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骚扰不胜其烦 谁出卖了你的隐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07:35 新华网 |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手机不断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家中经常接到保险员的推销电话,孩子刚出生不久,就有人上门推销婴儿用品……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让人们不胜其烦! 隐私泄露成公害 这个周末早晨,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张先生本想睡个懒觉,却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电话里,一个甜美的女声在问候之后,开始推销保险。张先生强压怒火,婉言谢绝。然而对方仍不作罢,继续问他住在哪里,要求面谈……张先生“啪”地挂了电话。 不仅仅是电话推销,张先生还常被不期而至的手机短信和垃圾邮件搞得不胜其烦。常年跑业务的张先生原以为是自己到处散发名片惹的祸。一天,张先生在出租车上竟然和司机师傅收到同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祝贺你中奖,交手续费可领取奖品……”他这才知道,自己并非惟一的受害者。 李小姐几天前遭遇的短信骚扰更加令人气愤。这条手机短信的内容是“本酒店业务扩展,急聘男女特服人员,月薪3-4万,要求体健貌端、思想开放,工作性质绝对保密。联系人田田小姐。手机号。”李小姐说,由于在外企工作,她平时很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从不给陌生人留手机号,然而她还是经常收到“推销二手本田车”之类的短信。这次,竟有人对她发布黄色信息。“他们究竟是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的?” 对于张先生和李小姐的经历,很多读者可能都有同感。刚刚休完产假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说,她的儿子出生没多久,就有推销员敲开家门,向她推荐奶粉。陈先生定购了一套住房后还未来得及考虑装修的事,不知哪里冒出的一家装修公司就打来了电话。一份调查显示,55.8%的受访者认为保护个人隐私越来越困难,29.3%的人认为个人信息被随意公开泄密。 谁拿隐私做交易? 那些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受害者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惑,商家或一些个人是如何攫取到自己的个人资料的?其实仔细观察,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途径并不少见。 恐怕很多读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马路上遇到一个手持表格的年轻人,满脸诚恳地让你参与某项市场调查。你在画完勾勾叉叉后,毫不犹豫地填上自己的职业、工作单位、电话甚至个人收入等内容。很多女性在商场一番“血拼”后,心满意足地领取了贵宾卡,为此却必须填写详尽的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你的个人信息不再是隐私,而为别人所掌握。 董先生在某网站注册了一个免费邮箱,在注册过程中提供了自己的地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从此他的手机便不断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后来,他才了解到,虽然多数网站声称绝对为网民保密,并不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者”,但仍有个别网站贪图不义之财,把用户资料出售给第三者。 有关人士认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姓名、年龄、职业、收入等个人隐私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在我们买房、买车或成为某俱乐部贵宾时,甚至填写病历时,个人资料都有可能进入市场。对商家而言,谁掌握了更多的个人信息,谁就拥有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于是,有的商家不遗余力地收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一些以出卖个人资料来赢利的公司或个人也应运而生,买卖个人资料成了新兴行业。记者本人也曾接到某公司的促销电话。当记者询问打电话的女子如何知道的电话号码时,对方说是位于亚运村的某公司给他们提供的。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的邱宝昌律师认为,个人的生活信息资料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有权不对外公开,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本人的个人生活信息资料。未经本人同意而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邱律师说,消费者在医院、宾馆或商场等地留下的个人信息都不应被对外扩散,有人购买信息并借此发送垃圾信息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那种不管对方是否需要的推销,不仅对消费者的隐私造成侵害、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甚至构成了骚扰。比如,在不恰当的时间打电话或连续打电话推销等。 面对个人信息被频繁泄露,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对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在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保护意识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方法。在手机短信消费时,特别是在定制网站短信时莫忘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轻易在不知名的网站进行注册,以免个人信息被盗,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表格;要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要个人信息;在马路上接受市场调查,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表格时,千万留个心眼,不要让人一览无余,以免被人利用。 邱律师提醒说,消费者最好不要留下个人信息。如果确有需要留下个人资料,比如在医院看病或买房时,必要时约定保密责任。比如,购房人最好在签约时与开发商约定保密责任:如泄露业主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消费者能证明商家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或故意出售这些信息,给当事人的精神和物质造成损害的,可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权要求赔偿。 此外,经营者要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有些单位职员将自己公司雇员的个人信息透露给银行、房地产公司等机构,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企事业单位应加强个人信息的管理。比如妥善存放个人资料,以免被人利用;商家或医院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出卖自己客户的信息资料,要防止工作人员私自拿走客户的信息资料去做交易。掌握个人资料的网站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等。 (颜斐/文)(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