纳群星演唱会票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范玮琪] 那些花儿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泰宁站隆重开通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分类特惠广告抢购
到国外去上学(豫)
中国中医药国医研究院
黄冈中学诚征代理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八戒泪流满面地归来:前几天爱上一个姑娘,今天却在……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