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07:57 杭州日报 | |
杭州日报讯(记者吴薇)隆冬。杭城。本是一年一度的西湖啤酒经销商大会,却在今年开得别具深意:来自全省500多位经销商齐集黄龙饭店水晶宫,硕大的“协”字飘荡在会场中央,格外醒目。下周,西湖啤酒的日方控股企业———朝日啤酒公司高层人员又将抵杭,与我市有关领导进行商谈。 西啤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西湖啤酒是否又有更大的动作?昨日, 并购大潮频涌浙江 并购,这个在国内啤酒界相当火暴的字眼,也在今年频频出现在浙江:今春,排名世界第二的啤酒大鳄英特布鲁此次收购了宁波开开集团啤酒业务70%的股权;此后,国内啤酒业巨头燕京啤酒斥资5000万元,与浙江仙都啤酒签订合作协议。如今,一向做事风格稳健的西湖啤酒也开始“涉水”并购,不禁令人想问:“并购是不是啤酒业一张屡试不爽的‘王牌’?” 对此,张志武有着颇为客观的看法:频繁地并购活动与啤酒行业的本身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啤酒消费对保鲜非常强,其次,啤酒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相对高成本进入异地市场,再加上消费者的地域偏好,这些因素决定了啤酒生产和消费存在着所谓“最佳销售半径”规律。浓厚的地域色彩,也使得啤酒实现上“吨位”的手法必将是异地扩张。 然而,在啤酒界内,有着不少整合失败又殃及自身的先例,却又令业界对并购行为产生敬畏:从1997年开始,青岛啤酒就拉开了并购序幕,至2000年更是突破了以往集中在小型企业的局限,大胆地将上海佳酿、北京五星、北京三环等全国知名啤酒收入麾下,然而从整合的总体效果看,喜忧参半,截至2001年,青岛啤酒所购的40多个项目中,盈、亏、持平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其收购的北京三环当年就出现了3590万元的巨亏。 与青岛走低成本扩张之路相比,燕京啤酒显现出鲜明的稳健风格,在对北京市场占有85%之后,公司才开始立足华北,进军全国。今年,酝酿长久的燕京终于挥师浙江,出征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有效整合厚积薄发 诚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通过盲目地攻城略地实现真正发展,只有通过内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并购的成功。 在历经了长达数年之久的磨砺之后,西湖啤酒终于开始自信举起了并购大牌。这款已经占据了杭州80%市场份额的品牌,以一种更为扎实、稳健的风格,为并购积聚了充足能量: 销售旺季时分,西湖啤酒却依然停产一天,一月一次的“清扫日”让超负荷的流水线擦得锃亮,也让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地提升,从而逐渐渗透到平日的生产之中;在稳定绿色西湖的家庭消费之后,高频率地开发出适合高档餐饮消费的绿雨西湖、白瓶世纪之星,适合大众餐饮市场的金西湖、绿晶西湖,从而将品牌渗透到每个细分的市场之中……正是这种健康的体魄,西湖啤酒才会有如此慎重地战略决策。“西湖啤酒最终要打造成一个区域的强势品牌。毕竟,只有先做强才能再做大。” 洗牌提升竞争水准 尽管当前,西啤的并购计划尚在筹划之中。然而,浙江啤酒界的资深人士却对此举双手表示欢迎:它将使浙江啤酒市场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最终会提升市场的整体竞争环境。 综观浙江啤酒,有一种捉摸不透的现象:全省年产量雄踞全国第二,各色品牌却多达50多个,而上十万吨的企业却只有五六家。这与百万吨级的青岛、燕京相比,根本就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浙江啤酒小而散、各自为政的经营现状,使得浙江啤酒界存在一种“死的死不了、活的活不好”的竞争环境之中。而改变这种状况的惟一途径,只能通过更高水准、最高层次的市场运作,从而净化市场,提升竞争水准。无论结局如何,西啤的举措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