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杭州,我的第二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6日09:11 杭州日报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本版撰稿:记者许静凯见习记者孟铁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汪槐

  摄影:记者李忠吴健

  本版由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档案局(馆)、杭州图书馆和杭州日报共同联办;本版还得到卢贤松、杨章耀、胡小凌、施志跃、章国君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同志和杭州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到过杭州40余次,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工作、生活过近千个日日夜夜。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杭州,我的第二故乡”。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作为他第二故乡的人民,杭州各界干部、群众也纷纷以各种形式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人,追随伟人走过的足迹、重温伟人的高风亮节,以此来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现场·足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先后到过杭州40余次,他热爱杭州,热爱杭州的山山水水。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记者专程探访了刘庄、北高峰、小营巷等几个特殊的地方,寻找伟人在杭州留下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触摸历经时光变迁后这座美丽城市仍清晰留下的伟大足迹。刘庄:音容笑貌今犹在

  有着“天下第一名园”美誉的刘庄,在冬日的暖阳下依然显得那么和谐、秀美。在一湖碧水的环绕下,小楼、亭榭错落有致,树木、草坪似乎含情。

  梳璃铺顶、飞檐挑角,门口挂着几个灯笼,这座傍水而建的精致小楼,是毛泽东来杭多次住过的一号楼。也许是出于对伟人的怀念,直到今天这里的工作人员依然将它称作“主席楼”。

  在“主席楼”后面靠近湖水处,一块玲珑的秀石上刻着“毛泽东赏雪处”六个字。这是1953年冬,毛泽东来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看到窗外大雪飘飘,美丽的西子湖银装素裹,禁不住兴步来到湖畔赏雪的地方;相隔数十步的小路旁树阴下,还有一块秀石,上书“毛泽东学英语处”几个红字,同样是纪念这位伟人的,旁边一块低矮的石头表面已有些光滑,显然是游人坐在这里拍照留念慢慢磨光的。

  距8号楼不远的一片林地中,还有一座四角小亭,亭子前面是十多棵枝繁叶绿的茶树,亭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采茶处”几个大字,这背后同样藏着一个故事。刘庄历史上曾盛产龙井茶叶,1963年春,毛泽东主席在刘庄起草《农村工作若干问题决定(草案)》,4月28日下午工作之余,他曾亲自在此采茶。在品尝亲手采摘下来的茶叶时,毛主席说“茶叶是个宝。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

  毛泽东在刘庄留下的印迹还有不少,虽然时隔多年,这些地方始终吸引着人们。服务员小胡告诉记者,不仅是住在这里的客人,一些不住这里的游客也会想办法,到这里来看看主席留下的足迹。北高峰:登高远望思绵绵

  除了日理万机处理国家大事,闲暇之余毛泽东还很喜欢登临杭州的秀丽群山,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杭州的群山之首北高峰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底毛泽东来杭州,主持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第一次登上了杭州群山之首北高峰。次年2月,他又第二次登上了北高峰,远眺湖山如画景色。1955年4月,春暖花开时节毛泽东第三次登上了北高峰,并有感而发赋诗《看山》一首,另外还作了七绝诗《五云山》一首。

  12月24日上午,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记者登上了久违的北高峰。毕竟是冬日的早晨,北高峰上人迹稀少,格外安谧,凭高远眺,忽然有一种瞬间远离繁华都市的感觉。

  峰顶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便是那块上面刻有毛泽东手书《看山》诗文的大石碑,“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诗景交融、书法飘逸,让人读后回味良久。

  记者从北高峰上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每年登上峰顶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至少在10万人次以上,其中年长者居多,不少人是慕名而来,只为看看伟人钟情的北高峰峰顶到底是何样风光,为在伟人留下的手迹前留个影作纪念。在峰顶上,记者还遇到了三位在上海银行系统工作的游客,30多岁的小陈边欣赏碑文边说,这几年他每到杭州必来北高峰,这块地方值得人怀念。小营巷:托了毛主席的福

  一条巷因伟人而名,一条巷为捍卫荣誉而不懈努力多年。追寻伟人足迹,不能不去看看杭州的小营巷。

  已经很久没到这里了。那天去这条光荣的街道,才发现与之相邻的那条“羊肠小道”般拥挤不堪的皮市巷,已经为宽敞的水泥大道所替代。

  1958年1月,毛泽东视察了小营巷居民住宅的卫生工作,亲切地询问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在居民家中阅读了当天的《杭州日报》。在61号墙门,毛泽东主席还仔细察看了居民的厨房卫生。

  那天下午记者赶到小营巷时,第一个看到的便是61号墙门。这里现在已经辟为陈列馆,保留着当时的部分原貌,墙上贴着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的照片和说明文字,纪念这位新中国开国领袖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与陈列馆相通的里面一座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收拾得很干净,上面挂着“小营巷陈娟英第二敬老院”的牌子,前面还有个种着不少花草的小院子。正在厨房干活的院长严金兰告诉记者,这里住着38位老人,大多是小营社区的,其中孤老不少,而且八九十岁的占了20多位,年纪最大的已有95岁,最小的也76岁了。为了照顾这些老人,街道里免费拿出房子,还经常给敬老院添置设施,老人们生活得很快乐。

  说着说着,吃完晚饭的老人们陆陆续续走到院子里活动,两位大爷摆开桌子下起了棋,两位老奶奶边聊天边在“跑步机”上做运动。他们说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都是托了毛主席的福。

  记忆·风范

  我在毛主席身边

  伟人的功绩让人难以忘怀,伟人的风范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原萧山县委书记牛树桢同志深情地回忆起“在毛主席身边的一天”。虽然牛老已是八旬老人,但回忆起1959年8月22日这一天,却是记忆犹新。

  那天凌晨零点左右,我突然接到通知,叫我和县长刘志民同志准备一下,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我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马上就可以见到主席了,担心的是汇报出了岔子怎么办?早上上了主席的车,我和刘志民慌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毛主席握握我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来!坐!今天我请你们一起吃个饭,咱们边吃边谈。”

  我从紧张中回过神来,才仔细地看了看毛主席,看见他老人家脚着老式布鞋,一条旧裤子,一件白色老衬衫,穿着朴素,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我一边回答主席的提问,一边想:主席日理万机,为了他的健康,这顿饭总不会差的。谁知服务员端上来的不过是:一小盘韭菜炒鸡蛋、一小盘芹菜肉丝、一小碟辣椒,外加一小碗榨菜汤。联想到后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主席带头不吃肉、吃粮不超定量,身穿补丁服,带领群众渡难关的艰苦奋斗作风,让人对伟人更多了崇敬之情。

  吃完饭,我们向主席汇报工作,主席不要秘书,自己拿出笔记本边问边记。下午三点,主席又提议要亲自去田头走走,每块田畈都仔细看过、问过,一直到下午六点才离开,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课。毛主席捎来150元钱

  毛泽东同志虽然身为国家主席,对自己却是始终坚持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作风。今年68岁的武警部队退休干部杨章耀专程到杭州日报来讲述了一段“毛主席捎来150元钱”的佳话。

  那个时候我才20多岁,在浙江省公安厅直属民警大队一中队担任文书一职。1957年的时候,我有幸在毛主席下榻的刘庄、汪庄担任警卫工作。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我们部队驻地丁家山旁有一块茶地,春天茶叶长得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天,分队长潘增录同志心头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这么好的茶叶,我们部队利用业余时间发动战士采摘,精制成最好的茶叶送给毛主席尝尝,这个建议得到了段伦良中队长、何发生指导员的赞同。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战士们一有空隙就到茶地采茶,领导还专门派了两名聪明细心的战士,把新茶送到梅家坞,拜茶农为师,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终于制成了这批茶叶,然后从中筛选了2.5公斤上等茶叶,用加了生石灰的缸子存放了起来。

  过了不久,毛主席来到了刘庄,分队长潘增录就将这些茶叶敬献给了毛主席,当主席知道茶叶是警卫战士自己采摘、加工的时候,高兴地说:“真香!真香!”战士们知道后,个个开心得不得了。

  几天后,毛主席要离开刘庄了,他专门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传达了他对警卫战士的谢意,同时还捎来了150元钱。潘增录执意不收,但工作人员说:“这是主席定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没办法,潘增录只得收下了这笔钱,战士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既感动又感到深受教育。毛主席来到我家

  对于胡小凌一家来说,只要一回忆起1958年1月5日毛主席到位于小营巷的家里视察的一幕,心里就是热乎乎的。

  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们刚吃完中饭,突然看到哥哥跑来告诉我们说:“毛主席到我们这里来了!”我父亲一听就愣住了,我跑出去一看,一大群人正朝我家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毛主席!我们高兴地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鼓掌欢迎毛主席的到来。

  在居民干部程瑜奶奶的引导下,毛主席健步走进了我们四十二号墙门。毛主席先到了邻居丁小春家,接着就到了我家。毛主席和我们一家人一一握手,程瑜奶奶介绍我家有四个孩子,卫生搞得很干净。

  “这是你们的房间吗?”毛主席关切地问。

  “是的,毛主席。”我父母亲同时答。

  “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

  “胡澄章,在杭州铁路中学。”我父亲回答着。

  毛主席点点头,视线移到挂在板壁上的奖状,念了起来,念完后,又握住我父亲的手说:“哦!还是个先进教育工作者,很好!”

  毛主席又仔细地问了我家的情况,然后从我家通往厨房的边门走了出去。接着,毛主席又到了军属居素吾家,并在窗前的藤椅子上坐了下来,拿起摆在桌子上的当天的《杭州日报》看了起来。当时,我因人小,没挤进屋,就用手扒着窗,踮起脚,在窗外望着毛主席,这也被记者摄进了镜头。

  民间·缅怀

  35幅剪纸:寄托深情一片

  这两天,位于杭州小营巷的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的一个展室里,放满了毛泽东的肖像剪纸,这35幅剪纸反映了不同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形象,剪功细腻、图像饱满、栩栩如生。这些,全是杭州民间美术研究会会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宋胜林的心血之作。宋老说,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讲,对毛泽东同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在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把伟人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形象再现,寄托了对伟人的一份缅怀之情。

  记者了解到,这些肖像都是以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行的照片、版画为基础,再进行艺术加工完成的,总共耗费了半年的时间,“那半年我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多,对我来讲,真的是心血的凝聚了。”但就是这样的“宝贝”,宋老把他捐赠给了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他说:“一方面是小营巷社区领导的诚心打动了我,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在这里举办展览,能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得到教育和启迪。”40个春秋:书写伟人诗词

  把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放得整整齐齐,再用干净的棉布小心翼翼地把像章擦拭一新,然后坐下来抄写毛泽东诗词,对于76岁的袁显明老先生来说,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说起来,我抄写毛泽东诗词有快40年了,现在要是哪一天不抄,就会觉得不习惯。”袁老伯介绍道,不但抄毛泽东诗词,包括有关毛泽东的文章、民歌以及国外友人赞颂毛泽东同志的诗歌都有摘录,记者看到,这种手抄的大笔记本有好几本,虽然有不少纸张已经泛黄,但仍被保存得十分完整。翻开这些笔记本,上面都用蝇头小字写得满满当当,字体娟秀,字迹工整,显然抄的时候花了很大的心思。

  “我自己有时候也写一些诗歌,”袁老伯说,“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0周年,我还写了一些诗来寄托对老人家的崇敬之情。”记者临走时,袁老伯还兴之所至,给我们吟唱了几句歌颂毛泽东同志的歌曲,他说:“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我们对他的感激都是发自内心的。”一幅伟人像:两代人的心愿

  一幅毛泽东同志的画像,被两代人细心保存了数十年,不为别的,就出于对伟人的一种崇敬和爱戴,前几天,一位姓杨的先生专程到杭州日报来讲述这段伟人画像和一户普通人家的故事。

  巨幅伟人像是1969年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纸质材料,有近两米高,这么一幅画像,曾在收藏者杨先生家中的大厅悬挂了十来年之久。“在父亲的那个年代,收藏伟人像的人并不少见,但像这么巨大的画像却是极其罕见,父亲一生都引以为傲。”瞧着照片,杨先生略带激动地说起了父亲与画像的故事。他父亲军伍出身,在五十年代末就成为一名年轻军官。“父亲对于毛泽东等伟人有种超于寻常的崇敬与爱戴,当时为得到这幅伟人像,他可是费尽了心思。”对于伟人像的详细来历,杨先生本人也不甚明了,只知道它是父亲当年辛苦搜寻而得,此后便成为父亲最珍视的宝贝。杨先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当父亲抽空回到家中,总喜欢指着这幅伟人像,向杨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讲述那些让他热血沸腾的伟人传奇。父亲为了更好地保存这幅伟人像,后来将画像从墙上收了下来,用薄膜包了一层又一层,珍而重之地将画像收藏了起来,再不肯轻易示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来说说这幅画像,主要也还是想表达一下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历史·链接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到达杭州,住进刘庄一号楼,办公地点设在现在的北山街84号。在杭州期间,亲自主持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于当年底首次登上杭州群山之首北高峰。

  1954年1月14日,毛泽东在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冒雪前往浙江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新登县(现属富阳市),了解农业合作化情况。

  1954年2月,毛泽东与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初稿,并于当月15日,第二次登上北高峰。

  1954年3月12日,毛泽东前往杭州玉皇山登山,拾级而上一路说古论今。

  1955年4月9日,毛泽东来到杭州,对农业合作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当月,他第三次登上北高峰,后赋诗《看山》和《五云山》各一首。

  1955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杭州对《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草案)进行修改,指出,大批地培养知识分子,以加速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该月21日,在杭州起草中共中央致上海局、各省委、自治区党委的通知,征询各地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

  1956年1月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陈毅、柯庆施、谭震林、廖鲁言及辽宁、山西、甘肃、陕西、四川、华东五省、中南六省的省委书记开会,对《农业十七条》(草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修改,形成了《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1957年4月3日,毛泽东登上杭州将军山,一览杭州美好的春色;后又去位于杭州留下的浙江省军区后勤部某部油库视察,详细询问部队指战员的工作、学习、训练、思想等情况,强调部队建设就是要抓政治思想教育。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钱江大桥下下水,逆水而上,向富春江上游游了2个多小时,到萧山的闻家堰上岸。

  1958年9月,毛泽东乘专列到杭州视察工作,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华、省委领导霍士廉和吴宪在站台迎候。毛泽东对来迎接的省委领导说:“来不迎,走不送,大家自由,好吗?”

  1959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述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

  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浙某部高炮三连,并与指战员们进行了亲切交谈。

  1961年8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去钱塘江游泳,已是67岁高龄的他,一直游到十几公里外的珊瑚沙。当月19日和21日,毛泽东又先后两次畅游钱塘江。

  1962年6月初,在西湖边的湖畔别墅,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东南沿海战备会议,主要内容是分析台湾海峡的形势,讨论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东南沿海的战备问题。

  1963年4月,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期间,召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区书记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65年6月12日,毛泽东下榻在离净寺不远的一栋幽静的住所里,听取了余秋里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期计划的一些问题的汇报。12月22日,毛泽东在杭召集会议,对改革教育制度发表讲话。

  1966年3月17日至20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4月16日至24日,再次在杭州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67年9月,毛泽东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途经杭州,在杭州笕桥“619”铁路专用线上宿营。

  1975年2月11日,毛泽东的警卫员和全体工作人员为表达心愿,特意赶制了一块大蛋糕,送给他祝贺春节。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礼物,这是81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杭州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小心肝”!你知道多少?
“韩国整形专家在上海为你整容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亲密礼物
  • 性感的圣诞礼物
  • 情趣内衣亲尝暧昧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