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社会蓝皮书》预测中国社会走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18:56 新华网 | |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新年贺礼,全新的2004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目前已经开始面向社会发行。蓝皮书提出,2003年在国际形势多变、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袭击的条件下,全国仍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但2003年最重大的成就,是提出和实现了发展观的转变。2004年将是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的第一年,需要立即着手实践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针对稳定改革和 2003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六大变化 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告别了“生存型”以后,已逐步转向“发展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庆芳在蓝皮书中,将2003年居民生活质量变化和消费市场的新动向概括为六个方面: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向质量型转化 2003年预计居民消费水平达4000元,比上年增长6%左右,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支出比例)比上年又有下降,城乡加权平均由43%预计降为42%以下,尚处于小康型水平,但城镇已上升为宽裕型。生存型消费比例的下降,表明了享受发展型消费比例上升,如教育休闲娱乐支出比例持续上升,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精神生活等非商品支出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继续提高,购买公房和商品房以及装修支出比例已上升至占消费支出比例10%;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反映在家庭生活的现代化、电气化进程加快,新兴家用电器的普及和通讯手段信息网络的现代化。 农村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变化,用于居住的消费由2002年的16%上升至17%左右,居消费支出的第二位,非商品支出比例上升较快,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比例上升最快,两者已占消费支出的13%,文娱用品及服务占12%。由于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家电普及率不仅大大低于城镇水平,而且农村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总的来看,家电普及率的城乡差距约有10至15年的距离,这也反映了家电的农村市场潜力很大。 消费品供应充足,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从消费热点看,2003年呈现了升级趋势,除了住房、新兴家电和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热点外,汽车仍是第一消费热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今年仍保持了高速度,2003年1至9月为1518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6%,住房的热销带动了建材装修和家具的热销。大件耐用品中的热点是移动电话和新型电器,一般日用品和家电在城镇已供过于求,现居民注重科技含量高和时代感强的耐用品,如彩电、录像机、电脑、冰箱等不断升级,富裕家庭还拥有摄像机、数码相机、钢琴等。 消费价格指数稳中有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上年微降0.8%转变为2003年1至10月比上年同期微升0.8%,从2003年1月份开始扭转了连续14个月消费价格的下降格局,预计全年消费价格指数将比上年上涨1%。 分类看,10月份与上年同期比较,食品上涨5.1%,医疗保健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3%,居住上涨2.3%,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旅游及外出价下降1.8%至4%,其中通讯工具下降1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估计到2003年底储蓄余额可达10.6万亿元左右,增长22%,人均将达8200元,比上年每人增加1400多元。据城调队调查,55%的居民有债券、股票、外币储蓄、手存现金等金融资产。根据储蓄的增长势头测算,估计到2003年底居民的金融资产将达14万多亿元。这些数据反映了大部分居民手头宽裕了,已过着吃穿有余的小康生活。 “黄金周”拉动消费增长,旅游成为大众消费点 200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出游人数达899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3%,人均花费384元;以旅游为龙头,带动了交通、商业、餐饮、金融、通讯、文娱及相关服务业的全面增长。近年来国外对华开放的旅游国家和城市逐渐增多,出境旅游也将成为消费热点。 文教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在消费结构中,近几年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支出都有明显提高,加上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城镇居民的这三项比重已占32.5%,人均消费额已由1995年的624元提高到2002年的1958元,增长了2.1倍,预计2003年将达2300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8%上升到35%。 2004年人民生活和消费市场预测 在蓝皮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庆芳对2004年人民生活和消费市场的走向也作出了大胆预测,认为2004年在外贸出口、外资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推动下,在政府为扩大内需继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在8%左右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和消费仍将保持适度增长。 预计2004年外贸出口能保持增长10%以上,利用外资仍将保持高速度增长,非国有经济的中小投资者,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外贸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得到落实,其投资潜力将十分巨大,2004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上年增长20%以上,这些对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都是重要因素。 在再分配领域中,政府将采取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的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下岗职工将在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援助,使下岗职工享受政策优惠的渠道畅通,将使他们在就业、生活的困难得到缓解,还将进一步对城乡贫困户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补发被拖欠的养老金,对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保证两个确保的专项补助,在农村要健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完善税费改革政策、降低农业税率等。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并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预计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4.8万多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微升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 2004年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仍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近年来虽加大了西部的投资,但效益尚未得到发挥,因此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行业收入差距也仍在扩大,以上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以上这些差距的扩大是极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应引起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必须从体制上、分配政策上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 居民消费结构将随着消费的增长继续向小康型和质量型发展,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消费热点仍将集中在住房和装饰、汽车、移动电话和高性能、高质量的家电商品,旅游和假日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教育和文化产业将随着居民需求的增加、投入的增长,更加繁荣和多样化,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支出比例将持续上升。在2004年新的一年里,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都将有新的提高。(记者/丁肇文)(来源: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