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选美风行校园班花有特殊待遇 家长忧心忡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3日10:23 新华网 | |
“班花”产生程序:同学们自发成立“选举机构”,填写正式的“选票”,每人把自己心中的“班花”和“美女”写在选票上,最后以得票多少排序,排名第一的就是“班花”“班花”享受的待遇:做清洁时有男生帮忙,参加班级文娱活动有优先权,当班干部比别的同学容易得多“班花”报料我没有入选“四大美女” 昨日,成都市一小学五年级女生王同学向本报打来诉苦电话:曾经有两年时间被同学们 “现在社会上大搞所谓的美女经济,对孩子的影响太大。很多明星通过选美脱颖而出,人生是风光得意,这给孩子一个误导,认为人生有捷径可走。校园已经不是一方净土了,在电视、报纸铺天盖地的宣扬下,学得好不如生得好已使一些同学心中蒙上了阴影。”家住成都外双楠的家长杨强说,我家的娃娃回家就谈班里“选美”,谁比谁更漂亮,谁的眼睛长得像张柏芝等,“真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家长曾先生表示,校园“选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选美”会增强小学生的虚荣心,造成只重外表、盲目追求美的偏差。成都市少城小学一位老师谈到,现在孩子与社会的接触是越来越多,“美女”、“班花”、“校花”、“恐龙”等评选称号五花八门。社会的选美活动太多,明星的新闻、生活联系了他们,使得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作为老师应该让他们认识选美活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专家说话美学教育需寻找载体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教科所副所长张伟。他说,大多小学的课程安排,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主课占据了,美学教育相当欠缺。学校的美学教育薄弱,课余生活也单调乏味。由于有这样一个“空当”,所以学生只好“移植”社会上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些现象,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们的美学教育应该找到有效的载体,在形式上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对学生有吸引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热情。张伟认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既然是“选美”,外貌形体必然成为其中重要或必要前提条件之一。而人的外表是父母生就的,与个人努力关系不大。当前社会竞争激烈,让学生学有所长,才是最关键的。学习好、综合素质强,孩子日后才有远大前程,单纯的外表美丽并不顶用。新闻链接 杭州市和睦小学于9月9日开始在校园内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首次小学生“选美”活动,除了一年级的新生没有参加外,二至六年级12个班的几百名学生全部参与了进来,他们要在自己的同学中选出24名“班花”(女)、“班树”(男),10名“校花”和“校树”。此次“选美”历时20天,经历了“怎样的人才美丽?”主题班会、“我心目中的美丽天使”征文比赛、初选、复选、总决赛等一系列步骤,还有多姿多彩的特长表演,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该校校长称“其程序不亚于正宗的选美活动”。(记者/曹丰杨仕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