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双帮助的手 一男子不幸醉死在住宅楼过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08:38 东方网 | ||
昨日一早,上海一名中年男子因饮酒过量倒在邻居的家门口,永远闭上了双眼。面对突如其来的惨剧,家人悲痛欲绝。记者赶到现场对此事展开调查后,却不无心痛地发现:如果共住一幢楼的邻里之间能多一点关心,多一句询问,或许该男子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被人发现时已死亡 记者上午9时多赶到浦东成山路某弄3号的事发地时,该中年男子还头朝南躺在201室的门口,头部已盖上了被单,米黄色的夹克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寒风中显得异常单薄。此时,楼道门口聚集着不少小区的居民,他们纷纷议论着这件事。11时不到,一辆殡仪馆接尸车驶入小区,搬运工将中年男子的尸体装进裹尸袋,抬上了接尸车。 201室的老伯告诉记者,昨天上午8时多他正在厨房淘米,听到楼下有人对他说不要出门,即便出门也千万不要害怕。正当他暗自纳闷的时候,才听说有人喝酒醉死在自家的门口。“一大早碰上这样的事,真是吓死了,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躺在这里的。”对于记者的询问,老伯表示前天晚上睡得早,他没有听见外面有什么动静。 从小区居民的议论中,记者了解到醉酒死亡的男子是住在此楼301室的住户鲁刚(化名),今年50岁。前天晚上10时多,小区保安曾见他从外面踉跄走回来,没想到第二天居然死在其家的楼下。 死者平时好喝酒 “这个人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小区里认识鲁刚的居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一说法得到了小区居委会党委书记余先生的肯定。余先生告诉记者,他不止一次看到鲁刚喝醉过,还有几次甚至在小区的门卫室看到他自斟自饮。他和小区内的一些居民都曾不止一次劝导鲁刚,但他仍嗜酒如命。 因为嫌在家饮酒没气氛,鲁刚成了小区对面几家饭店的常客,在这一带饭馆也有了点名气。为了他的健康,一些熟识的店老板都不给他饮太多的酒,为这事他还和老板有过几次争执。 事发当晚鲁刚最后呆的一家饭馆老板告诉记者,那天鲁刚到店时已是晚上9时半,来时就满身酒气,好像路也快走不动了。本来他要了两瓶啤酒,后来又换成一斤黄酒。听鲁刚说,这已是他当晚第4顿酒了,此前他已喝了一斤多白酒。 相识邻居心生遗憾 3号的邵阿姨不是最先发现醉酒的鲁刚的,却是最先萌发救治鲁刚意识的居民。“真没想到啊,昨天晚上他还在门卫室同我打招呼,今天就这样走掉了,太惨了”,提起邻居的突然死亡,邵阿姨眉头紧蹙。 直到记者采访时,邵阿姨还清楚地记得,昨天早上6时10分,她丈夫急匆匆地跑进卧室,告诉她老鲁躺在楼下过道里一动也不动。她想也没多想就披起外衣出了门,走到楼下一看,果然如其丈夫所言,且老鲁的身体已开始僵硬。她本想让丈夫背老鲁回家,无奈丈夫的力气不够,她遂赶紧奔回房间拨打了110和120。可一切都为时晚矣,身着单薄衣服且饮酒过量的鲁刚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心里真的很难过,如果昨晚有人看到就通知他家人,把他救到医院里,即使最后人走了,好歹也尽力救过了,现在救也没救过就死了,真是太遗憾了!”热心的邵阿姨怎么也想不通。 醉倒过程有人目睹 记者了解到,从鲁刚晚上10时45分回到小区,一直到次日6时10分被人发现,在近8个小时的时间里曾有人注意到他躺倒在楼道里,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注意到鲁刚的异常。 当天晚上,该楼一名住户上夜班,搭乘夜宵线车回家时约深夜2时40分。他回忆说回家看到对门邻居的门口躺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发觉躺着的是楼上301室的鲁刚,鲁刚脸色苍白,身上隐隐散发着酒气。因为知道鲁刚有喝酒的习惯,他认为鲁刚可能是喝多了酒,没理会便开门回了自己的家。 而在这之前的数小时,也即鲁刚倒下没多久时,居民楼内也曾有人见过他,也许因为害怕,对方没有出声悄悄地绕开鲁刚走了。 住在该楼的退休教师朱先生向记者表示:“楼道内的穿堂风这么大,要是有人给他盖床被子,或是通知他的家人,或许这就是一个可以避免的悲剧。即便不认识他,大家也是同一个小区的居民,帮一下只是举手之劳啊!” 体温散尽只有几小时 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法医学专家闵银龙告诉记者,鲁刚之死,除有潜在疾病导致猝死的可能外,另一个可能就是他缺乏足够外界物的保护,以致体温散尽而冻死。 据其介绍,一般情况下,一个衣着单薄的人喝下大量酒后,其体温将随着体内酒精的挥发而逐渐下降,如果其此时处于气温颇低的夜晚,又躺在通风较好的水泥地上,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接下来,随着体温的逐渐散尽,体内各项功能器官也趋于衰竭,直至要害器官停止运作,生命表征消失,人就死亡了。 闵副教授表示,其实类似的死亡事件大多可以避免。对已有50岁年纪的男子来说,只身躺在走道上,大约只能维持三四个小时的生命,但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人将其扶进屋,或为其提供较温暖的场所,或许只需替其盖上一件衣服,都有可能延长其生命。而延长了生命时间,等于为其远离死亡加上了砝码。 社区生活应有互动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胡守钧教授认为,这一悲剧的发生,映射出居民小区普遍缺乏“和谐共生”的意识。 他表示,随着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及对他人隐私的尊重都做得比较到位,这是一件好事。然而,过分注意隐私保护,而对他人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却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悲剧发生,文中一例便是如此。因此,必要的互助非常重要;而要使居民互尊互助,关键在于社区中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互动平台。 胡教授认为,出于居民区形成的种种原因,居民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对身边的邻里了如指掌,而天生的心理往往会令其对陌生人产生本能的怀疑。不过,只要社区组织各种多样的平台,让居民更多地交往,疑虑便可消除。而当一人有难、众人相助时,产生悲剧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