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社会记录》:拯救黑熊安德鲁(上)(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11:59 央视《社会记录》 | |
提取胆汁的吸管 亚洲黑熊分布在从伊朗到日本以及东南亚的整个亚洲地区,是世界8大种熊类之一,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一类保护动物。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仅剩大约25000只亚洲黑熊,而中国境内约有一万多只。在中国,亚洲黑熊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 因为胸前长有新月型的金毛,亚洲黑熊又被称为是月熊。体重约90到200公斤,以食用水果、植物、昆虫及小动物为主。 今天要说的,就是亚洲黑熊。但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你和我,是我们自己,是人类。 这只黑熊名叫安德鲁,今年12岁。因为遇到了人,他的前肢几乎被齐根截断。 安德鲁不会说人话,没办法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天,原本在山林中自由生活的他,遇到了人类专门为他们设计的套索。踏进套索的正是他的右前臂。安德鲁越是挣扎,套索越是勒紧,最后,尽管外面的皮还连着,可是里面的骨头已经被勒断。他只能等待套索主人的到来。 这就是安德鲁遭遇人类的开始。不过这一次,人类抓他并不是为了熊掌,而是为了从他身上获取源源不断的胆汁。安德鲁因此活了下来,他被送到养熊场,成为一只"胆熊".就象肉鸡是为了产肉,奶牛是为了产奶,胆熊活着,就是了生产胆汁. 在养熊场,安德鲁首先要接受一种外科手术,人们切开他的腹部,安装一根将近20厘米的钢质导管,一端直通胆囊,一端暴露在体外。接在胆囊的一端是一个喇叭口,便于胆汁的流出。手术后,安德鲁被关在狭小的铁笼中,每天两次,人们通过那根暴露在体外的钢质导管抽取他的胆汁。因为手术粗糙,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劣,安装导管的伤口不仅不能愈合,而且很容易感染化脓。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活熊取胆,看上去是不是和残酷的刑罚有点类似。 这个活熊取胆的来历得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说起。 在中国,熊胆和虎骨,鹿茸一样,是一种名贵中药,其药用价值最早见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本草》,明朝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对熊胆的作用有过这样的记述:熊胆――苦、寒、无毒,主治湿气热盛、以及恶疮,小儿惊痫等。 在日本的“汉方药”里,熊胆的身价高于黄金。 西方的药理学证明,熊胆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脱氧熊胆酸,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成分对肝病具有极好的疗效。与其他动物相比,脱氧熊胆酸在熊的体内最为丰富。 1954年,日本首次从鸡的胆汁中成功合成了脱氧熊胆酸,为替代天然熊胆提供了可能。 但天然熊胆对人的吸引力一直存在,1983年,朝鲜发明了活熊取胆的技术,并很快传入中国。 从唐朝熊胆入药算起,到活熊取胆,确实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安德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转变中,从一只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沦为了养熊场里的一头“胆熊”。 说到历史,这一千多年,其实是人利用熊胆的历史,可能自从人发现了熊胆的药用价值之后,人眼睛里看到的熊就不再是熊,而是熊肚子里的胆囊。 活熊取胆被发明之前,人得到熊胆的唯一办法就是剖腹取胆,取一个熊胆,就会有一头熊因此毙命。不管是用套索还是用猎枪,总要那身躯庞大,体重达200公斤的黑熊无力挣扎后,人才能把那小小一枚或许尚带余温的,只有50克重的熊胆握在手中,如此得之不易,如此金贵,这熊胆又怎么能不贵比黄金呢。 正是因为熊胆潜在的商业价值,活熊取胆技术传入我国后,迅速在我国东北,西南,华南某些地区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 在四川,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的处长邓遂祥: 《社会记录》记者:“养熊业最早发展的时候,当时我们依照的法律,或者是法规是什么样子?当时有没有?” 邓逐祥:“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规,它是83年引入的技术,86年就迅速发展,我们是89年才中国有了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这个法律的规定也是符合我们养熊业的发展,我们有个中立方针,叫做“加强资源保护,继续繁殖,或者开发利用”,养熊业也是属于“继续繁殖,或开发利用”的一个内容。效果上来讲,保证了医药的需要,而且减少了对野外黑熊的捕杀,因为一只熊一年取的胆,相当于野外捕杀40头熊,就是这么概念。而一头熊从3岁可以取胆,可以取到10岁左右,那就是这个完成期间,它能够保护的野外棕熊就更多。所以当时这个产业是受到一定鼓励,或支持的。” 尽管这个产业存在的初衷是既能满足市场对熊胆的需求,又能减少人们对野外黑熊的捕杀,但在养熊业发展的初期,它反而刺激了人们对野外黑熊的需求,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84年到1989年,五年时间里,我国每年平均有1000只野生黑熊被关进了养熊场。 198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亚洲黑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外捕熊被明令禁止。但本着“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允许合法的养熊场实行厂内繁殖。 在网上,有不少养熊场的自我宣传,其中一家养熊场的宣传资料中,有这样一张照片,这些小熊,就是在养熊场内出生的,小的时候,他们娇憨可爱,被人放在所谓的熊乐园里,和人玩耍,供人参观。但等他们长到三岁的时候,他们就要接受外科手术,开始他们作为胆熊的生活,开始为人类出力干活了,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是等着完成自己作为一只胆熊的使命。 在养熊场,胆熊的使用一般是从三岁开始,每天抽胆两次,使用期限可达十年之久。一只熊一年可以生产两千克熊胆粉。而一克熊胆粉的市场价格最高时达到了250元一克。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养熊场每年共生产约6000公斤的熊胆汁,已经超过国内医药市场的需求。为了消化剩余的熊胆,一些厂家转而开发熊胆口服液、熊胆酒甚至熊胆牙膏、洗发膏、洗面奶等产品。 昔日贵比黄金的熊胆就这么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有一家生产熊胆酒的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做的宣传:因熊胆汁有护肝作用,故我厂所生产的酒有"不伤肝的酒"之美誉,行销全国十九个省。 人就是这样,总是试图在放纵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什么都不想耽误。 昨天,曾经和人说起过活熊取胆这件事,对方的第一反应是:好事啊,既得了熊胆,又能让熊不死,这不挺好。 是啊,对人来说是好事,但对熊呢? 有这么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个东北老汉,在没有国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买了三头黑熊,准备取胆赚钱。其中一头不能忍受插管后的痛苦,自残暴毙。为防止这种行为,这位老汉特制了10公斤重的纯钢“肚兜”,用6根皮带绑牢在熊身上,把熊腹捂个严严实实,然后在胆囊位置开个巴掌大的带锁“肉门”,下垂一只接胆液的塑料袋。 难道熊也会和人一样,因为不堪忍受痛苦,而选择自杀?它是不是和人有一样的想法,这个不敢肯定,但是这样的事的确有人亲眼见到。 就说那件铁背心吧,咱们可以看着安德鲁的这张照片,想象一下,铁背心穿在身上的情景。活熊取胆的确让他免于一死。可是人有一句话,叫作“好死不如赖活着”,人还有一句话,叫作“生不如死”。不知道,安德鲁如果有思想,会说话,它会挑选那一句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桥镇的亚洲黑熊保护中心里,我们《社会记录》的记者见到了安德鲁。 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这里的黑熊准备了他们爱吃的水果,尽管安德鲁的行动有些迟缓,但好在他的同伴也都有同样的残疾,加上食物充足,安德鲁不用着急也能享受到属于他的那份美食。 安德鲁如何从养熊场来到了这里,这个故事要从ROBINSONG和另一只黑熊的偶然相遇开始讲起。 采访ROBINSONG: “1993年,在广东惠州我参加了一个旅游团,里面有台湾人日本人,去养熊场参观,在那里我脱离了团队,自己跑到一个地下室里,当时的地下室很黑,可以听见一些动物的声响,越走进那些声响就越大,在我看来,那些声音里充满对人出现的恐惧,当我看清关在里面的动物是熊时,我很震惊,就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就感觉到后面有人拍我,我转过身,发现一只在笼子里的母熊,然后我做了一件我现在肯定不会做的事情,我知道对野生动物那样做是很傻的,当时我本能地握住了那只手,她完全可以把我的胳膊整个撕下来,这样做也非常可以理解,但那只熊只是轻轻地捏了一下我的手,这时我和熊的目光相遇了,我觉得她传给我一个信息,就是要求得我的帮助。我当时完全可以忽略这个信息,转身走开,但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我相信那只熊现在肯定已经不在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她,还有这些熊,哦,对不起(哭),我认为她的灵魂在他们中间。” 93年的时侯,ROBINSON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但是那头他再也没见过的黑熊改变了她的生活。为了全力拯救黑熊。ROBINSON离开了原来的组织,创办了亚洲动物保护基金。 2000年7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和亚洲动物基金正式签署了“拯救黑熊”行动的协议。这也是首个得到了我国政府认可的我国官方与境外动物福利团体签订的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亚洲动物基金将向释放黑熊的养熊场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四川省政府把关闭的养熊场的牌照交给亚洲动物基金,同时按照国家规定不再签发新牌照。三方还一致同意共同支持熊胆替代产品的研究和生产,鼓励消费者拒绝使用含有熊胆原料的产品。 根据协议,三方发起的“拯救黑熊”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完全淘汰养熊业。 2000年12月,黑熊保护中心落成,四川省林业厅和亚洲动物保护基金共同从条件最为恶劣的部分养熊场中解救了84头亚洲黑熊,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来到这里的黑熊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胆囊炎甚至是胆结石。他们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胆囊摘除手术。安德鲁是他们当中第一个接受手术的熊。 但不是所有的黑熊都和他一样幸运。 采访兽医: “情况最糟的是我们的第二十头熊,当时他也是在一个很小很小的笼子里,很明显可以看出他当时病得特别厉害,他的手部和腹部有感染,溃疡得很厉害。我们当时准备第二天就给他动手术,但第二天凌晨六点多它死了,当时他的腹腔全都是脓水,大概抽出了大概12升的脓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胆汁流到了腹腔的其他地方,引起整个腹腔的感染和化脓,有一个月的时间熊很痛苦,也不吃东西但不会死,因为熊很强壮,如果是一个人或狗的话,他根本不可能熬那么长时间,还有它手部的细菌感染,第二天检查,发现它手部的关节有一段骨头已经完全没有了,烂掉了。那个熊应该是我们见过情况最糟的,很遗憾我们没有更早地解救它。” 正是在这次拯救行动中,更多的人开始了解黑熊在养熊场度过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给带给他们的痛苦。 人类的捕猎和养熊场的生活让来到这里的黑熊丧失了野外生活的能力。 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只能在保护中心为他们营造的半自然的环境中安度余生。不管熊是否有记忆,野外生活对他们都已经是永远的过去了。 这就是安德鲁的故事,一只原本生活在野外的黑熊,因为有一颗对人类有用的熊胆,被抓到养熊场,成为一只胆熊,后来,又是人,把他从养熊场解救出来。 关于动物和人的故事,明天咱们还要接着说。明天要说的那种动物,据说是世界上最凶险最濒危的动物,这种动物您每天都能见到,据说,打开卫生间,没准就能找到。这可能是个玩笑,但玩笑其实总是带着些真实。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12月2日首播 社会记录,请您明天继续收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3:40首播,次日4:40,15:30重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