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超市”帮穷人从牙缝里省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2:07 现代快报 | |
在南京市红山街道办事处的辖区里,170多户低保家庭凭着一本绿色的“最低生活扶困证”就可以在一家指定超市里打折。在营苑南路这家联华超市里,低保户购买油、盐、酱、醋、大米5种生活必需品可以打8折;其他生活用品打9折。超市的亏损由街道财政补齐。算下来,一个月一户人家可以省下二三十元钱,这二三十元钱可以占到他们每月生活费的1/10之多。这种做法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历尽周折每月多省了几十元钱 去年夏天,红山街道办事处周主任和联华超市商议了两三个月,终于结成了“亲家”。从去年7月份开始,联华超市对该街道的低保户通通零利润销售,在这家联华超市购物,低保户购买所有的商品都可以享受9折或9.5折的优惠———可是这并没有让红山街道周主任的心里舒坦一些。而后,整个红山街办又是一番努力,终于决定从扶贫资金、社会捐赠、街道税收中一年省下6~8万元,用来补贴联华超市,终于在去年11月中旬实现了油、盐、酱、醋、大米5种生活必需品打8折。这下,周主任终于觉得做成了一件大事。 现在,红山街办给每一户低保户的优惠限制是每月人均20斤大米、5斤油。在低保户人均月生活费240元的情况下,省下30元~50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昨天走访了月苑小区的几户人家。过年了,她们犯难的还是“吃不饱” 中午12点钟,范汝兰站在门口等着妈妈喊“吃饭”。她每天最快活的时候就是“吃饭”。娘儿俩昨天的午饭是米饭和大白菜烧粉丝。对于范汝兰来说,中午能吃上这样的菜已经很不错了。在范家的阳台上,一根细绳子上晾着她妈妈腌的大白菜,这是娘儿俩每天的主菜。 3岁时的一场大病让范汝兰成了一个痴呆儿,如今已经38岁了,却依然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力。23岁那年,范汝兰的父亲去世,娘儿俩的生活只能靠400块钱维持。妈妈一个月的药费就要一百多块钱,剩下的最大一笔花销就是米和油了。对于这娘儿俩来说,在低保超市买米,每个月从牙缝中就省得下一二十块钱。“真的很好了,要不真的有些吃不起啊!”范妈妈笑着,眼睛里满是泪水。这两天她有些感冒,盖着两床薄被子总是觉得冷,可这已经是家里所有的被子了。 同样住在月苑小区的尚妈妈今年已经78岁,她每天的任务是照顾58岁的痴呆女儿。她们两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是300元。母女俩一个月要吃45斤米,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女儿吃掉的。在没有这家低保超市之前,尚妈妈都是在集贸市场买米,一毛钱一毛钱地抠。最令记者难过的是,78岁的尚妈妈和女儿平时连肉都吃不起,空荡荡的家里,什么年货也没预备。进超市只买米和油 合作开展作后,红山街办在联华超市登记了低保户名单。此后,联华超市专门预备了一个小本子,一笔笔地记下低保户前来购物的货品与价格,此外还详细记录了购物时间。 联华超市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自从有了这项优惠,低保户来买得最多的就是米和油,20斤一袋的麦华大米31元钱,打了8折就是24.8元;元宝油38.9元10斤,打8折就是31.1元。这两样是低保户最常买的东西。记者详细翻阅了只有9张纸记录的低保户购买的货品单,除了米和油,只有很少的“酸奶”、“酱鸭”和“鸡蛋小米饼”。 记者在联华超市遇到一名正在购物的低保户。在她的购物筐里,记者看到了一袋32.8元的20斤大米,此外还有卫生纸、牙膏、洁厕灵等9.1元的生活用品。售货员将大米和生活用品分开打单,然后分别打了8折和9折,一下省了6.6元钱。对于她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一次“大宗购物”,因为一袋20斤的大米已经够她们一家四口吃两个星期了。 这个月中旬,红山街办这些生活困难的低保户每户平均可以拿到500块钱左右的各种各样的补贴。“这笔钱应该可以够他们买米、买油了。加上低保超市的优惠,过一个温饱年应该不成问题。”红山街办桑干事告诉记者。但是,他们街道还有很多特困户而非低保户,“低保超市可以让低保户细水长流地享受优惠,可是现在还有很多困难家庭没办法在低保超市享受优惠,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只能慢慢想办法了。” 作者:快报记者 郝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