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姑娘饱受文盲之苦 重返课堂做小学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3日16:24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李冬梅在黑板上写的字 英德一群姑娘外出打工,在深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年近二十又勇敢地回到家乡走进小学课堂读书。本报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后,引起了各方强烈关注。近日,记者再次专程来到她们就读的小学,感受“大龄小学生”们的辛酸与无奈、泪水与希望。 课堂 石灰岩山区的阳光似乎很吝啬,不到下午4时,最后一缕余辉就悄悄隐没在重重的山影背后。气温骤降,德岗村小学的黎校长摁响了那个破旧的电铃,孩子们潮水般地冲出课室。他们大多还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凛冽的山风吹起黎校长有些花白的头发,他有些担心地说:“学校下午要早些放学,不然孩子到家天已很黑了,不安全。” 德岗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在4年级课堂,今年19岁的姑娘刘静雯坐在最后一排。同学们走得七七八八了,她还在认真地温习算术。“加减法还可以,但是乘除法还不是很熟练。”在班里一群还拖着鼻涕的淘气小同学眼中,她是顶听话的“大姐姐”。当“大姐姐”学习遇到难题时,同学们都很愿意帮助她解决。作为回报,“大姐姐”会给他们描述大城市的麦当劳如何诱人。事实上,刘静雯也没有去过麦当劳。学校刘主任说,静雯学习十分刻苦,今年从二年级跳级读起了四年级,最近的数学测验还得了70多分。 18岁姑娘李冬梅打了一年工回来,去年走进学堂,和刘静雯一个班。由于学习刻苦,李冬梅的汉语拼音学得不错,但是离写日记还有相当距离。她说:“现在基本可以看通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至少去邮局汇款可以看得明白了。” 课外 穿过荒芜的山路,李冬梅回到了自己的家。放下书包,冬梅就和妈妈一道去地里干活去了,她妹妹带娣在家,做的晚饭是番薯和芋头。窘迫的家庭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冬梅过早地养成了沉默的性格。 说起将来的打算,一股愁云爬上静雯姑娘的面容:“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读完小学,因为家里还有兄妹要读书,很缺钱,母亲希望我还是早些出去打工帮补家里。” 尴尬 李冬梅是1985年生的,2001年随表哥去深圳,在一家手表厂打工。冬梅说,不识字,连出门搭个公共汽车都看不懂路牌。 静雯自小没了父亲,她是家中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15岁时静雯和同村人一道去了三水一家玩具厂打工,月薪才几百元,坚持做了几年,供两个弟弟读完了小学。由于没有读过书,静雯在外面过得很吃力。 “因为没有文化,连简历都要托别人代写,除了领工资写自己的名字,我什么也不会。连到银行存钱取钱都不会填单,别说写家信。有时看着人家有文化可以升职,轻轻松松拿高工资,自己越发觉得没文化太可怜了。”刘静雯饱受文盲之苦,去年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回到家乡捧起了小学课本。 岩背镇政府的干部说,岩背属典型的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有名的“四大金刚”贫困镇,这里的9000多人口大都分散居住在群山峻岭间,受自然条件制约,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所以好多人家的小孩要到十岁才开始读书,15岁读五年级已算正常了。 大龄学子现象在这个边远的石灰岩地区由来已久,尤以女青年为多,每年学校都不定期地举办短期补习班,专门为那些外出务工的大龄青年补习基础文化知识。 希望 对于“大学生”现象,当地政府干部感到有些愧疚。岩背镇一位党委成员说:“我们正积极努力争取上级支持,提供土地让村民尽快从不适宜居住的高寒山区迁移下山,实行异地安置,同时引进资金兴办一批龙头企业,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镇政府还计划引资兴办大型绿茶种植园,同时开发水利、旅游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人民就会告别贫困,“大”小学生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则越来越多。 相关报道: 评论:打工当自强 英德不少女孩十六七岁外出打工,如今两三年过去了,她们却回到家乡,背起书包走进小学课堂。这听起来似乎象是某部电影里的情景,不过它却真实地上演了。问到为什么,她们说,没有文化,不仅找不到象样的工作,连找个人、转个车都很困难。 现在的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又低的打工仔打工妹来说,竞争就更加残酷。来珠三角的外来务工人员,不仅需要有力气,更需要有一技之长。尤其是现在,珠三角正在酝酿产业升级,那些低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向周边省份转移,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升级,现在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更加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前的打工仔,以为来珠三角就是来淘金,而且以前的确有不少打工者靠从事体力劳动致富的。现在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现在的打工者,如果仅凭一些美好的愿望,再加上一副好的体格,来珠三角往往会失落而归。不过,这并不是说珠三角没有打工者的容身之所,关键在于要学会适应这个社会,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比如,广东普遍存在着技工缺乏的现象,有时候甚至成为“技工荒”。打工者如果意识到社会的需求,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是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的。 出门在外的打工者,往往觉得前途无望,或者对自己的前程缺乏明确的打算。有一点是明确的: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能学到一技之长,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是一生的大事。可以说,打工初期的最大收获,倒不完全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学到了多少东西。学什么呢?最主要的是学技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成为一个有文化知识、能做事的人才,二是要融入所在的城市,了解现在的社会,接触社会上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使自己变成一个有见识,有见解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城市人。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打工者要有一种自强、自爱的精神,以及一种理性、现实的生活态度。现在有个别打工者,刚一进城,好的东西没学到,坏的东西全学会了。小的包括抽烟喝酒赌博,大的包括打架斗殴、卖淫嫖娼,甚至是抢劫杀人。还有些人,虽然没有变成什么坏人,却学会花钱享受,眼高手低,混迹城市,一事无成。钱没赚到,懒惰、享受的思想却深入骨子。这些打工仔,人见人厌,人见人怕,别说在城市里发展了,生存都成问题。现在的传销再度抬头,并且越来越猖獗,其实不是无缘无故的,它就是植根在一部分打工者希求暴富,希望不劳而获的基础之上的。其实一个刚到陌生都市的年青人,更应该学会谨言慎行,勤奋上进。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刚开始就是一个学习者,而且既便是有了一定的经验,仍然要做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者。 初来城市的外来工,肯定会觉得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与自己格格不入,或者就是艳羡不已。羡慕都市生活根本不是罪过,问题在于这种生活与初来者毕竟是有距离的。要靠自己的努力,用正当的劳动,使自己一步步融入这种生活。如果自己的运气不佳,也只好抱着“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的态度,千万不可心生邪念,否则一失足必成千古恨。理论上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事实上人又有高低贵贱之分。打工者要摆正心态,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要学会自尊自爱,属于自己的权利要努力争取,不属于自己的就弃之不顾。城市里的美好生活不应成为一剂迷幻药,让大家迷失了道路迷失了自我,而应成为一剂强心剂,成为奋斗的动力。 我认识一位打工妹,初中毕业后就来到广州,一个月才几百块钱的工资,但她毫不气馁,学电脑,自修,上夜校,再读大学,而她也从最初生产线上的一个小工人,先后做过仓管、文员、主管,一步步地走过来,七八年过去了,现在她已经是一家公司的经理。英德的这些姑娘,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重新回去读小学,这非但不可笑,更加令人敬佩。更令人钦佩的是,她们在城市中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重新审视自己,勇敢地走了“回头路”。不仅打工仔打工妹要向她们学习,所谓的高级白领也同样应该以她们为榜样,学习她们那种勇于面对自己的勇气。衷心地希望这几位“回炉”的打工妹前途远大,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记者陶开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