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一滑左腿骨折 1270米山顶上演雪山救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08:31 新华网 | |
昨天,49岁的杨健华先生在攀登羊台山古道时不慎跌倒,造成左小腿胫骨骨折,在海拔1270米的山顶动弹不得,直到几个登山人发现了他。随即,999急救中心、山下施工队员、北大山鹰社的同学们等多方人员展开了一场历时6小时的“雪山救援”。 受伤:脚下一滑左腿骨折 下午5时左右,记者在海拔800米的山峰古道上见到了受伤的老杨。此时,老杨已经被捆绑在担架之上。他1.80米的身材已经远远超过了担架的长度,头和脚都露在担架外面。回忆起受伤的经过,老杨指着古道上的积雪说:“山北麓的积雪未化,山顶的雪还要厚一些。本来我已经登顶了,在下山的途中我脚下一滑就摔倒了,当时左腿就不能动弹了。”受伤后,并未随身携带联络工具的老杨只能求助于偶尔经过的登山者。 救援:8人“抬轿”5分钟一歇 登山者徐先生最早发现了老杨他拨通了老杨家里的电话,告知老杨在山顶发生意外。恰好在此登山的北大山鹰社的同学们一直陪伴着老杨,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山顶。羊台山古道的山路多是碎石铺成的,根本没有平坦之地,前些天的一场雪还让山路变得滑溜溜的。记者徒步上山就摔了几个跟头,更不要说还要负担着90公斤左右的伤者。只见8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围在担架周围,众人每“挪”一步都加倍小心,每隔5分钟就要放下担架休息片刻。“山顶的路实在是太滑了,8个人根本就站不起来,我们只能‘拖’着担架在雪道上滑,这么‘拖’了六七次,每次也只能‘拖’四五米。”小张回忆起山顶的路感慨颇深。山腰的路坡度加大,此时天已经逐渐暗下来,山里的寒气也直往人身上逼,救援队伍在夜色中前行更加困难。8个人的队伍总要先等前面的人站稳了,用力托高担架以保持平衡,后面的人再跟下来,而自始至终8个人16只手都不能有丝毫的松劲,古道旁边就是乱石悬崖。25岁的张汉强凭借自己良好的体能,先后往返两次引导救援人员上山,还配合救援队伍提箱子、抬担架。救援队伍抵达停车的平台后,显示的时间是19时05分,雪山救援行动整整进行了6个小时。 一人受伤八方救援 徐先生:截止到昨天记者发稿时,徐先生的电话一直没有拨通。据杨健华的爱人赵女士称,由于老杨并未随身携带手机等联络工具,登山者徐先生是最早拨通老杨家里电话的人,准确告知老杨在山顶出现意外。同时,手机通话直到引导家属抵达山脚。张汉强:25岁,海淀某公司职员。同是登山爱好者的他,凭借自己良好的体能,在救援中曾先后往返两次引导救援人员上山。最后一遭中,还配合救援队伍提箱子、抬担架。到达山脚后,老杨躺在担架上还紧握着小张的手表示感谢。采访中,对于自己热心救人小张并未多谈,只是举着自己手中特制的防滑“鞋扣”告诉记者:它可是帮大忙了。山鹰社同学和施工队员:同学们是在山顶遇到了受伤不能动弹的老杨的,就陪着老杨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而施工队员则在救援中充当了主力队员,是他们将老杨一步一步地“挪”下了山。晨报记者彭岚兰 提示:登山最好结伴出行 999急救中心的郭肃清副院长亲临现场指挥调度,面对这种情况,郭院长提醒广大登山爱好者,冬季户外运动中容易发生冻伤和运动创伤(如摔伤、骨折、软组织挫伤等),所以应注意活动的地点和强度,选择适当的服装和鞋子。活动前先做好预热活动,登山、滑雪等活动最好结伴进行,一旦有人受伤,同伴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外出前应该把行程计划告诉家人和好友,让他们对你的行程有足够的了解;个人要带上手机等通讯工具,便于在需要时联络。晨报记者李晨光 救援时间表: 13:00——999急救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 15:30——首批救援人员抵达山顶,急救医生高维宇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15:40——担架开始下山。由于古道顶峰北麓的积雪未化,几名急救人员拖着担架在山道上滑行。 16:00——记者赶到现场,跟随第二批救援队员直奔顶峰。 16:15——记者见到了刚刚下山的第一批北大山鹰社的三名同学,他们曾经参与救治。 16:40——一名下山的游客迎面走来,据他称,此地距离杨先生事发地至少还有半小时路程。此时,记者感到:耳边的风声越来越猛烈,山顶的寒气直往人身上逼。17:00——记者见到了迎面而来的救援队伍,8个人手抬着捆绑杨先生的担架,在坡度超过45度的山道上缓行。每隔5分钟,众人就要放下担架休息一下。17:45——山道上漆黑而寂静。折回山下、再次返回的999队员将两个手电筒送到救援队伍中。 19:05——救援队伍成功下山,杨先生被送进急救车。(记者/彭岚兰)(来源:北京晨报)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