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保安打死无辜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11:31 云南日报 | |
被殴打致死的年轻男子叫张兴财,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鄂嘉人,今年30岁,曾在澄江某水上运动有限公司水手号船上当船长。张兴财是家里惟一在外“苦”钱的小儿子,他的打工所得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年事已高、基本丧失劳动力的父母主要靠他救济。 然而,这场飞来横祸却夺去他年轻的生命,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笼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据该公司负责人罗某回忆,事情发生在16日中午1时30分许。当时,来昆明拿办公用品的张兴财正准备乘车回澄江,罗某开车送他到昆明市东部客运站。进站后,张买了1时40分发车的票,并上了车牌号为云F—42418的客车,前后约花了1分钟时间。罗见张上车后,欲开车离开。这时,上来一名收费员要罗某交停车费。罗某认为自己是来送客的,并且停车时间也没有超过10分钟,不应该收取停车费,双方于是有了些争执。收费员叫罗某下车,罗某刚下车,就被旁边一名男子揪住了衣领,把他推到车前面,口里还说道:“进来了还想不交钱?”张兴财在客车上看到了这一幕,就下了车,走到罗某面前。还没等张兴财开口说话,一旁又上来3名穿保安服的男子,将他拉到一边便开始殴打。等罗某回过神时,张兴财已被打翻在地,整个过程大概只用了1分钟。罗某立即拨打了110和120,并利用等待的时间偷拍了几张照片。 张兴财被送往交通医院后,就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完全靠强行吸氧来维持生命。7天后,在老父亲无助的注视中,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记者在昆明市法医院21日出具的法医鉴定书上看到的鉴定意见是:张兴财“此次损伤系外力作用所致”。 罗某说,在张兴财的身上几乎看不见任何外伤,也没有流血,“显然他们都是打人的行家”。罗某还告诉记者,他已为张家代请了律师,准备通过诉讼,追究东部客运站和3名保安的法律责任。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28日下午,记者在交通医院见到了张兴财的老父亲张家运和大哥张兴祥、三哥张兴德。3人在面对陌生人时都显得很局促和紧张,像是自己做错了事一样,只是一个劲地抽着劣质香烟。但在他们眼中,却深深地透露出一种悲伤和无助。 过了一会儿,张兴祥终于断断续续地讲起了他们贫穷的家和他的四弟。他说,家里有4个弟兄,二弟小时候就去世了,四弟是家里惟一念到高中的,自己和三弟都没什么文化,在老家种田,父母亲基本已丧失劳动能力。4年前分家后,父母就靠四弟供养,平时家里缺钱也都是伸手向四弟要一点。18日,家里接到四弟被打伤的消息,向村里借了1000元钱就赶到了昆明。而在此之前,他们连双柏县城都没去过几次。 “我们现在连吃饭的钱也没了,每天都只有向别人借,还不知怎么还给人家。”张兴祥说。“没想到昆明这么大,我们连门都出不了,找不着地方,也不知要做些什么。”说完,张沉默了好一会。“四弟为人很好,从不和人争斗,没想到却无故被打死。他已经3年没回过家了,母亲一直盼望着他能回次家,娶个媳妇。现在我们还不敢把四弟的情况告诉母亲,她心脏不好……”说到这里,这位老实的汉子再也说不下去了。张兴财的同事在一旁接着告诉记者,张为人比较好,工作几年来从没和谁红过脸。在澄江时,周边村子的人也很喜欢他。 在医院采访时,记者看到了张兴财的律师。但张家3父子似乎对律师的到来“无动于衷”,始终都没和律师说过话,只有罗某在替他们交谈。 客运站拒绝采访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张兴财被打到死亡的几天时间里,东部客运站从没打过一个电话、送过一分钱,更没派人去看望过一次。按罗某的说法,东部客运站认为打人的是保安,是私人的事,不关客运站的事。张家在法医鉴定出来后,曾派家属代表到东部客运站进行过交涉,要求赔偿张的住院费、家属车旅、食宿费等共计18660元,但被拒之门外。 记者29日上午来到东部客运站,想了解一下客运站对此事的态度和看法。正当记者在候车售票厅报班处3号台询问办公室在哪儿时,来了一个身穿西服的中年男子,明确告诉记者客运站不愿意就这事回答任何问题,一切要等司法结果出来再说。 随后,记者前往当时处理该事件的曙光派出所了解情况。派出所值班民警称,当时处理此事的警察周波去了某拘留所,没办法与他联系,而他也不知道当时还有谁前去处理此事。他还说,所长也生病不在所里。记者在值班室一直等着,终于“逮”着了刚从外面回来的周波。周波告诉记者,必须由昆明市公安局出具介绍信才能接受采访?芫卮鸸赜诖税傅娜魏挝侍狻? 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后,警方已拘留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普开军,但具体在哪个拘留所不清楚,其他两名打人者的情况也不清楚。 目前,张家3父子已身无分文,再也住不起招待所。罗某打算给他们租一间便宜一点的房子先住着,等待事态的发展。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记者手记 两天的采访结束了,但我不知道张家3父子面对已离开的儿子、兄弟和陌生的城市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大街上匆匆来往的行人,能读懂他们失去亲人的悲伤吗?美丽的昆明,能化解他们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吗?当然,事情最终要进入司法程序,对于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来说,我们只能等待。但无论结果如何,给悲伤的人一些道义上的关怀总不是坏事。 当我写完此稿后,脑海中总挥之不去的是张兴财那远在家乡盼望儿子回家的老母亲的形象。尽管我们未曾谋面,但我依然想像得到———一位老人,每天在村口等着儿子回来,眼神中充满了担心和期盼。我甚至都不能去猜测,当老人得知这事后,将是何等的心碎?她可能会号啕大哭,也可能不掉一滴眼泪,独自一个人上山,去看护她的庄稼,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赵梅圭(春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