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式教育是否可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08:12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瑟瑟寒风中4名女生被罚站》追踪报道 是制度就有强制性; 体罚做法不可取; ——关于违反校规的学生被罚站报道引发激烈争论 持否定意见的占了大多数 学校对违反校规的学生采用体罚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昨日,本报“热线”的来电中,这个话题最为“火爆”,读者们直抒胸臆,就学校应采取怎样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提出自己的看法。 是制度就有强制性 有部分读者认为,学生就应该遵守校纪校规,如果屡屡违反,学校采取一些严厉措施也未尝不可。如一位蔡先生来电说:学校的做法无可厚非,对不“听话”的学生,就应该用严厉的方式来教育,而且作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连这些基本的校纪校规都难以遵守,怎么能长大成才呢?还有一位未留姓名的读者也说:对“学生被罚站”一文我的看法是,现在学生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自由散漫的现象较普遍,如文中提到被罚站的女生中有一位一星期内就迟到了2次,说明该生本身就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定,而作为学校,肯定要有一些制度来管理学生,这些制度或多或少有一定强制性,如果没有强制性,又怎么能保证制度的执行呢? 体罚影响孩子身心 但有的读者却认为,体罚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李女士在电话中说:虽然自己的孩子还小,但为人父母,看了报道心里很难过,就算孩子上学迟到,也不能以罚站的形式来处罚,这样会使小孩的身心都受影响。陈先生也认为: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我认为这种以罚代教的做法从人文的角度来说很不可取,这样会造成孩子怕老师、甚至厌学的情绪。作为师长,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真正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黄先生则认为,学校对孩子应当用其他约束教育方式,体罚不可取,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四个孩子一直站在那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体罚折射师德问题 也有一些读者认为,“体罚”实际上是师德的一种折射。张先生说,应该好好抓一抓师德教育。因为体罚学生的事不单发生在这所学校,其他中学也有。有的老师对学生不仅罚站、罚跑步,甚至还打骂学生,使老师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刘小姐则说,老师也是为人父母的,应当学会体谅学生,假如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一些事情迟到了而被学校罚站,他们是否能接受呢?现在都什么年代的了,还采用罚站这种方式。 有位黄先生说道:我今年80多岁了,以前是教育系统的员工,看了这篇报道很气愤,认为这件事情应当引起全市的重视,教育部门应当就此问题进行检查。学校也应向学生和家长道歉。 体罚致使师生关系紧张 江先生说,体罚会把师生关系弄僵,更不便于管理。一位姓吴的女士在电子邮件中也表示,我认为师生之间本来是一种很融洽的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应该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跟学生沟通,而不是采用体罚学生的方式来使学生“就范”,这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试问如果在当代社会还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我们新时代的学校不就和旧时代的私塾划等号了吗? 不能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韩女士说,学校这种的教育方法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即便学生违反了学校规章,学校也不能剥夺他们的学习机会。一名自称下岗工人的读者还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虽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采用体罚或停课的处罚方式都是欠妥的,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从法律角度来讲,是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允许学生上课,就是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作为老师应该清楚这些基本的法律法规。 在各种争论的观点中,对学校体罚学生的做法持反对意见的占了绝大多数。 不少读者提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近年来职高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职高生违纪违规的现象屡屡发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安全、文明、充满阳光的学习环境里度过他们的中学时代。但目前在我市的职业高中里要寻找这样一个环境并非易事,学校的领导、老师承受的压力很大,教育的难度也不是普通高中所能比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重视,探索出教书育人的新思路。这也就是本报报道的初衷。因此,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并进行追踪报道。 本报记者 桂芹 王文静 实习生 吴明磊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