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486名志愿者陪孤寡老人过大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6:14 时代商报

  本报独家策划,寒冷的除夕夜火热的爱心跳跃———486名志愿者陪孤寡老人过大年

  2004年1月21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四点多沈阳市的大街上行人和车辆就已经很稀少了,街道好像变得宽多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催着还没有到家的人急匆匆地向家赶。是啊,过年了,此时此刻最幸福的就是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此时,我们的486名志愿者却走出了自己的家门,他们要到孤寡老人家里去陪老人一起过年。1月13日,本
报策划的志愿者陪孤寡老人过大年活动,面向全市寻找志愿者,年三十儿那天,这些志愿者放弃了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走进了孤寡老人家中。去冷清送来200块买药钱

  “说实话,没来到倪大爷家之前,我心想参加这个活动无非就是买点东西看看老人,走个过场,可到了老人家里之后,我才感觉到能陪着风烛残年的孤寡老人过个年心里真是特别充实。”时间:大年三十17时志愿者:铁西区李晓光和儿子过年地:铁西区保工街11路长春社区孤寡老人倪国泽老两口家1月21号,志愿者李晓光本来计划他们一家三口都参加这个活动,但李晓光的爱人因为父亲被车撞了没来上。

  还不到下午五点,李晓光和儿子就带着米、面、鱼、水果、排骨、猪肉等年货在社区蔡书记的指引下,来到了孤寡老人倪国泽的家。这是一栋老楼,倪大爷的家不到十平方米,屋内光线昏暗,屋内有一张双人床,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放在一张破旧的写字台上。地中央摆着一张圆桌。此外,屋内几乎别无他物。

  李晓光父子的到来使这间小屋增添了人气儿。倪大爷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握住李晓光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激动地反复说着:“谢谢你们啊,好孩子啊。”倪大娘身体不好,卧床不起,但还是几次坐起来拉住李晓光儿子的手,浑浊的眼泪顺着满是皱纹的脸庞流了下来。倪大爷今年已经86岁,老伴85岁。两位老人一生无子,仅有的几位亲属也在多年前都先后去世了。倪大爷年轻时是烧锅炉的,目前他们仅靠每月300元退休金生活。倪大娘说:“多少年了,年年就我们俩儿人过年,我们饺子就包十几个,外面鞭炮响得热热闹闹,我们家里却冷冷清清。今年能有你们来陪我们过年,真是好人哪。”

  李晓光的儿子今年念初二,他说:“能陪倪爷爷和奶奶过年,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新年。”倪大爷大娘的现状使李晓光深受触动,见倪大娘生病他当即掏出200元钱让老人买药吃,并将手机号留给了社区蔡书记,嘱咐说如果老人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就给他打电话。扫孤独王大爷家门口挂起红灯笼骆书记说:“王大爷和我们就是一家人!”时间:大年三十下午志愿者:沈河区风雨坛街道办事处谢晓非书记、新建社区骆若水书记过年地:骆若水书记家

  今年的除夕对于71岁的孤寡老人王玉春来说,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以前过年,当人们都合家团圆、共度除夕的时候,王大爷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一点儿过年的气氛都没有。以前因为感到太孤寂,就坐火车去北京转转,拍拍北京的一些景致,就算是过年了。他是位摄影业余爱好者,家里的墙上挂满了获奖的摄影作品和证书。他对记者说,只有出去旅行、摄影,他才能暂时排解一下孤独感。坐火车的时候他感到更孤独,因为火车上的人特别稀少,在除夕或大年初一,不在家过年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今年不同了,新建社区骆若水书记早早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过年,风雨坛街道办事处书记谢晓非也来了,王玉春老人往日的孤独感一扫而光,他们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包他最爱吃的白菜肉馅饺子,王大爷一会儿和面,一会儿和馅,一会儿又去包,弄了满身的面。骆书记一家三口为王大爷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因为王大爷不会喝酒,骆书记给他买了好几种饮料。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饺子。骆书记一家人不住地往王大爷的碗里夹饺子、夹菜、倒饮料……王大爷脸上挂满了笑容,心里涌动着春天般的温暖。

  吃过年夜饭后,谢书记和骆书记将王玉春老人送回家,谢书记为王大爷家挂起了一个大红灯笼,王大爷高兴得不得了。

  王大爷对记者说:“我真是遇上好书记了!骆书记对我特别好,经常去我家帮我做一些家务,洗洗衣服,还时常给我送些好吃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她站在凳子上擦玻璃的时候,我特别担心,她年纪也不小了,都52岁了。”唠一唠赵大娘年夜不哭了李红梅说:“我们到沈阳来打工已经三个新年没有回家过了,前两年都是在饭店过的,客人走后收拾收拾就睡了,几乎是没过上年,往家里打电话可说不上几句就哭得不行了。今年能陪大娘过年就跟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时间:大年三十21点志愿者:河北来沈打工妹王月、李红梅过年地:皇姑区兴华社区赵大娘家

  王月和李红梅是河北人,今年都二十多岁。她们在皇姑区一家酒店打工。大年三十那天她们工作到晚上9点才下班。下班后就急匆匆地打车来到赵大娘家中。赵大娘今年65岁,事先早就知道俩姐妹要来,已经将饺子都包好了。煮饺子的水都烧开了好几遍,姐妹俩一进屋饺子就下了锅。

  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王月也将从饭店带来的酱猪爪、酱牛肉打开放进盘子里。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年夜饭。赵大娘不停地劝着姑娘多吃这个多吃那个。赵大娘眼睛红红地说:“闺女啊,看着你们吃我就高兴啊,比自己吃还香,都五六年了没人陪我过年,人老了就盼着身边能有个人啊,一个人过年时我年年都哭。”

  王月和李红梅吃完年夜饭也不打算走了,她们饭店放假到初五,她们决定就在老人家里住下,把赵大娘家收拾收拾,也陪老人好好唠一唠。做女儿今年不买速冻饺子了

  当记者问赵桂兰的家庭状况时,她说,家里22岁的儿子正在陪瘫痪在床的丈夫过年。虽然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但她感到有责任献一份爱心给那些可怜的孤寡老人,因为他们真是太需要社会的关爱了。时间:大年三十15点志愿者:沈河区赵桂兰过年地:大东区天星社区88岁孤寡老人朱素芝家

  88岁的孤寡老人朱素芝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看着赵桂兰像自己的女儿一样陪着自己,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多少年了,88岁的朱素芝老人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自从老伴去世,没儿没女的她就不得不忍受孤独和寂寞,过年的时候,她只能买一点儿速冻水饺自己煮,家里没有丝毫的年味儿。今年就不一样了,下午3时,当老人正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不应该有人来啊?”老人打开门,看到门口站着一位陌生的中年妇女。“孩子,我不认识你啊。你走错了吧?”“大妈,我陪你过除夕来了,免得您老一个人孤独寂寞。”

  赵桂兰给老人拿来了包好的饺子,还有鸡、鱼等。她陪老人聊天、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朱素芝老人紧紧握住赵桂兰的双手,哽咽地说:“我要是有你这样的一个女儿该多好。”“这回咱们认识了,以后我会常来看望您,您没事就到我家待两天。”朱素芝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慰英雄刘昶家人过年挺温馨刘昶的女儿说:“以前,家里都是爸爸买菜做饭,我和妈妈什么都不用管,妈妈连菜都不会炒。胡阿姨他们来了就帮我们包饺子,炒菜。妈妈现在还是挺想爸爸,今天要不是有这么多人在这闹活着,她肯定得哭。”时间:大年三十20点志愿者:工学里社区胡新华书记及三名社区干部过年地:见义勇为英雄刘昶家

  年三十当晚,记者赶往见义勇为的英雄刘昶家。

  晚上8时,记者一进刘昶家,就闻到了菜香。原来胡新华书记已经带着三名社区干部在刘昶家里炒菜包饺子吃上了。工学里社区的胡书记说:“你们寻找志愿者陪孤寡老人过年,我们社区干部也报名当志愿者,但我们要陪刘昶的家人过年。”刘昶的爱人说:“本来老刘走了,扔下我们娘俩都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离年还有好几天,社区的人就天天往我家跑,今天送面,明天送米,这不大过年的又跑来陪我们过年。”本报记者 刘冬梅 见习记者 严冬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郝洪卫、邵睿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