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论 中 原 崛 起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03:50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实现中原崛起,就是再经过近20年的努力,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要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前列。

  实现中原崛起,是在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判断河南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实现中原崛起难点在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对外开放水平低。

  实现中原崛起有其充分的现实基础和潜在的机遇。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多策并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狠抓落实。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半年来,“中原崛起”成为各个媒体、各种会议使用最多的话语,成为河南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从另一方面看,实现中原崛起,需要把雄心壮志与务实态度结合起来,把理性认识与扎实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对实现中原崛起仍然需要不断深入地加以研究。一、中原崛起的内涵实现中原崛起,是关系河南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构想和谋划。这里从三个纬度对中原崛起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包含了三个要素:首先,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走出“中原洼地”,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棋盘中的位置得以较大提升。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北宋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河南几度衰落,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成为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1949年河南省工农业总产值为21.02亿元,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5%;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有50.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排在全国20位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全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与东部先进省份相比,仍处于“洼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有近一亿人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的河南来说,就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中原洼地”,达到2020年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即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届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比现在提高1.5个左右的百分点。这不仅标志着河南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其次,从河南自身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对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194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为18.7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9.1%,远高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而工业总产值仅有2.2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9%,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增加值总量已居全国前列,但工业落后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近75%、农业劳动力占63%以上,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1/10。基本实现工业化就是到2020年,非农业劳动力要占60%以上,城市人口占50%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的城市人口要翻一番,非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要倒过来,使河南真正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它对河南社会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再次,从河南与同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位的中西部省份相比来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构筑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中原平台”。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得中原者得天下”是历代治国名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中,“中原平台”的构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二、中原崛起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原崛起意味着再经过近20年的努力,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意味着要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意味着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因此,认清河南目前的发展水平,理解中原崛起的起步点,有必要分析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必要探讨河南的工业化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有必要审视河南目前在中西部的位置。(一)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经济规模看,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位置居前,人均水平却与全国有较大差距。2002年河南GDP为6168.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位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但从人均水平看,2002年河南人均GDP为6346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居第18位,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全国人均水平的绝对量有着1561元的差距。从财力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看,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02年,河南财政收入为296.7亿元,居第9位,占全国的3.5%,财政支出629.2亿元,居第8位,占全国的4.1%。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不到全国的一半。居民收入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45.4元,在全国排在第2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7702.8元低145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20位,比全国平均水平2476元低260元。从社会经济结构看,河南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结构层次都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02年,河南城镇化率为25.8%,比全国平均水平39.1%低13.3个百分点,反映出河南省居民的聚集程度还很低。以农业大省为特点,河南的产业结构层次也比较低,2002年,河南第二、三产业比重为7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22位。从投资、对外开放、竞争力等指标看,河南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也很大。2002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1826.45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2%,位居全国第七位,但河南的人均投资仅为190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363元低1463元。而且,河南投资率多年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八五”时期,河南投资率为2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25位;“九五”时期为2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居第23位;2002年为2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居第28位。从对外开放水平看,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02年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32亿美元,占全国份额的0.5%,居全国第16位,其中进口贸易额10.8亿美元,居全国第18位;出口贸易额21.2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全国为6.1%,河南只有0.5%。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2002年河南外商直接投资4.17亿美元,占全国份额的0.86%,居全国第20位。(二)河南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工业化是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而言的,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的过程。世界工业化本身演进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规律是:工业结构依次经历轻纺或劳动密集型、重化工或资本密集型、信息或技术密集型三个阶段;产业结构重心首先由农业向工业过渡,然后由工业向服务业过渡;就业结构先是农村劳动力相对于工业劳动力趋于下降,进而工业劳动力相对于服务业劳动力趋于下降;城乡结构变化是农村的产值、就业地位始终相对下降,城市产值、就业地位则始终处于上升,即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收入结构先是由于农村就业人员下降幅度滞后于其产值下降幅度,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然后逐步趋于缩小和一体化。从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分析,河南整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第一,从人均GDP看,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人均GDP是反映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根据钱纳里的研究,人均GDP280美元、560美元、1400美元、2800美元和4200美元,分别反映工业化进入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工业化基本实现阶段和工业化全面实现阶段。2002年河南人均GDP为6436.5元,换算成美元约为778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第二,从居民收入差距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按库茨涅兹等经济学家考察结论,城乡居民收入及其他收入差距,工业化初期持续扩大,工业化中期相对稳定,工业化后期趋于缩小,最后初步一体化即农村居民收入一般可达到城市居民收入的85%左右。按照人均GDP来判断,河南工业化应该是进入中期第一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但一般工业化国家这个阶段差距在1.5倍以下,最高不超过2倍,而河南2002年为2.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具有工业化初期的鲜明特征。第三,从工业结构看,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上判断工业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工业结构中的重工业比例,2002年,河南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2%,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大方针相联系,河南目前重工业比重较高,但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相对滞后。2002年,河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0.8%左右?熏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低且竞争力不强。第四,从第一、第二产业产出比重看,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一产业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达到基本实现阶段。由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优先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迅速。2002年河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9%、47.8%、31.3%,第一产业比重(接近20%)反映的工业化水平即将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占最大比重)反映的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但除了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和整个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外,河南第二产业长期处于最大比重,而没有根据内在规律向更高级和吸收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转移,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五,从就业结构看,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第一阶段过渡。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多数国家工业化阶段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58.7%、16.6%、24.7%,中期第一阶段分别为43.6%、23.4%、33.0%,中期第二阶段分别为28.6%、30.7%、40.7%,基本实现阶段分别为23.7%、33.2%、43.1%,全面实现阶段分别为8.3%、40.1%、51.6%。2002年,河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61.5%、18.4%、20.0%。按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变动关系,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工业初期阶段仍高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和中期第一阶段之间(比初期阶段高1.8个百分点,比工业中期第一阶段低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工业化初期低4.7个百分点。可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略高(工业化初期阶段和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之间),第一产业和脑力劳动者相对集中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反映的工业化阶段较低(工业化初期阶段)。特别是整个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反映的工业化阶段仅处于工业化初期和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之间,与三次产业产出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产出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形成明显的落差。从上面的分析看,河南工业化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同步的特征,但总的来看,工业化的层次仍很低,距离工业化的基本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河南在中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按照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中西部共有19个省市区。河南在中西部的位置可以用总量居前、人均靠后来概括。河南经济总量规模大,居中西部之首,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靠前的经济总量用人均表示往往处于中西部的后列。2002年河南人均GDP在中西部地区的19个省市区中排名第7位,低于黑龙江、新疆、吉林、湖北、内蒙古和湖南。河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排在第12位(仅比黑龙江、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略高)?熏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排名第6位,比中部9省平均水平2269元低53元。河南的经济社会结构在中西部处于靠后的位置。反映非农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状况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中西部排名第12位,低于陕西、湖北、湖南等省,高于四川、安徽、江西。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002年河南处于中西部各省的末位。按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比四川、陕西、青海、重庆低1~2个百分点,只和甘肃、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市区相当。科技投入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河南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5%,列中西部第11位,低于陕西、四川、安徽、湖北等省,高于湖南和江西。从资金要素看,河南多项指标居中西部前列。河南地处内陆腹地,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便捷,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同时也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在融资总量中,2002年河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51.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53.58亿元,均居中西部省市区之首。在政府掌握的收入中,河南财政收入为中西部省市区之首,财政支出仅次于四川。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02.57亿元,居中西部省市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仅次于四川省,居第2位。外商直接投资4.17亿美元,居中西部第8位,与湖北(17.6亿美元)、安徽(11.4亿美元)、湖南(10.31亿美元)、吉林(10.2亿美元)、四川(6.6亿美元)相比,有很大差距。对外开放水平在中西部目前仅处于中等水平,2002年河南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中西部地区第8位;出口贸易额居中西部地区第3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低于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从产业的竞争力看,河南也是比较强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近期对全国31个省市区有关行业竞争力的研究,河南农业竞争力位于中西部地区首位。制造业竞争力在中西部地区仅次于黑龙江为第2位。服务业竞争力在中西部排名第7位,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之后,旅游业竞争力在中西部排名第7位,列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之后。三、实现中原崛起的可能性(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河南完全有可能走出“中原洼地”,达到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中原崛起的核心指标,是确保2020年的人均GDP达到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经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18年河南GDP年均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1.3~1.4个百分点,达到8.5%~8.6%。经过努力,这一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从历史经验和发展势头看。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经济发展速度仅次于沿海省份,居全国第十位,在内陆省份名列前茅。1979~2000年,河南年均增速为10.7%,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1991~2000年,河南年均增长11.5%,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从1993年到2002年,河南连续10年实现了“一高一低”的战略目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10.5%,河南年增12.9%,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9.20‰,河南为7.78‰,低于全国1.42个千分点。“一高一低”的背后,是观念、结构、发展战略等的变化。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我们将面临经济的国际化、经济的城镇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融合、经济的民营化趋势。由于河南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大,随着这四大趋势的推进,我们有理由认为,河南仍可能具有较长时间的经济高增长期,能够保持近年来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取得比全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实现未来18年河南经济年均增长8.5%~8.6%。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看。未来18年河南投资需求旺盛,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一段时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使河南仍将是国家重点投资区域之一;高速公路网、大容量电厂及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都将极大地推动河南投资需求的增加。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看。河南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可以支撑起经济的较快增长。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2002年河南相当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68.1%,相当于上海市的18.1%,是相邻省份湖北、山东、河北的73%、65.3%、84.5%。未来消费空间十分广阔。据分析,如果未来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能保证6%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将超过2002年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动力。同时,如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增长7%左右,到2020年其收入和消费水平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河南人口多、市场大,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9.8亿元,是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的8个省之一,说明河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河南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1990年以来GDP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相关关系看,河南人均消费水平每增加1元,GDP要增加2.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DP的拉动是很显著的。如果河南人均消费水平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以目前来算,河南GDP将增加3000亿元。从经济结构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河南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2002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20.9%,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众所周知,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般只有5%左右,而第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则在10%以上,随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蕴藏在第一产业中增长潜力将随着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释放出来。河南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原”字号、高耗能行业的比重过大,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整个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会有大的提高,投资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从投资主体看,2000~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比重,河南比全国平均低2.2、2.3、4.3个百分点,说明河南民营经济的投资空间和潜力巨大,随着投融资体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民营经济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将有大的推动。长期以来,河南农民比重高于全国,而伴随着千百万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城乡一体化进一步融合,所激发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可以实现基本实现工业化,除了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外,工业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从工业发展水平看。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1990年到2002年河南工业年均增长速度13.5%,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河南工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已由1994年的第8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6位。尽管河南工业化水平目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近十几年的发展速度看,今后工业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整个经济构成中,农业和工业所占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具有现代工业特征的石化、电气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随着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工业化水平提高的标志更加突出,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步伐明显加快。从三次产业结构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看。从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状况看,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一般在5%左右。河南第一产业比重2002年为20.9%,2020年要降到5%左右,则需年均降低0.9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一产业比重由39.8%降为20.9%,年均降低0.8个百分点。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环境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也必然进一步提高。所以,在以后的近20年内第一产业比重每年降低0.93个百分点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约为30%左右,以此为目标计算,2001~2020年河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63%降为30%,则需年均降低1.74个百分点。1979~2002年,河南第一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比重由82%下降到61%,降幅达21个百分点,年均降低了0.91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加快,这个比重的下降速度会不断加快。尽管实现目标有较大难度,但经过努力也是有可能的。从城镇化水平看。按国际经验,基本实现工业化要求城镇化水平一般应达50%以上。2002年河南全省城镇化率为25.8%,2020年要达50%,则需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1995~2001年,河南城镇化率由15.15%上升到23.2%,年均提高1.34个百分点。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城镇化进程看,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或城镇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如日本在1947~1975年的工业化加速时期,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75%,平均每年提高1.68个百分点。1996~2002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2个百分点。目前河南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可以预知未来18年内,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因而此目标有望达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河南正面临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后发优势凸显。一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不仅工业化的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可能。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使我们可以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更多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和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技术,壮大我们的物质经济基础。三是国内外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河南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伴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加速向我国流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前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许多沿海企业将生产地转移到内地,而将经营与销售放于沿海,这个时候大胆引进外部的资金、项目与人才,对于河南来说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能够走在中西部的前列,构筑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中原平台”首先,河南拥有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比较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河南位于联结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中国中部腹地,有着承东启西、接北进南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目前东部加速产业升级和西部实施大开发的形势下,一方面便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迅速接受其示范和辐射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发展成为河南的潜在市场,予以大力开拓。既可以利用紧邻东部沿海的良好区位,又可以积极争取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独具“双优”特点。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河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多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和潜在价值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河南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投资少、见效快。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对开发生产文化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低廉的成本优势。2002年全省有从业人员5522万,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1位;同期职工平均工资9174元,相当于全国的73.9%,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生产过程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竞争力,那么该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四是市场化优势。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哪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哪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性成分就多,哪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旺盛强劲。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市场化进程数据说明,河南市场化程度在中部九省中处于领先地位,非公有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水平也高于中部其他省份,这说明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存在活性成分与内在动力。其次,河南拥有走在中西部前列的有利条件。一是河南经济总量规模大。2002年河南GDP占中西部省市区GDP总量的13.1%,在中部9个省区中占19.7%。庞大的经济总量反映出了巨大的经济基础。二是投资、消费总量较大,经济发展空间广阔。2002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26.45亿元,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仅次于四川省的1902.7亿元,居第2位,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人口多、市场大,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9.8亿元,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仅次于湖北省的2198.4亿元,体现出河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刺激消费需求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步到位,人民生活水平及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河南人口众多所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将日益显现。三是资金流量庞大。河南地处内陆腹地,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便捷,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同时也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在融资总量中,河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51.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53.58亿元,均居中西部省市区之首。在政府掌握的收入中,河南财政收入296.7亿元,为中西部省市区之首;财政支出629.2亿元,仅次于四川省的70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02.57亿元,居中西部省市区首位。庞大的资金流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农业和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近期对全国31个省市区有关行业竞争力的系列研究报告,河南农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在全国处于第10位,在中西部地区排在首位。河南制造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在全国居第12位,在中西部地区列第2位。其中河南制造业的实力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投资竞争力均排名在全国第10位,市场竞争力排名第11位,处于中上游水平。河南农业和制造业较强的竞争力代表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旺盛势头。总之,实现中原崛起是省委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判断河南所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是符合河南发展实际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河南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三低”,即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低。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走在中西部的前列,必须认清优势,正视差距,在诸多方面迎头赶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争取在与中部和周边省份的综合竞争中胜出,这是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关键。四、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举措实现中原崛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策并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狠抓落实。———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有关部署。《规划纲要》提出了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等,内容极为丰富,要求十分明确。现在的关键是要吃透精神,树立信心,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尤其要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实行“双轮驱动”。一要调整结构。通过加快工业化,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提升工业发展的档次,同时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来,成为工业劳动力;通过加快城镇化,调整城乡结构,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把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提高河南城镇化整体水平;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在大量转移农业人口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二要创新体制。做到“四管齐下”,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中原崛起提供制度保障。——有效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所谓主战略,是战略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和制约、更具全局意义的战略。区域发展的主战略,是根据区域特点、发展阶段、主体任务、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所决定的。河南把“开放带动”作为主战略,其实质是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提高经济外向度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可见,提升经济的外向度是开放带动战略的核心目标。为此,要针对河南在对外开放上存在的认识和环境问题,积极倡导开明开放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实施“东引西进”。———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以培育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形成中原城市群开放开发新优势,统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软环境,完善区域功能和市场体系,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进行综合加工的重要基地、河南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域、实施“东引西进”的主要载体,带动全省经济更快发展。要有重点地在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建设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二是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三是解决好城市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创新整合发展机制、协调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完善政策体系等;四是注重软环境建设?熏增加景气(人气)指数;五是以改革促发展,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慢、层次低,是造成河南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的主要原因。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此,必须进一步消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性障碍。要按照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在内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二是改革审批限制。要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展开的审批制度改革,改善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各个环节的审批限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三是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四是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摒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思路,注意立足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调优结构、做大产业、增强优势上来;要鼓励广大农民成为创业的主体,支持农民中的能人先发展起来;要处理好、解决好当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的矛盾和体制性的矛盾,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⑦4

  (组长:喻新安 王亚明 成员:王作成 肖建中 皇甫小雷 孙德中 龚绍东 李铜山 刘玉梅 杨玉萍 毛兵 李兵 薛冬执笔:喻新安王作成 孙德中 )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肝胆相照人生路
15秒视力变清晰 裸眼透视俊男美女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