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疯狂? 媒体关注中国高尔夫球场兴建热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11:11 中国新闻网 | |
文/马兆刚 19年前,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俱乐部刚刚开张之时,恐怕谁也想不到,高尔夫球,这项600多年前起源于苏格兰的优雅的民间运动,如今会受到中国大陆如此多“贵族”的追捧,中国大陆兴建高尔夫球场的热情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球场过多出现失衡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时间里,我国已建成的高尔夫球场约195个,而正在建设或即将建成的高尔夫球场约有500到1000个。这些年,来自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投资商与发展商,先后在大陆投入了约40亿美元用于建造高尔夫球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后的世界第五大高尔夫球国家,中国的一些高尔夫球场已经接近于世界级球场的水平。 这除了证明中国高尔夫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引起各方业内人士的关注,其间不乏忧虑。有专家对记者说,中国大建高尔夫球场的情形类似于当年的日本,球场建设速度过快,数量过多,势必出现失衡。大约十几年前,当时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处在泡沫时期,大量的投资商高额举债兴建高尔夫球场。但紧接着日本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和球场业务的本身失衡,使得因债务到期而还不清债务的高尔夫球场纷纷倒闭。最后,外国投资者收购这些球场的价格只有当初建造成本的1/10。当时日本著名的Ryokuei集团是一家拥有20个高尔夫球场,3家酒店和6个温泉浴场的典型的高尔夫运营公司,最后竟负债25.8亿美元,其中包括欠4.5万名俱乐部会员的会费12亿美元。最后这家公司不得不被高盛低价收购,才免去破产的命运。 反观国内目前的情况,我们的球场投资商是否做好了迎接风险的准备呢?据业内专业调研公司的资料显示,国内标准18洞球场的投资成本平均为1.53亿元,其中包括多达19项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一定的流动资金预算。按照正常状态,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平均投资回收期为12年,甚至更长。 记者了解到,截至到2003年上半年,中国高尔夫球场50%处于亏损状态。比如上海的汤臣高尔夫球场,这个球场靠会员的会费、打球费用和餐饮服务取得的主营收入每年有2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除去高额的土地税、20%的营业税和昂贵的设备及场地维护费用,已经严重地入不敷出。 而且,在一些地区,高尔夫球场建设缺乏规划,球场过度密集。比如富甲齐鲁的胶东半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才登上建造高尔夫球场的“班车”。短短几年内,在这个并不算大的半岛上,一下子出现了6个高尔夫球场。可惜这些球场生不逢时,开业不久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球场的“财神”———日本、韩国的球客多数被折腾得囊中羞涩,根本无心在球场上潇洒。不过,现在此地的高尔夫球场正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针对韩国的高尔夫专项旅游的推出,这里的高尔夫球场绝处逢生。 20年内消费群体过亿 一边是高尔夫球场抱怨“生意难做,经营亏损”,另一边却是消费者“门槛太高,消费不起”的抱怨。打高尔夫球的价格往往因为地域不同而差别很大。日本是公认的高尔夫价格最贵的国家,打一场球平均花费折合人民币约2000元;欧洲其次,美国较便宜,最便宜的只有六七美元(公共球场)。在中国一些上档次的球场打球,一场的收费为1000元左右。以海南著名的博鳌高尔夫球场为例,打一场球的花费有果岭费800元、租杆费150元、球童费120元和租车费200元。一些球场实行会员制,会员的会费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如果你想追求高档次,除了在球场打球的花费,器材和着装也要花掉你大把银子。由于高尔夫球对器材和着装的要求很高,所以它们的价格普遍比较昂贵。记者从北京一家高尔夫球具专卖店了解到,要拥有一套像样的高尔夫球具和一套打球专用“行头”,一般需要万元以上。 但即便价格高昂,投身这项运动的人还是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中国现有高尔夫球消费者100多万人,75%以上是35岁至65岁的消费者,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些高尔夫球爱好者,36%的人打高尔夫的目的是满足工作或商务需求。 据测算,随着国内高尔夫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高尔夫球消费者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有业内人士估计,如果中国高尔夫球消费人群每年增长千分之一,20年内,中国高尔夫球消费人数将超过1亿。 (原载于:《青年参考》 作者:马兆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