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造美女”全新亮相 美女经济方兴未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01:39 东方早报 | |
东方早报记者 陈辉楠 黑色过膝长裙、露肩毛衣,脖子上系着粉红色的丝巾,在经历了12次整容手术后,昨天,由上海某媒体出资10万元打造的上海“人造美女”张迪全新亮相,衣着时尚的她依旧笑容灿烂,惟一不同的是经过整容的脸庞已让熟悉她的人感到有些陌生,尚未完全消肿的脸庞有些不自然。 “人造美女”全新登场 “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漂亮多了。”在场的人开始发出惊叹,开始窃窃私语这个女孩“是被媒体利用了”还是“利用了媒体”,开始不断要求和张迪合影。 面对摄像机和闪光灯,张迪侃侃而谈,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讲述着整容的经过。为了昨日的亮相,张迪在一家著名的形象设计室染了头发,化了妆,特意选购了一身衣服。张迪说:“以前逛街很少买化妆品,因为觉得是一种浪费,但现在的我每天都会好好打扮自己。” 为了和原来的张迪进行对比,主办方将张迪原来的形象等比例制作了一个“全身像”。张迪很配合媒体,面向记者,站在“全身像”旁边,没有多看“原来的自己”,“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一个月以来,12次手术,脸型、鼻子、眼睛、发际,张迪看着自己的面容一点点发生变化。张迪说,“这个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这个月里我改变了父母给我的面容,对于这样的改变,我感到惊喜。” 整容手术完成后,张迪给父母打了电话,一直蒙在鼓里的父母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女儿做了整容手术。“父母有些意外,但也挺高兴的。” 尽管手术中承受了疼痛和肿胀,尽管现在的张迪不能咀嚼坚硬的食物,但张迪认为自己“得大于失”。 漂亮变成经济元素 11月,历时近200天,全身10多处进行整形,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北京姑娘郝璐璐正式完成“变脸”。 12月,河南一医院出资10万元打造“中原第一美女”;湖北宜昌市某公司出资10万元打造“三峡第一人造美女”;随后,广州、昆明、四川等地纷纷开始“人造美女工程”。 于是,人们将即将逝去的2003年称作“人造美女”年。 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对“人造美女”热持慎重态度。邓伟志认为,如今公司招聘过于注重外表,是形成“人造美女”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领导若以貌取人,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一个人的形象的确可以降低他在劳动力市场的机会成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说。他认为,由于形象刺激了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同等条件下,雇主总是更倾向于选择面容较好的人才。 对此,张迪表示认同。为了手术,张迪已经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对此,张迪并不担心,“变漂亮了,我一定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选择。” 美国得州大学的丹尼尔·S·哈默梅什教授多年来在对漂亮经济的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丑陋女性的薪金通常较外表平凡的少5%~10%,而漂亮女性的收人却较平凡的高出5%~10%。 “美女经济”方兴未艾 2003年,中国的选美盛事从未间断:世界三大选美环球小姐、国际小姐和世界小姐在中国分别举行了分赛事;凤凰卫视首届“中华小姐”赛,首届中国小姐、上海小姐评选等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选美大赛为媒体获得较高的广告收益;利用美女做形象代言人的商家提高了产品的关注度及购买率;美女还为赞助商带来了广泛的广告效应。于是,人们又将2003年称作“选美年”,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称为“美女经济”。 张军说:“选美提供了制造美女的需求,而整容机构则成为了美女的供给方。” 北京姑娘郝璐璐“变脸”由北京伊美尔医学美容诊所出资30万,无论是河南还是湖北打造的“人造美女”,背后都有赞助商的资金支持。“因为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会给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一位业内人士说。 相关专题:“人造美女”时代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