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渡工瓯江摆渡四十载风雨无阻 送客救人两不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18:12 温州都市报

  在瓯江沿岸的永嘉县礁下村礁下民间渡口,有一位年近70岁的老渡工———丁正连,四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坚持摆渡,从没出现一次伤亡事故,而且他还救起10多位落水者,由于其不俗的工作表现而被水运部门连续多年评选为永嘉县先进渡工。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永嘉礁下渡口,是一个很小的普通民间小渡口,宽不过10米。记者去的时候,该渡口仅有的一艘渡船由老丁驾驶送旅客去对岸还没回来。渡口上三三两两站着等船的旅客,一些人手上还提着些物品,像是去拜年的样子。

  五六分钟后,一阵“隆隆”的马达声从江面上传来,老丁驾驶的渡船缓缓靠近渡口。那是艘很普通的铁皮小渡船,靠岸后,上来三四位旅客,在旁人的指引下,一位老者映入记者的眼帘。他穿着深蓝色的上衣,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敦厚的笑容,黑发中夹杂着缕缕银丝。见我伸手过去,他赶忙不好意思地脱掉那沾满黑色机油的白手套与我握手。我能感觉到,那双长满了老茧的大手,非常有力。

  记者原本想慢慢地与他聊,哪知老丁抱歉地说,这个渡口就他一位渡工,所以他无法耽搁太久,只能在旅客候船的间隙接受采访。

   码头不遗留一个乘客

  1951年,17岁的丁正连应祖国的呼唤,自愿报名参军,赶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他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非常优秀,直到1953年战争结束后回国时,他共荣获三等功1个,二等功1个。

  回国后,他在温州第三中学当体育教师,因其在朝鲜战场上的功绩,于1956年下半年被调到湖南郑州铁路局工作,这可是个“铁饭碗”。1961年,丁正连响应当时国家提出的下放面向农村的口号,回到了家乡———温州永嘉礁下村,在公社参加劳动。

  是渡口一个无法过江的女孩,让他坚定了接手摆渡工作:一天清晨,他起床出门干农活,经过渡口,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带着物品在渡口边等候渡船。傍晚他忙完农活回家又经过渡口时,发现那小姑娘还坐在渡口边的石头上哭泣。一问才知道,因为今天旅客稀少,所以渡船不渡客,而她家在很偏僻的村子里,来去很不方便。老丁于是安慰她“明天肯定能走得了”,并把她安顿在自己家过夜。第二天一早,老丁把孩子送到渡口,哪知他中午路过渡口时,又看到那小女孩还在等着。老丁那个气啊,于是跑到那渡工家质问。渡工却回答称,没足够的旅客他是不渡的。幸好那天下午总算来了几名旅客,小女孩终于过渡了。自那次事件后,老丁暗自下决心,无论多苦也要接手摆渡工作,不让一个旅客遗留在码头。

   江面上响起马达声

  1962年,老丁接手摆渡工作,没有船他向别人租。租一艘船每天要5角,而每天的摆渡收入一般才7角,很难维持家里的生活。亲戚朋友都埋怨他太冲动,放弃了公社稳定的工作,却来干这没钱赚却又辛苦行当,但老丁没有后悔,咬着牙坚持着。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老丁将家搬到渡口旁的亭子里。每天太阳刚出来,老丁的渡船也启行了,当太阳下山的时候,老丁才收工,不管渡口上的旅客数量多少,固定的摆渡时间不变。因为当时的渡船是摇橹的,全靠手力,而渡口水流急,一趟下来累得够呛,而老丁一天要划上数十趟。经过约半年的努力,来此乘坐渡船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的收入从7角到1元,再到5元,最多时有20多元。

  这样一直持续到1978年左右,后来县里考虑到渡口的重要性,特批给他半方木头,于是他将木头卖了100元,并将自己家的猪也卖掉,筹集了160元,买了艘能摆渡10人的渡船。可是船大了后却出现了难题,光靠他一人之力,很难将船在急流中控制好,所以每趟摆渡船总要被冲出好远才能靠岸。如果是潮落的时候,那就更远了。看着旅客在泥泞中行走时,老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花了70元钱,买了村里那只破旧的3匹动力的马达,修好后安装在船上。从此,每天江面上都能听到老丁那艘渡船发出的马达声。

   老渡工兼起救生员

  老丁很爱护自己的船,他知道,只有保养好船,才能更好地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他每天都要认真地对渡船进行检查,哪怕是一点点毛病,他都不放过,并保证一段时间后要进行一次大的休整。所以,在老丁摆渡的四十多年来,没出现过伤亡事故。由于这带水域暗礁多,外地一些不明水况的船舶时常会触礁沉没,所以老丁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这渡口救生员的职责,共救起过数十名落水的群众。

  对于如今近70岁的高龄仍不愿放弃摆渡,老丁坦然地说,因为自己热爱这个工作,而且也没人愿意干这苦行当,而群众又需要,所以他只要身体吃得消,将坚持到干不动为止。

  本报记者 徐越 通讯员 曾长新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