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恐惧和歧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最大阻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9日20:01 新华网 | |
新华网杭州11月29日电题:消除无知、恐惧和歧视——访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周小明 新华网记者 屈凌燕 下午5时,结束了日常工作的周小明教授准时赶到“关爱家园”,在这里给人们提供有 “宣传一下,人们就重视一点。”周小明说: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共享生命”,但是无知、恐惧和歧视依然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最大阻碍。 无知:农村是薄弱的环节 有数据表示,目前约八成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农村。首先由于农村地区比城市更难获得信息和保健服务,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其次农村的流动人口大大增加,而在外打工的人中又以青壮年为主,由于没有正常的性生活,可能因不良性接触增加感染的机会。 另外,他们大都处于城市的边缘,住所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障都比较贫乏,因此没有艾滋病防护意识的农民在城市里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更少获得帮助。而且那些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对此一无所知的农民回到家乡,还容易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爱人,孩子。 “这是一个悲剧,”周小明说:“他们得到的信息少的可怜,如果在出门打工,或者来到城里后,有人告诉他们一下,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的宣传工作应该更深入农村。” 歧视:导致艾滋病毒携带者转入地下无知和恐惧造成了歧视,而歧视又加深了恐惧。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艾滋病一开始是外国人的病,是性乱和吸毒等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引起的。1985年,在浙江省检测出中国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位血友病患者由于使用了国外的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直到今天,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仍然把艾滋病和吸毒、性乱行为联系在一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社会生活中常会受到歧视。 周小明告诉记者,在“关爱家园”的热线求助里,有很多关于受到歧视的例子。有个人某天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叫他不用来上班了,就是因为他的儿子被检查出HIV抗体呈阳性,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歧视的范围已经不仅涉及到本人,更涉及到了病人的家属和家庭。因此,艾滋病毒感染者绝大部分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和行踪,这给卫生防疫部门的监测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处,正是由于排斥和孤立限制了社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关怀和服务的能力,妨碍了开展和推广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活动。 要加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是以血液传染为主,但是近几年的监测显示,性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控制性传播就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这些年来的研究证明,控制性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但是健康教育的情况如何呢?据记者了解,目前尚未形成长期固定的形式。一般的方式就是在艾滋病日或者禁毒日,在广场上做宣传,在街头义诊,派送安全套,这些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并没有被当成长期工作来做,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城市里的工作好些,而在广阔的农村,我们的工作还不够深入。 浙江省卫生厅疾控处的郑处长告诉记者,目前监测的高危人群是性乱人群和静脉注射器吸毒者。由于这两类行为相对隐密,给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对这样的行为,教育比打击更重要。(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