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病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15:3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新华网:因脑中风紧急送入台北和信医院治疗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七日下午三时半左右急救无效宣告不治,享年五十五岁。 温世仁是在四日上午十时中风住院,经手术治疗后其血压、心跳等生命迹象已较稳定,但一直没有苏醒。根据英业达发布的讯息,在台湾中部农村长大的温世仁,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所,一九七五年参与创办英业达。身为英业达第二大股东,身价超过新台币三十亿元 为此,温世仁经常造访大陆各乡镇,英业达也配合在大陆生产超低价计算机,温世仁因而被称为是最有“中国情”的企业家。(中新网) 意外的中风 台湾科技名人、55岁的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突然中风住院的消息震动岛内科技经济界,科技人的健康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而温世仁为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而“拼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岛内媒体争相报道的题材之一。 听到温世仁先生住院的消息,记者也颇感震惊。就在温世仁生病的前一晚,记者还曾与他同在一个场合,接受他的赠书,聆听他娓娓道出自己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独特构想与做法,还曾与他约定将就此主题进行一次专访,他慷慨应允。目前这个专访暂时无法进行了,但他对西部大开发所做的“千乡万才”计划却使记者难以忘怀。 温世仁是在12月4日上午前往出席一个会议的途中发现身体有异而入院治疗并动手术的。当天,台北股市即时以“重大讯息”公告,股市上英业达的股价也立即呈现出小幅波动。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科技界“老板”,其实早已立志“50岁以后不再作生意人”。近几年来,他一手创办了“明日工作室”,推广人文教育。除专注于写作与演讲外,他更积极在大陆西部发展“千乡万才”计划,以培育未来人才、助西部农村脱贫致富为志。 3日晚上,记者与他同在一个晚宴上,温世仁因长期患有糖尿病,饮食遵医嘱。他每天15时之后便不再进食。饭桌上,温世仁手握一听饮料侃侃而谈,话题从台湾青少年的上网人口延伸到他的“千乡万才”计划。他说,台湾目前青少年上网人口已占了总上网人口的四成,到2008年将占到五成。互联网正在改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也正在创造出无限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末了西部情 温世仁说,每当他到大陆西部城市考察,都会听到那里的人们抱怨西部的人才都跑到沿海地区去了,而到了农村一看,农村好不容易培养的少数人才也大多离开农村了,这是西部和农村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一开始就没来得及搭上“工业化的列车”,现在世界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更令那里的农民们望尘莫及。温世仁说,农民是因为没有获得资讯的各种手段,与城市相比在知识、资讯和机会上不对称,才造成他们继续贫困。对此,温世仁想出了走资讯技术培训道路,培育当地“知识工人”,发展网络经济,让“农业社会”跳到“网络社会”的办法。这就是他一手发展的“千乡万才”计划。 为了证明这项构想的可行性,温世仁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了“千乡万才”科技公司,计划在大陆各地建立“网络城乡示范中心”,在西部培训出1万名电脑软件人才。“千乡万才”计划从2000年在甘肃的黄羊川开始,2002年4月“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建筑工程开始动工。温世仁的目标是在大陆各地的穷乡僻壤复制1000个黄羊川模式,而目前他已经在56个乡建起了这样的“网络中心”。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在西部培育的“软件人才”现在每月已能挣到一、两千元人民币,公司对他们的指导都是通过网上进行的,而黄羊川也通过与世界市场网络连接,一个冬天就卖出农产品3万美元…… 充满创意、冲劲、人文情怀的温世仁足迹遍布大陆各省、市、自治区,深入到无数的偏远乡镇。他说,走访大陆15年,给了他对大陆经济发展最贴近的观察。他出版的最新一本著作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书封后页的“温世仁观点”中他写道:“任何伟大的经济学家,站在中国面前,都象一只跳蚤站在大象的脚边,无法窥其全貌。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将13亿人口放置于低价的高科技平台上,向前奔驰。事实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已经超过世界上所有经济学家的经验领域。” 温世仁正是怀着爱心、理想,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探索中。(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