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乱吃野生动物成风 专家认为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14:44 青岛新闻网 | |
本报特约记者蔡民 日前,据广州《信息时报》报道,有些吃腻了家禽的广州人开始改吃老鼠肉,不少人专门开车到郊区去吃鼠肉。一些食客认为,鼠肉营养丰富、吃田鼠能滋阴壮阳。为了牟取暴利,有些店家甚至拿城中的坑渠鼠(褐家鼠)鱼目混珠。人人喊打的老鼠居然成为了美味。鼠菜款式多达15种12月17日,记者来到番禺区一家专门吃鼠肉的餐厅,餐厅的门口停着各式各 据悉,广州一些餐厅,鼠菜款式多达15种,单是菜名就一长串,如铁串烧鼠肉、天麻参炖鼠肉、马蹄竹蔗鼠肉煲、笼仔鲜荷蒸鼠肉、碧绿麒麟鼠肉、七彩鼠肉丝、油泡鼠肉片、芦笋炒鼠肉片等。不但切法不同,而且制作方法上,炖、煲、烧、炸、炒、扣等均有。有些酒楼餐厅还给田鼠起了个雅号,叫做“嘉鹿”、“天鹿”等等。所谓的“嘉鹿”其实就是坑渠鼠。鼠肉没有什么营养营养学专家说,民间流传的“吃一只老鼠顶三只鸡”、“鼠肉有美发功能”等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从营养学角度看,鼠肉与鸡、猪等禽畜肉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差别不大,所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并不比其他种类丰富。相反,因为老鼠的生活环境很肮脏,鼠肉所含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其他肉类。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营养学专家李万根博士介绍说,小型兽类(包括黄胸鼠、褐家鼠和鼩鼱)非但没有特殊的营养,而且还能引发许多疾病,如一些寄生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型兽类体内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4种:管状线虫、带状链尾蚴、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为什么有人爱吃野生动物?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一些城市居民中的调查,我国经常吃野生动物的人平均为2.8%,广东为4.1%。其实不止广东人,乱吃野生动物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就拿吃蛇来说,广东吃蛇是出名的,单广州每天吃蛇就达20吨以上。现在“粤风北上”,吃蛇已遍及大江南北,上海市2万多家餐厅中,80%供应野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野味趋之若鹜呢? 首先,中国人一贯在吃上摆阔、猎奇。国家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大天鹅、大鲵(娃娃鱼)、中华鲟和孔雀都上了餐桌。并且,这样吃野味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时尚,相互攀比,带有很大的从众倾向和炫耀的心理。其次是许多人不了解传统的医药文化,误认为只要吃野生动物就能“补”。很多人相信野生动物可以增加营养、“滋补壮阳”。古人误认为鹿有千岁长寿,能频繁交配,因而称鹿茸壮阳延年,相信鹿鞭、虎鞭和海狗肾能“补肾壮阳”,其实这些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野生动物可传染百种疾病 据动物疾病专家介绍,灵长类、啮齿类、有蹄类、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包括狂犬病、结核、病毒性出血热、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B病毒研究专家说,B病毒是会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有60%携带B病毒,人如果被猕猴抓破,甚至沾上其唾液都可能被感染,而生吃猴脑感染B病毒的可能更大。 蛇的体内存在着多种寄生虫,最常见的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人们在烹饪过程中,虫卵和虫体并不能被完全杀死。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可引起眼、口腔颌面、皮下、脑及内脏的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餐桌上的蛇胆,讲究个“鲜”字,直接从蛇腹中现取的蛇胆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乃至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直接吞服极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首批非典患者都有接触野生动物史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院士论坛上,广州呼吸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透露,首批发现的非典患者当中有酒店餐厅里的厨师,有从事野生动物买卖的人员,他们体内含有的非典血清抗体都比较高。各种动物含有的非典血清抗体为:果子狸72.7%、山鸡33.7%、猫18.6%、鸟12%、蛇9.2%、兔46.2%。经历了非典这场浩劫之后,广东人在吃上曾一度有所收敛,不少经营野生动物的餐馆开始门庭冷落。但是,仅仅过了5个月,有些广东人又开始大开“吃戒”了。非典过后,广东人对待吃到底持一种什么态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普通的广州市民。吴小姐是商场的售货员,她对记者说:“现在广东人吃老鼠的确有些过分,非典刚过就这样大张旗鼓乱吃,非常让人担心,我相信吃这些东西的人一定不会太多。”经营服装生意的王先生认为,广东人爱吃是无可厚非的,即使不吃野味,吃鸡、鸭、鹅等动物也有可能会传染上疾病,因此,对吃也应该有颗平常心,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太在意。 看来,广东人对吃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无论从健康还是环保的角度考虑,野生动物都不应该随便吃。钟南山院士也呼吁:在非典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明白之前,还是不要乱吃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