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法治在线》年终特别节目(三):生死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15:17 央视《法治在线》 | |
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播出年终特别节目:生死抉择篇,以下是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崔志刚: 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法治在线》特别节目——现场与幕后。刚才大 在危机时刻,警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话题,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三位嘉宾,这位是亲手击毙歹徒的海南刑警陈海平,这位是机智解除歹徒身上炸药的山西武警陈大伟,同时我们演播室还请到了一位特别嘉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 首先我们还是通过大屏幕回顾一下海南刑警陈海平亲身经历过的危机时刻。 短片 2003年4月18日,海口警方在对吸毒人员展开清查行动时,一名不法分子突然开枪袭警。警方事后查实,开枪袭警的犯罪嫌疑人叫谢不阳,公安部A级通缉犯.2001年谢不阳在持刀杀人,逃窜到海口后,被地下贩毒组织雇佣,成为了一名职业杀手,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侦察,警方发现了谢不阳的行踪.2003年5月28日,谢不阳将要到海口市内的一家宾馆取钱,四名刑警预伏在宾馆的房间内准备抓捕谢不阳,这就是抓捕现场的平面图,4名行动队员中,2号负责打开房门,1号队员陈海平要首先冲出去制服犯罪嫌疑人.谢不阳再敲开房门后,看到出现在面前的4名警察,准备开枪拘捕,执行任务的陈海平等人果断射击将犯罪嫌疑人谢不阳当场击毙,并从他身上缴获59式手枪一支子弹6发. 主持人: 海平,谢不阳除了身上带枪之外,同一般的歹徒相比,他还有哪些特征? 陈海平: 谢不阳有多起命案在身,是个胆大妄为的,不计后果,十分凶残的歹徒,而且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这个人从来不照相,所以对我们追捕跟侦查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难。 主持人: 所以当你们得知他的行踪,知道他在酒店的时候,那一刻心里可能也是非常激动的,终于找到他了。 陈海平: 是啊,当时我们第一次见到那个人真面目。 主持人: 你们等于是提前进到房间,预先埋伏在那儿,在等待的过程当中,你们四个人之间有没有交谈过,说过什么话? 陈海平: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人是不交谈的,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反复演练好了,我们只是用手势作为行动的标志,打手势,如果案犯是一个人来,通过猫眼观察那个人就伸出一个手指。 如果是两个人我们就用两个手指,如果是执行第一方案,我们就举一个手指,是第一方案。 主持人: 当听到敲门声响起的时候,知道谢不阳走到你们面前了,这个时候,你们心理上是什么反应? 陈海平: 我们四个人都经历了很多缉捕涉枪案犯的(行动),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当敲门响的时候,我们心里都很平静,只是想着我要坚决把他抓住或者击毙。 主持人: 现在你还能不能再回想一下当时跟谢不阳面对的那一瞬间,你是在什么状态下开的枪? 陈海平: 当谢不阳首先敲门的时候,我们通过房间里的猫眼看到谢不阳敲完门以后后退了四到五步的距离。 主持人: 你判断他后退这个距离准备干什么? 陈海平:他后退的同时,右手把枪已经握在他的腰间。 主持人: 而且据他平时的习惯,这肯定是一支上了膛的枪。 陈海平: 绝对是上了膛的枪。 事后发现也正是如此,是上了膛的枪。 所以当我们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第一方案进行,迅速打开门冲上去,跟他保持一个很短的距离,如果当时我们喊话的时候,他还能束手就擒,如果没有反抗,我们还是要把他活抓,当时这个情况,当我们喊不许动的时候,他已经右手拔抢,在举枪对准我们的瞬间,我们先开枪,他的枪也同时响了,他那枪打在自己右侧的大腿上。打到自己的身上了。 主持人: 那分析就是他先中枪,然后子弹就偏了,就是瞬间的事情。 主持人: 你是排在第一个,当时感觉危险吗? 陈海平: 危险还是有的,作为我们平常说的,就是堵枪眼,第一个人冲出去首先要枪眼,另外一个情况,如果我们的位置有偏差,后面的同事还会造成一定的误伤。 主持人: 这么近的距离之内,我不太清楚这个防弹背心它的作用有多大?能不能挡住子弹? 陈海平: 在不到一米的距离,面对的是一个口径是9毫米的五九式军用手枪,足以能够击穿我们身上的防弹衣。 主持人: 也就是说这个防弹背心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陈海平: 另外我们所穿防弹衣是在胸部,头部和下面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所以还是有危险的。 主持人: 海平当警察多少年了? 陈海平: 我是1988年当警察,到现在是15年了。 主持人: 你这15年的经历当中这一次算不算最危险的一次? 陈海平: 以前我们没见过像这样的案犯这么狡猾,这么残忍,这应该是最危险的一次。 (导视) 造成我民警有伤亡的情况,我们还是坚决要开枪。 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不要击毙。 在打这枪的时候,一要合法,二要适度。 主持人: 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陈海平和他的同伴们成功地将歹徒击毙,而同样也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王建伟参谋长和他的战友们没有扣动扳机有同样制止了犯罪。 小片 2003年6月,因为恋爱不成,犯罪嫌疑人刘成来在山西曲沃县南韩村手持自制炸药,闯入女友家中,索要钱财,曲沃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控制了案发现场,武警临汾支队参谋长王建伟也带着阻击手迅速赶到现场.犯罪嫌疑人刘成来蹲在门口,紧紧抓着炸药引线,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在阻击手进入阻击点准备就绪后,参谋长王建伟与其他现场指挥员经过紧急协商,决定只身接近犯罪嫌疑人,找机会抢下炸药包.同时将击毙犯罪嫌疑人作为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备用方案.王建伟进入院子后,通过和犯罪嫌疑人刘成来交谈缓和了现场的气氛,就在刘成来意识松懈的一瞬间,王建伟果断上前抢下炸药包,并很快将爆炸装置转移到村外.经检查,里面共装有烈性炸药2.6公斤.犯罪嫌疑人刘成来被警方当场拘捕.这场没有枪声的紧张对峙共持续了7个小时. 主持人: 王参谋长,当时你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当时有没有准备开枪? 王建炜: 我们联合指挥所一直有这么一个指导思想,或者说集中处置原则,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不要击毙,尽量智取,不要强攻。因为案犯刘成来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或者说已经负有血案的疯狂的亡命徒,他不属于这种人, 主持人: 尽量用别的方法制止犯罪? 王建炜: 对,他是因为谈恋爱而引发这么个事,如果就因为这么个事把他枪毙了,总觉得有点于心不忍,也有点惋惜。 主持人: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去也是只身涉险,有可能万一处理不好,就会使你自己的生命受到很大的威胁? 王建炜: 有充分的准备的应该说,首先是已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各组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进去的时候,狙击手已经对他准确瞄准他的头部,只要他对我造成威胁,或者说有不测,那果断地就会击毙他,那是一枪毙命的,绝对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 当时看到您和刘成来之间有过一些简短的对话,你们当时谈了什么? 王建炜: 我进去了采取了策略,在我进去之前,先是问门口一个人,然后进门的时候我就拿着电话机,拿着手机,打电话,大声地讲,我刚到现场,我以为多大的事儿,就这么个事儿还用我,没事儿,对象谈恋爱闹了点矛盾,把玩笑开大了,不是个事儿。 主持人:您是慢慢从心里上松懈,想把他放松。 王建炜:稳住,然后我又掏出一包香烟来,我说抽烟吧,没事儿,就是有点赌气,我反复强调这个赌气,让他也认为就是赌气,不是真的要干什么事儿。 我也有一个小战术,让他拿烟,就是想通过递烟点火,采用这个战术把他拿下,给他递烟,递过烟去,我感觉有点接受的,我一给他递烟他就接烟,实际上还要从这个时候,我给他烟他就接上了,他当时的引线是缠作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上,这两个线头只要一碰马上就可以爆炸了。我当时给他递烟的时候,给他左手的方向推开,但是他没有用左手,用的当时还拿着手机,拿的右手接烟,接上烟我就点火,我故意把火关到了这个位置上。点了三次烟没点着,实际上是我预先设计好的,点了三次没点,还是没腾出一只手,他始终不肯,把打火机拿过去,还是没拿左手,这是危险的手,只要一碰,在场的人员,包括我,他自己,一爆炸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扔过去,扔过去以后,当时也是天意,他的手机忽然响起来的,在这个时候他的手机忽然响起来了,他下意识地就看着来电显示,这时候我的左手上去了,他下意识一看,我扑上去放在中间,他就合拢不了,实际上这个主动权在我手上,我右手上去。 主持人:这个时候已经把危险解除了。 王建炜:这个时候解除危险,把他分开了,我抱上炸药就跑。现在讲起来复杂,当时只是两三秒。 主持人:电光识火之间。 王建炜:他没有反应过。 主持人:后来我看到你们抱着炸药报,从镜头里看到,表情还是非常紧张,因为这毕竟是一包炸药,他这个炸药的量,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王建炜:它的威力,就他所带的炸药,足以摧毁他所在的这个房屋,并且如果是爆炸,50米范围内应该全有杀伤力,这个炸药如果摧毁房屋,势必造成房倒屋塌,砖头瓦烂。 主持人:王教授,可以说两位警察都经历过在现场选择了击毙,而选择其它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一个是开枪击毙,另一个是机智地解除了歹徒身上的炸药,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警察的枪什么时候可以用,选择一个什么时机可以用枪? 王大炜:我们国家专门有一个条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的条例,在这个条例中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他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讲,在危机的时刻,当犯罪分子暴力犯罪,处于最危机的时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注意,是经警告无效以后可以使用武器。 主持人:像刚才经历了这一场,是不是都有了使用武器的可能? 王大炜:对,我们这个条例里边是规定了15种情况,比如说,当犯罪分子要是防火爆炸,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人民警察可以通过先警告,然后使用武器。还有一种情况,犯罪分子本身就带着枪,带着危险品,甚至一些有毒的物品,他拘捕或者逃跑的时候,人民警察也可以使用。 主持人:这个警告方式是什么? 王大炜:我们说有口头警告,有鸣枪经过,还有信号。 主持人:口播警告是不是像陈海平他们那样,不许动。 王大炜:他高喊我是警察,不许动,他反复喊,一个是给犯罪分子一定的威胁,一定是在心里上给他震慑,但是他这里有依法使用武器这样的办法,内涵的存在,实际上他这个不许动也是一种对犯罪分子口头警告的范围。 主持人:你评价一下两位警察在组织危机时刻的时候选择的方式,他们选择合不合适? 王大炜:这两位警官面对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标准答案。首先是海平,犯罪分子本身是一个十分残忍,他是从来不照相,而且随身人不离枪,枪上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冲进去的时候,我们首先是依法实施口头警告,这个时候犯罪分子右手的枪已经是拔出来了。 主持人:而且已经准备了枪了。 王大炜:这个时候有点像我们看美国的西部片,看谁的枪快,谁快谁就生存,谁慢,慢的一方必然要死亡或者要牺牲,在这种情况下,海平拔枪击毙犯罪分子是合法的,也是适度的,也维护了人民警察的威风。 主持人:王先生的智取。 王大炜:这个情况跟那个情况是完全一样的,首先背景有很多,再有一个,犯罪分子身上带的东西,这种危险品随时引爆,这一枪打下去,也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我们人民警察既是刺向敌人的利剑,又是保护人民的……,特别是他看到犯罪分子也是个年轻人,他好像也不是说就该死,我们能帮助他就帮助他,就是看到我们人民警察,他既有威严的一方面,又有执法,这样以人为本的思想,我觉得这一点就是更加重要。 主持人:两位可以说是一个智取,一个强攻,使两场危机都化险为夷,在我们节目当中,也播出过很多这样的危机时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短片 2003年4月,4名蒙面歹徒手持匕首和枪支,在乌鲁木齐绑得一名人质后,乘车沿吐乌公路逃窜.乌鲁木齐警方接到报警后,设下多道关卡进行拦截.亡命奔逃的犯罪嫌疑人不顾警方的鸣枪示警,连续闯过了4道关卡,在企图开车闯过第5道关卡时,乌鲁木齐特警队果断开枪射击,4名犯罪嫌疑人中枪后被当场抓获,人质被警方解救. 你知道,我们每年人民警察牺牲在岗位上的这些人民警察的英烈有好几百人,实际上当犯罪分子拉响炸药包的时候,当犯罪分子的枪口指向群众的时候,谁冲上去了?是我们的人民,他们不愧为新时代最伟大的人。在我们还要消灭分裂分子,还要解救人质,这是生离死别,我们可以说是对人民警察执法水平,对人民警察一个最大的考验,这不是一句话,一个简简单单的答案能够解决的。 主持人:由于王建伟参谋长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判断,刘成来现在被羁押在看守所,我们现在通过大屏幕来看一下他对内心怎么想? 短片 刘成来:感谢王参谋长,要不是他我就死了。 主持人:现在能不能把话题谈得宽一些,你们各自谈一谈,当警察面对危机时刻的时候,较为合适的处置方法是什么? 陈海平: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王建炜:可能有些时候,只是一种点,或者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面可能就包括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该怎么样处置。有些时候来不及多说多想,也有些时候来不及和其他人交流。 王大炜:这个兵发上有一句话,兵无常事,水无常情,刚才这两位讲的是什么?实际上在当时的一瞬间,短短一秒钟一刹那,他的选择知觉就是这样,而在这一秒钟的选择之中,他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作为一名警察处理危机事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按照现场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 主持人:法律有统一的依据,但是每一个警察,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个人素质也不一样,他们选择的依据也不同,怎么样能够统一的规范他们的执法行为? 王大炜:我们讲执法,包括使用武器,第一要合法,第二要适度,第三要准确,第四还要斗智,要机智,像刚才他们开亲的时候,在开枪或者不开枪的两难选择的时候,刚才王参谋长非常机智,要斗智斗勇。还有一句话是政策和策略,有的时候该开枪,有的时候不开枪,这绝不是生、猛、硬,更要陡直,有的时候斗智比斗勇更好。要达到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保护人民警察自身的安全,达到消灭犯罪分子。 主持人:就是是不是用枪,在什么时候用枪,用不用枪,这些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关专题:法治在线节目实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