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农民和耕地减少 如何做好“人”“地”文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07:34 新华网 | |
院墙外、沟渠岸边、公路两旁都种满了小麦,凡是能利用的地方没有一寸空闲……初冬,记者在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山东桓台了解到,该县27万多亩小麦占山东小麦种植面积的6%。 桓台县副县长张善忠告诉记者,桓台真正从事粮食种植业的人数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全县43万农村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18.9万人,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有15.9万人, 产业化让粮农省心 今年秋种期间,县农业部门的干部揣着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优质小麦订单,挨家挨户与农民签订小麦购销合同。在新城镇的西逯家村,仅一个下午,就有200个农户签订了1300亩小麦合同。按照县专用小麦产业化基地的规划,这1300亩耕地要全部种植新品种优麦18号。这些优质小麦明年将被高于普通小麦0.2元/公斤的优价收购,专门用来制造高筋挂面和方便面。 西逯家村王友成种的5亩小麦,全是优麦18号。“农业产业化为我们打开了销路,我们不愁卖。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 西毕庄67岁的种粮大户任德昭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连续10年种了60亩小麦。“我感觉种小麦收入挺高,而且不用太占劳力。从翻地、耘地、播种、施肥到收割全部都是机械操作,一年中也就忙活半个月,两季粮食纯收入有4万多元。” 科技服务让粮农放心 近年来,桓台县把引进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良种及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作为增收增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们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挂靠联合,建立育、繁、推联合体,紧跟作物育种的新动向。为保证玉米制种质量,县里确定了“外繁内供”的工作思路,与省内外实力强劲的育种生产单位结成联合体;在小麦良种方面,集中繁育,保证了大田种子的及时更新换代。桓台县已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玉米供种基地和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种子部门经常举办培训班,深入田间指导,普及栽培技术,重点解决测土配施肥、精量匀播、种子包底、统一供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问题。全县统一供种面积达到100%,种子包底率达到95%以上。 目前,桓台县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非农产业,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比1990年初次成为“吨粮县”、单纯发展粮食时增长了2倍多。(记者何勇) 方城 保护耕地与城镇建设两手抓 河南方城县有组数字最吸引记者:这个农业大县今年初以来县城面积净增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耕地面积一直稳定在150万亩,种粮面积不减,今年光麦播面积就达90万亩,还拿下了全国商品粮基地的称号。如何处理城镇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县委书记李东武说,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分管土地和城建工作的副县长陈助民说,要把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两道方程”联起来解,只有在使用土地与保护土地上找到“交集”,才能实现“双赢”。 严禁乱占管好地 方城县内,纵横交错着5条省道。照常规,交通要道的两边是商家必争之地。但记者在方城却很少看到路旁店铺林立。更让记者惊讶的是,3年来,全县拆除路边非法占地不超过10亩。 在广阳镇芦台村,村民王青有快人快语地告诉记者:“俺这有规定,占用村西边的一般耕地一亩得交1万多块。村东边立牌子的地是基本农田,根本不让占。去年有两家‘顶风’在那儿建房,结果上边来人把房子扒掉了。”镇长艾进德在一旁插话:“甭说土地部门不让建,我们镇这一关就过不了。我可跟县里签了土地三无(无违法审批、无违法管理、无违法使用)责任状的。在路边地里建房,门儿都没有!” 2002年,方城成立了城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专司土地收购、储备、开发及建设用地的供应工作。该县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所有建设项目规划要以土地收购储备计划为前提,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未纳入收购储备的土地,规划部门不能安排规划,严禁任何机关以任何形式对不符合规划的土地或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堵住了乱占耕地的源头。 补地节地用好地 “不补不占,先补后占。”这在方城是条铁打的规定。县里拿出部分土地出让金,作为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方城人称之为“东占西补”。今年上半年,方城从上海引进了国内首家高端立体电视机生产项目,投资方提出占用150亩土地建厂。不建,机会难得;要建,占地太多。怎么办?县领导拍板:项目要上马,土地不能少!方城土地管理部门启动了补地实施方案,距厂址10公里的薛庄村南山脚边多出了近200亩耕地。 方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朱连海告诉记者,在处理保护耕地与项目建设的关系时,县土地部门总是提前介入项目规划与选址工作,科学编制用地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占地。“我们简称为‘节地’,而节地,就要节出成效,节出效益,节出生产力。”去年,得知联结南阳与许昌的大通道———许平南高速公路开工后要占5300亩耕地时,县国土资源局提议:“是否可以利用同样贯穿县境南北且与设计高速公路基本平行的一条废弃地方小铁路做路基?”项目很快重新规划,节约耕地2500亩。3年来,方城县先后“卡”住不合理建设项目5个,调整建设项目选址16个,“节地”5万多亩。 得益于保护耕地与城镇建设“两道方程”联起解,今年上半年,方城县农业产值6.24亿元,同比增长9.3%;夏粮种植面积91.54万亩,总产量2.44亿公斤,较上年增产2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4%。(记者李杰王明浩) 做好“人”“地”文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问题备受关注。 民以食为天。说到粮食,必然牵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地”。 从“人”的因素来看,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少了。 人少了,如何保证粮食产量?山东桓台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效益;二是扩大良种范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农民的绝对数量少了,种粮收入不降反升,种粮农民的收入必然增加。产业化和科技化种粮还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从“地”的因素来看,保护耕地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我国耕地本不富余,但很多地方打着城镇化的旗号挤占耕地。对城镇化进程中不得不占用的耕地,河南方城严格执行两条:把好土地利用规划关,控制建设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占地;逐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生产项目要上,但前提是对耕地实行补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人”和“地”两方面的考验:农民数量要减少,城镇用地在增加。如何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做好“人”和“地”两篇文章至关重要。(王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