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5日13:0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改革思想,这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总结,也是继续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我国社会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政策主张,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大任务提了出来。随后作出逐步放开商品价格,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的选择。古往今来市场都是个交换的场所,交换是在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缺乏主体的市场是个不完善的市场。然而,要成为市场主体是有条件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财产的激励和约束相对称的机制。居民作为消费者受收入的约束和为获得商品效用的激励,能够自主地在市场上选择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却因为生产资料公有,缺乏财产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另外,单一的价格改革也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商品市场。实践告诉我们,要完善商品市场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因为缺乏完整性和排他性财产所有权的企业,事实上既难以自主经营,也难以自负盈亏,反而会产生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寻租行为,导致“富了和尚穷了庙”的不良后果。因此,体制改革不彻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完善。 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发展阶段,最早的商品市场仅局限于消费品的生产、消费、交换与价格等领域,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给仍属于计划性的,由此导致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只是要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而且也需要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外汇市场等。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能够解决劳动者的自主择业和企业的自主用工问题。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之相配套,即使开辟了劳动力市场,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艰难和经济效益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消化企业冗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完善保险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前提保障。实践表明,将单一的商品市场发展为完整的市场体系,进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丰富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回避和摆脱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中间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尽管经济增长的速度保住了,可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同经济快速增长构成一对化而不解的矛盾。有人认为,尽管扩大投资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最终仍无法摆脱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因此,扩大投资需求应该同扩大消费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要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提高就业率。也有人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靠增税支撑,增加税收必然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提高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逐步淡出。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差距和城乡差别拉大的现象,不利于消费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盘根错节,此消彼长、互相制约,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在突破体制性障碍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者系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