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新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02:56 中国青年报 | |
康劲 徐建平死了,12月25日上午,他被注射执行死刑,这个中国纺织业的才子、科技有功人员没有逃脱残杀妻子的罪责。200名曾上书法院呼吁枪下留人的专家学者们,此时都沉默着,社会非常理解他们,因为我们大家也同样有着爱才、惜才的伤痛之情。但在此时此刻,我依然要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又一次艰难胜利而鼓掌! “刑不上大夫”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颗病瘤,在践行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当代中国,这颗病瘤非但没有彻底消失,反而总是借助着不同的土壤,进行物种变异,“刑不上‘精英’”论就是其中之一。200名专家学者上书请求对徐建平“法外施恩”的做法,则是“刑不上‘精英’”论的一次集中展示。虽然专家学者们的做法在当时就曾遭到舆论的普遍批评,但是,我无法乐观地看到“刑不上‘精英’”论会随着徐建平的死而永远地离开我们。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2003年夏天关于徐建平生死的那场争论。尽管杀妻分尸令人发指,但一审判决死刑后,却有近200名专家学者上书法院为徐建平求情。他们的观点非常鲜明,徐建平为中国纺织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而且他在羁押期间,有3项实用新型设计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为此应该减轻处罚。现在看来,他们提出的理由是非常荒唐的,法律不可能因为你是社会名人、党政要员、科学家就法外施恩。但为什么当时200名专家学者都会如此行事呢?原因无他,不过是因为“刑不上‘精英’”论起了作用。这种论调在许多人身上,不仅是一种扎根人心的潜意识,而且,在许多时候还是一种足以支配人的行动的一种强力意志。更加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种潜意识和强力意志,在那些拥有强势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们身上已演变为集体行为。 不可否认,中国已经迎来了一个精英时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面前,精英之于社会、民族发展的开拓性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精英们是这个社会发展的探索者和领跑者,而使他们拥有豁免权,甚至,使法律来听任他们强势话语权的摆布。 为通过维持等级制度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从而使政治秩序得以正常运作,西汉的贾谊提出了“刑不上大夫”的观点,影响中国近两千年。现在,虽然封建时代早已结束,但封建的思想意识依然残存,特权意识不仅仅是官员们的专利,而且也感染着新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渴望能够享受“刑不上‘精英’”的额外豁免,并为此不惜破坏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是目前我们依法治国道路上需要警惕的一块绊脚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