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演习检验人情冷暖 老人昏倒后无人救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9日11:23 东方网 | ||
东方网11月29日消息:11月28日下午2时30分,西安北郊肖家村一大型超市门前人来人往。突然,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昏倒”在地上,手中的报纸散落在一旁。人们陆续围了过来,看着、议论着,有人说:“打120”,也有人说“打110”,但始终无人付诸行动,虽然几十米外就是IC卡电话亭,而“120”是不需插卡的免费电话。 这是真实的一幕,但又是不真实的,因为倒地的老人是西安市急救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这 但演习结果令人失望。5分钟内,二三十位市民先后路过,有人驻足观看,有人说了句“有个老头昏倒了”就漠然离去。超市停车场的3名工作人员围着老人手足无措,一个说“给经理打电话”,另一个迟疑后用步话机找经理,片刻后得到回复“经理不在”,几个人只好干等着。深冬时节,年老的“患者”躺在冰凉的地上,急救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不得不自己拨打了“120”。1分钟后,急救车呼啸而至,医生听了听心跳,护士插上了氧气,“患者”被抬上担架,送往医院。超市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确实不知道该咋办。 对这个结果,“120”调度科的刘科长说,早在七八年前,他们曾在建国门附近搞过这样的演习,最后也是自己人拨打了电话。但没想到,如今社会发展了,宣传力度加大了,《西安市社会急救条例》也马上就要实施了,市民的反应却仍然如此冷漠。 第二次演习路人争着出主意 不肯死心的刘科长决定再进行一次试验,地点选择在另一家超市门前的人行道。 下午3时10分,老人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捂着胸口,走到一棵大树下,左腿一软,缓缓倒地,一动不动。紧随其后的卖糖葫芦的小伙诧异地看了两眼,便往旁边拐去;前前后后的人们则各自忙碌着。这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决定现场引导大家帮助“患者”。于是,一个“热心人”现身在“患者”旁问路人咋回事,有人说“老头正走着就昏倒了”,有人建议“拨打120”,也有人说“应该打110”,“热心人”于是掏出手机拨打“120”,在说明地址时不少人在旁边指点。打过电话后,一位骑车路过的中年妇女指导“热心人”在患者口袋翻翻,看有药没有,还指点看有没有身份证;一位中年男子摸了摸“患者”的脉搏,说“脉搏很微弱”。此时,围观市民已有六七十人,有人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孩挤在人群中看热闹,有人一边走一边说“快散了,一会儿病人呼吸更困难”。6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简单“抢救”后“患者”被送走。 随后,市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突然看到路旁有人躺在地上,一时还没闹明白咋回事;另一位孙先生则有些顾虑地说,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万一救了病人后被缠上咋办?还有人表示知道“120”是收费的,是不是谁打电话问谁要钱? 对于后一次的演习结果,刘科长感觉还不错,虽然没有人打电话,最起码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对病人表现出了关爱之情。他说,如病人在马路上发病,通常“120”半个小时后才能接到求救电话,这样往往耽搁了抢救时间,病人有时因此而丧命。所以希望市民遇见这种情况,迅速拨打免费电话“120”,急救中心是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按照国家规定向病人及家属收费,病人确实没钱时就提供免费服务,绝对不会向打求救电话的人收费。本报记者 幸亏这只是演习 虽然目睹的仅仅是演习,但市民“动嘴不动手”的冷漠,却给了记者强大的震撼。我们暗自庆幸,这幸亏是演习。 在第一场演习中,超市工作人员第一反应是“找领导”,似乎这比人命更重要,领导来了一切就解决了,领导没来就不知所措,说白了,怕担责任。不敢想像,第二场演习如没有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扮演的“热心人”出现,将会是怎样的场景;而“热心人”出现后,似乎责任也只是他一个人的,尽管有人指点做这做那,却没人敢上前帮忙。 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西安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需要急救的伤病员,有义务立即拨打“120”专线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当然,这只是地方法规条文中的规定,更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