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急行千里送学费 14名湘西贫困生获捐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08:44 新华网 | |
10月28日,本报独家刊出《清华大四学生:我要打工让湘西孩子上高中》一文,报道了清华大四学生王红球资助14名湘西学生上学的消息。由于14名贫困生需升入高中,王红球已无力单独资助。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看到报道后,决定一次性支付14名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10万余元。 上周四,本报记者随王红球及清华大学的老师与该公司人员一起赴湖南,将捐款送到 目睹贫困 没有门的小木屋 11月27日,从张家界乘坐了近6个小时长途车后,记者一行在公路尽头下车,随受到资助的14名学生之一龙卫珍,走上了这条孩子们回家必经的崎岖山路。 正赶上下雨,本就不宽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一旦脚下打滑,随时有可能跌到山坡下。龙卫珍步履轻捷地走在最前面,不时停下来等候。 一名随行人员忍不住抱怨:“赶上下雨了,这路可怎么走啊?”龙卫珍轻轻地笑了笑:“现在这路还算好走的,赶上大雨,山路都泡软了,我们家还算近的,有的同学回家至少要走三个小时的路呢。”从山下到龙卫珍的家,平时她走起来大约要半小时,但记者一行却几乎走了一个小时。 当一行人来到龙卫珍家门口时,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个被龙卫珍称为“家”的小木屋,实际上只是用木板、木棍和竹席简单搭起来的,屋子的墙不过是竹席糊上厚一点的泥,稍微用点力气一摸,墙就软软地塌下去。门是不用上锁的,因为一边的门板已经掉了下来,斜斜地倚在门框上。 贫困的无奈 害怕自己考上高中 龙卫珍对记者说:“我哥哥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和我爸一起在外面打工,从我上小学开始,他们就很少回来。我不知道他们在外面做什么,他们也从不往家里寄钱。前些日子,哥哥因为生了大病回来过一次,连路费都是和人借的。” 记者了解到,因为家里实在筹不出钱来,龙卫珍15岁的妹妹没上完初中就退学了。由于龙卫珍住校,她妹妹就一个人带着家里最小的男孩——上小学的弟弟住在家里,白天在自家分的两亩地里种稻谷,晚上给放学回家的弟弟做饭、辅导功课。 “发中考分的时候,我开始都不敢去学校看分,特别怕自己考得太高了,考上了高中。要是真的没考上,我也不再奢望什么。”说这句话的时候,龙卫珍一直低头看着地面,两只手紧紧地攥在一起,“后来我还是去看分了,考了600多分,超出花垣中学的录取线好多。但当时我跟谁都没说,因为我根本没想过自己能上高中。一年2400块钱,我们家三年也挣不出那么多啊。” 就在龙卫珍准备和妹妹一起回家种田的时候,她的中学校长托一位老师告诉她,在她初中时资助她上学的清华大学的哥哥,已经和花垣中学的校长商量好,让她先到学校念书。 “刚听到老师说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是真的,一直拉着他说了好几遍才相信。然后什么也没想,就一口气跑到了地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妹妹。妹妹听到我能上高中了,比我还高兴,她一直抱着我,反复重复着一句话:‘你上了高中,我们一家就有出路了’”说到这里,龙卫珍的眼泪夺眶而出。 资助未来 帮助学生改变命运 花垣中学校长田景奇告诉记者,这次受资助的14名学生,只是花垣中学贫困学生中的很少一部分,在花垣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里,有近800人都是贫困生。“花垣中学曾是朱镕基的母校,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只要考上这个学校的学生就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为此,学校每年都要减免一些家境贫困但学习优异学生的学费。” 安利公司负责此次活动的王雪松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资助贫困学生,我已经到不少省市做过类似的资助活动。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发现那里有很多需要资助的孩子。每资助一个孩子,就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王雪松先生还表示:“我们资助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成绩好,他们优秀,改变他们命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既然他们为自己如此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帮他们一把!” 王先生郑重地对记者说,以前也听过有人很不屑地评论过捐助活动,“有人说:‘这样的孩子多了,你们管得过来吗?’即使捐助者不可能对所有贫困的孩子假以援手,人们也不应该漠视他们的存在。我相信每一个受到资助的孩子都很优秀,不能看到他们因贫困放弃学业。如果连我们都放弃了他们,那他们就真的没有希望了。”(记者张颖)(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