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污染严重 长江部分支流水质降至三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11:47 新闻晚报 | |
本报讯 昨天,重庆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呼吁:全国人大应对整个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立法。 “高峡出平湖”,雄伟的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长600余公里,蓄水量400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但成库后,水污染形势将十分严峻,目前长江支流部分河段水质已从以前的一至二类降至现在以三类为主。 据介绍,目前三峡库区已进入135米水位运行期,虽然长江干流水质仍保持在二至三类,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干流江水的顶托作用,支流水质有所下降,部分河段开始出现“水华”现象。如巫山县大宁河大昌以下断面水质,由以前的一至二类降至现在以三类为主。 该负责人表示,三峡工程成库后,江水滞留时间加长,库区江段流速大大减缓,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浓度增加,岸边污染带加宽。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重庆每年排放的废水,将由目前的13.5亿吨增加到23亿吨,同时还要接纳来自上游每年排入库区的20亿吨废水。 据透露,三峡工程采取的“蓄清排浑”运行模式,库区将会出现40米的消落带,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灾防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记者程贤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