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论争与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17:28 青年参考 | |
马少华 新一届“北大之锋”辩论赛的一场半决赛,刚好与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德尔的讲演差不多同时在精英交流中心举行。我进去的时候,古德尔那边,不仅座位都满了,而且四周挤满了学生;而辩论赛这边,临近开赛,还显得有一点冷清——显然是受了古德尔的影响,尽管辩论赛的辩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更重视教学还是应该更重视科研”比古德尔 一场辩论赛,哪怕它是关系大学决策走向的真问题,但辩论者必以当下“胜人之口”为追求目标,评判者必以辩手的现场发挥水平为评判标准,这已经偏离于这个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了。在任何一场辩论寒结束之后,人们不免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问题本身其实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论争而不重视问题,是大学辩论赛的一般情况。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作为论争的目标。现在大学校园内的辩论赛有一个双方辩手分别回答观众提问的程序。旁观者清,往往直奔要害。但是,观众提的问题是否有效,按照程序,还要评委表态认可。没有被认可的问题,或者是评委们都没听懂,或者是觉得它根本不是问题。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对问题的认可程序为什么只针对观众提问。其实它是有意义的、重要的程序。因为对问题本身的审视和确认,是有效的思考、有意义的论争的前提。但是,无论是辩手还是评委,都不能怀疑本场辩题的真假:辩手怀疑,则是自取其败;评委怀疑,则大煞风景。我曾经写文怀疑过高考作文评判中以“跑题”作为否定性标准,而在大学生辩论赛中,“跑题”就是否定性标准。辩题成为思想的槛栏。这也是辩论赛的局限。 辩论赛举行了这些年,在社会和校园中已开始呈现新鲜感和影响力递减的趋势,原因恐怕正在于空间的狭窄和结果的单调。对这种辩论游戏虽然在社会上已有些议论,但从没有参与者在内部的怀疑和颠覆,可见这种制度所强调的规则对真实的自由思想的束缚。就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对规则的敬畏还不能说已经很够了;但就这种模拟真实思想论争的游戏来说,因为缺少思想自由、思想民主和思想勇气,已经开始显得不好玩了。 设想,在一场辩论赛中的某一方毅然把命题给“批”了,别开一面,主张自己的观点,他们自然会冒被判失败的风险,但他们的思想自由和思想勇气,他们所创造的思想空间和戏剧性效果,必然会给校园辩论引来更多的关注和对辩论本身更多的期待。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