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药整治考试作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09:20 解放日报 | |
临近期末,又到了高校学子考试时节。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领导提出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考试作弊歪风。 考试作弊,可谓大学校园的一大“顽症”。上海高校整治“顽症”做得怎样?教育部“紧急通知”对上海高校的工作有何促进?记者昨天采访了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和部分高校。 本市高校“严”字当头 市教委有关方面人士指出,教育部的“紧急通知”已下发到各个高校。对于考场纪律,总体来说上海高校做到了监控有力度,建立起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一旦发现违反考场纪律以及考试作弊现象,能从严处理。教育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推动一些新建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完善。 对抗顽症,“严”字当头。上海不少高校都把握这一准则。复旦大学的做法颇具典型性:要求所有学生进考场必须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所有考场都必须配备两名以上监考老师;考试时,学生还可以反过来监督老师,如果发现监考老师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学生可向学校举报。一旦发现作弊现象,学校将据情节,开出“严重警告”、“记过”、“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几种“罚单”。凡是抄袭、夹带纸条的,将被“勒令退学”;凡是代考的,无论是“雇主”还是“枪手”,都要被“开除学籍”。 上海师大对作弊的“认定”进行了界定:不单是当场看到作弊行为才能认定为作弊,事前事后发现也可以认定。比如,在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发现考生课桌里有与考试相关的材料,也可认定为作弊。 根据教育部“紧急通知”的精神,上海不少高校在考试管理工作上进一步加强。有的强化对学生的考前教育,以及对监考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有的完善考场巡查制度,以前只有教务部门老师巡查,现在学校和院系领导也参加巡查。 学生亟需诚信教育 据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动机在“变异”。以往,大都是成绩差的学生作弊,为的是能够及格,拿到学分;而现在,反而是不少成绩好的学生在作弊,因为拿奖学金、申请出国、直升研究生都与考试成绩挂钩,学生出于这些功利目标铤而走险。 一位高校教务部门的老师透露:有的学生作弊确实是“一念之差”;有时监考老师在确认作弊现象时,考虑到学校的重罚,也会感觉下不了手;学校对作弊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后,常常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苦苦哀求,那场景让人心里挺不好受。但是为了维护公正的考试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学校必须从严处理。 有关人士指出,所谓正本清源,对于作弊,“堵”必不可少,“疏”也至关重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的学校并不多。在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天平上,功利、金钱的份量已经重过诚信。所以,大学以及中学期间,应该加强诚信教育,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当个人诚信记录沾上污点后,对其一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大学生要做到诚信,首先就要做到拒绝考试作弊,反对考试作弊。学校要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将外界的约束内化为道德自律。本报记者徐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