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大地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记白云山中药厂厂长李楚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09:37 大华网-汕头日报 | |
本报记者李凯 编前语: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崭新天地,在异乡的土壤孕育繁花似锦。走出家乡的汕头人,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篇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史。他们的身上闪耀着自信自强、敢为人先的汕头人精神,他们心中剪不断的是千丝万缕浓浓的故乡情。他们既是令家乡人自豪的骄子,也是最本色优秀的潮汕儿女。本报今天推出栏目《汕头人在外地》,敬请读 潮汕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俊彩星驰。李楚源———一个从潮汕山区走出来的普通农家子弟,经过多年的发奋拼搏和艰辛努力,成长为一位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企业家,33岁的他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的掌舵人,面对挑战,勇立改革潮头,挽狂澜于既倒,使当时亏损严重、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4.7亿元的全国中药行业闪亮明星,自己被评为2003年广州市劳动模范及第八届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在他身上,传承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汕头人精神。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 李楚源是潮南成田镇人,中学时就读于潮阳一中,1984年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1988年毕业后在广州从一个普通技术员起步,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1999年,李楚源走马上任白云山中药厂党委书记、厂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白云山集团对联营分厂疏于管理,控制不力,造成白云山中药厂产品品牌形象下降、经济效益一落千丈,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科研几近停顿,设备闲置率高,员工收入大幅下降,人心涣散,1994至1998年连续5年亏损。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变则通,不变则亡”,面对重重困难,李楚源与班子成员审时度势,下定决心,勇于改革,制定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实施“人才、品牌、科技”三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成为扭转局面的转折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李楚源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带领白云山中药厂员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他坚持“教育为先,以人为本”,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1998年该厂只有80个科技人员,2003年科研技术人员达到403人,包括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生4人,全员占有率由1998年的14.5%增长到41.2%。他斥巨资更新技术设备,重奖科技人员,狠抓内部管理,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改革使企业获得了新生,摆脱了困境,取得显著的效益:1999年当年药厂实现扭亏为盈,创下年利润1611万元,为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4倍。五年来,企业效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销售额从1998年的78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4.7亿元,上交国家税收也由年200多万元增长到年4000多万元,现在该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系列产品在同类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昔日一个人们视为“烂摊子”的企业,一跃跨入中国大型制药企业的行列,成为全国中药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们潮汕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苦耐劳,好学向上,开拓创新,永不言败。”在李楚源的创业征途中,无不凸现着这样的品格和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楚源一直铭记着这样一句格言: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他认为,准备就是学习你目前还不知晓的知识,掌握现在还无法熟练运用的技能办法,改变和突破你长期形成的陈旧落后的思维观念及行为方式,这些都离不开四个字“勤奋努力”。“我一生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走出校门后,他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十多年来先后担任技术员、销售科长、经营副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深谙一线营销的知识,也掌握了科技和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经验。长年累月的深厚积淀,为他在带领白云山中药厂实行改革这一人生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中,提供了坚定的信心和不竭的力量。 熟悉李楚源的员工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开始忙碌,有时到了半夜三四点钟还在工作。为了企业,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身为厂长,他和销售人员一起走南闯北,拜访客户,市场调查,跑医院,进药店,每次出差都能带回丰富的收获,厂里很多的营销新举措常常由此而来。他忘我工作,勇于开拓的精神广为人们所赞许和敬佩,也在企业员工中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999年上任伊始,李楚源面临首个难题,就是员工素质不高,有些员工过去是从农场转过来的,他们对改革中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缺乏理解支持,阻力不少;2001年,企业重组调整时,又面临如何适应新环境等种种问题。他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困难天天有,危机时时在,可我从不气馁,从不轻言失败,从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彷徨。”他注重调整自己心态和思路,是对的就坚持,勇往直前,是错的就赶快放弃,不固执己见,学会在改革中求发展,在集体智慧中寻找出路。正是这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李楚源战胜了创业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困难,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中牢牢地把握住了企业的正确航向。 2003年5月,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作出向李楚源同志学习的决定说:“一是学习他不畏困难,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二是学习他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三是学习他昂扬向上、勤于学习的进取精神。”这是对李楚源的恰当评价和充分肯定。 饮水思源报桑梓 饮水思源,游子怀乡。38岁的李楚源在外创业奋斗将近20年,每提及家乡,情溢言表。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型企业家,如今乡音无改,他用亲切的潮汕家乡话对记者说:“我青少年时代在汕头度过,深受潮汕历史文化的熏陶,到外地读书创业后,从不忘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如有机会,很乐意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李楚源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发展,对汕头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汕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海陆空交通便利,社会气氛包容性强,非常适合四面八方人前来创业、投资、居住。潮汕文化底蕴深厚,汕头人素有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目前各级党政又励精图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企业逐步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新形象,作为在外工作的汕头人,我对汕头经济发展抱有莫大信心。”李楚源表示,汕头乃至粤东市场人口密集,消费潜力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商家必争之地。目前白云山中药厂和汕头不少企业有原材料、包装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市场空间。 “爱心满人间”是白云山中药厂一直秉承的企业宗旨,出身贫农家庭的李楚源深知困难群众的生活疾苦。今年1月20日,白云山中药厂通过汕头市委统战部将10万包板蓝根、5万元现金赠送给了我市潮阳雷岭镇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人民,帮助老区人民顺利度过流感季节,同时资助老区的“造血工程”,为老区人民的健康献上一份爱心。今年2月,广东遭遇“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疫情的袭击,在面对不法商贩高价收购的诱惑时,李楚源坚守“诚信”二字,不为暴利折腰。他率先向社会作出承诺:用于预防“非典”的主要药品———板蓝根颗粒、大神口炎清等绝不提价!即使亏本,也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保质、保量供应。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厂工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在药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他还让产品销售优先向包括粤东在内的广东市场倾斜,为抗击战胜“非典”当好后勤兵。 作为一位优秀的潮籍青年企业家,李楚源寄语家乡青年人:作为21世纪的青年,要想有所作为,获得社会的认可,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