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流浪儿有了新家(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09:09 华商晨报 | |||||
自从本报的“送温暖行动”开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响应,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温暖行动的第二天,本报的热线电话一共接听了81个电话,得到热心读者捐献共有棉衣21件、棉被7件、毛衣42件、帽子12顶、棉鞋4双,面包、豆浆、水果各两袋,记者随后把这些捐献在“送温暖行动”中送给了街头37名孤老病残的流浪者。 15岁的邢海波成为本次活动的幸运儿。 昨日中午,本报“送温暖行动”再次行动,这里面有众多街头流浪人的期盼,更有81名读者的心愿…… “我怕错过你们,一夜没敢睡觉。” 昨日10时30分,记者再次见到邢海波,他还是站在沈阳站站前北侧一个食杂店后面的墙角处,男孩儿脏兮兮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他告诉记者“我怕错过你们,一夜没敢睡觉”。 令记者吃惊的是,邢海波身上还套着那件初次见到记者时所穿的破棉袄。记者不禁问他:“读者捐献给你的棉衣、棉被呢?” 邢海波蹲下身去,双手捂住了脸,不一会儿传出抽泣声音。原来,记者12月13日离开邢海波后,几个街头小混混就抢走了读者捐献给他的棉衣和棉被。 辽宁OE孤儿之家院长张海鸥看到本报后,表示愿意收留他,记者反这个消息告诉他时,男孩儿紧捂着脸的双手松开了,他的眼睛放出了光芒:“是真的吗?” 邢海波提出“家里”还有几件棉衣,他让记者同他一起带走。在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与中华路交叉处,凤泰大厦对面,记者终于见到了邢海波的“家”。 这是一间拆迁后剩下的小黑屋,面积仅3平方米,里面满是粪便等污物,邢海波说想要带走的是2件脏得不能再脏的大衣,他对将来的去处充满了疑问。 “我一定在这里好好听话,将来做一个好孩子!” 11时20分,辽宁OE孤儿之家院长张海鸥赶来了,当他与记者领着邢海波将要上路时,3名20余岁的街头小混混突然出现了,他们并不答话,拉住邢海波的手转身就要跑。 邢海波吓得大叫,在张海欧院长和记者的努力下,民警赶来吓走了小混混们。 张海鸥是一个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的慈善家,他的这个辽宁OE孤儿之家童叟乐园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北洮昌街8号,目前收有14名儿童,他们全是孤儿。 邢海波到来前,孤儿之家的孩子们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快把准备好的衣服、裤子拿来!”张海鸥向15岁的张川说道。那个3年前来到这里的孤儿麻利地向自己的柜子走去,拿出了一套崭新的衣裤和鞋袜。 事先准备好的温水被一盆盆端了上来,邢海波从头到脚,反反复复一共洗了5遍,脚跟、小腿由于长年没有洗过,上面的污渍最后不得不用刷子去刷。邢海波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花费了将近1个小时,邢海波才从里到外全部清洗干净。此后的谈话中,邢海波告诉记者,他家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6年前父母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死,当年他9岁,他还有3个姑姑、2个叔叔以及2个舅舅,但这些亲属却都不愿意照顾他,“我恨他们……”这是邢海波说出的惟一一句对这些亲属的评价。 邢海波此后靠着扒火车,只身来到了广州,白天四处讨饭,晚上睡桥洞子,6年后,流浪到了沈阳。当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已经清洗得干干净净的脸时,他向在场的所有人保证说,“我一定在这里好好听话,将来做一个好孩子!” 当记者离开时,邢海波哭了。 “对于晨报的这一举措,我举双手支持。” “感谢政府和沈阳爱心的市民,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这些流浪人的关怀!”受捐助的佟振芳给记者写下了这番话。 沈阳市救助管理站甄站长在看到了本报报道的“送温暖行动”后,对本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关心社会上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是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大家生活都好起来了,社会才能进步!” 甄站长希望本报“送温暖行动”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以使更多孤老病残流浪人得到关爱,“对于晨报的这一举措,我举双手支持”。 本报记者 穆云平 岳巍 王福日 《街头流浪人 这个冬天你咋过》追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