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绝症父亲坦然迎接死亡 日记见证父女心灵之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1日16:53 新民晚报

  特约撰稿蒋书

  视点导读

  父亲身患绝症的时候,她走进父亲的心灵,与他进行着既寻常又让世人震撼的心灵沟通。父亲原本极恐惧死亡,通过与女儿的交流,他觉得自己踏上一条美丽的“天堂之路”

  父亲去世后,女儿才发现,父亲的日记及他们之间的心灵交流竟是一部多么美丽动人的书!

  这本名为《父亲生命的最后倾诉》的新书已经面世,书中载入了作者张小木在父亲人生最后两年中与她的心灵对话,以及父亲在日记里抒发的对人生的感悟。

  坚强的父亲抽打自己

  [父亲的日记:快到春节了,可是病痛带来的烦躁,让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由一家之主,变成了被人关照的对象。但我是一个军人,不能在困难中倒下,这辈子我没有依靠过什么人,更不希望得到别人过多的照顾。]

  张小木是某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在姐妹中排行第三。其父是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作的师级干部,1985年离休,1997年患肺癌。从那时起,他开始以日记的形式,真实记录下自己面对生死的心路历程。

  2000年的除夕,大街小巷里不断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呼声。可在张罗着包饺子准备吃年夜饭的张小木家里,却发生了一件事:

  张小木听到从父亲房里,传出一种非常奇怪的声音,她推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只见父亲一边跺着脚,一边打自己的脸……张小木从没看到戎马一生的父亲这样!过去父亲在女儿和家人面前的形象是刚正和坚强,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使人觉得,在他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他面前,没有迈不过去的难关。张小木上去拉着父亲的手拦住他说:爸,你怎么能这样啊?父亲挣扎着说:你让我打吧,我太疼了!我知道那个东西可能已经扩散了……

  张小木把父亲扶到床上,父亲忍着疼痛躺了下去。看着因疼痛而蜷缩在床上的父亲,张小木特别恨自己,恨自己过去太不关心父亲,以致病痛中的父亲不向她们诉说。她对父亲说:爸,以前我基本上没在北京过春节,都是回山东济南跟公公、婆婆一起过春节;今年这个春节我哪儿也不去了,陪着您好好聊聊天。父亲当时疼得僵硬着身子躺着斜了一眼张小木说:聊什么?张小木说:就聊聊我们过去的往事。父亲又斜了一眼张小木,有些不耐烦地说:我、我身上这么疼,能跟你聊什么?你别来烦我了!

  父亲生硬的态度,让张小木很难受。以前父亲一心扑在事业上,虽然很疼爱孩子们,但从来没有和女儿真正平等地交流过;而张小木也习惯了这种中国传统的父女亲情,但父亲的病痛让她决定改变几十年来的父女关系,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成为他的朋友。

  缺乏沟通女儿深感内疚

  [父亲的日记:我以前的苦闷,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对她们说说,我的心里畅快了许多。和孩子们相处了几十年,却从未成为他们的朋友,我恨自己竟然错过了一生可以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今天我才发现:女儿比任何人都更理解我的遗憾与幸福。很奇怪,这次谈话比药物还管用,今天我居然减掉了半片吗啡。]

  春节后,父亲因为癌症扩散引起的剧痛,住进了医院。张小木细心照顾着父亲。终于有一天,父亲向她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说刚离休时,心里特别难受。张小木也知道父亲离休后,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但具体干什么,父亲却从未透露过。此时,张小木问父亲:你那时在外面做什么工作呢?父亲说:我在一个建筑工地干活,其实就是给人家打小工--就是在建筑工地和给水泥、沙灰的工人提水。每天一大早去,在工人开工前,提60桶水,然后再帮他们干些其它的杂活。

  父亲说这话时的神情是乐哈哈地。可张小木听了特别难受,她自责道:父亲离休后,人生道路遭遇了重大转折,生活发生了改变,心理失去了平衡,当时一定非常痛苦,可我们做儿女的,那时光忙着自己上学、谈恋爱,没有想到及时地与父亲进行交流、沟通,没想到去关心父亲。

  父亲在医院住了一年,张小木每天下班后,都要守候在父亲床前,与他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好让被病痛折腾的父亲得到片刻的欢乐。通过与女儿的交谈,父亲的心情有了很大的改变。

  2001年春节,张小木和家人一起将父亲接回家过年。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父亲在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父亲也感到这个春节是个非同寻常的春节。与家久违了一年的父亲,一进家门,仿佛感到家里特别新鲜,在几间屋子里,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摸摸大衣柜,摸摸柜式空调,又摸摸电视机……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到处都感到新好奇。家给他带来的那种亲切、幸福的感觉,在这一刻,清晰而真切地映在了他的眼眸,他脸上油然地荡漾出一种心满意足的神情。张小木和家人都觉得父亲当时特别高兴,特别轻松,好像一下子忘却了病痛的折磨。

  在这个难忘的春节里,张小木和家人谁也没想到,生命垂危的父亲做出了一件让她们感到意外的事情。

  父亲为一盆红烧肉道歉

  2001年除夕晚上,父亲对张小木说:去,给我买一大块五花肉。张小木不解地问:买五花肉干嘛?父亲说:我馋肉吃了。于是张小木按父亲的意思,去市场买回了一块五花肉。父亲说:做成红烧肉,我就想吃一顿红烧肉。

  吃年饭时,当大家把烧好的红烧肉端上桌时,父亲却没有动筷子,他给大家讲起一段往事:30多年前,有一次,我生气地把一盆红烧肉摔到地下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父亲一说,那记忆深处的往事,一下就浮现在张小木的眼前:那次,母亲做了一盆红烧肉,小姐妹仨围在小桌旁等父亲回来。望着那香气四溢、油光闪亮的红烧肉,三姐妹馋得直咽口水。但严格的家教,使姐妹仨不敢轻举妄动。好不容易,父亲回来了,一进门还没坐下就说要出差了。在张小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是经常出差的,有时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走了,一走就是很长时间。姐妹仨纷纷拉着父亲说:爸,你别走了。一旁的母亲也说了父亲几句“你怎么就这么积极呀……”等不太中听的话。父亲一听,“腾”地一下就火了起来,端起桌上盛着红烧肉的白瓷盆“啪”地摔在地上,红烧肉撒了一地……那时生活比现在差多了,一家人很难吃一次红烧肉,看着父亲摔了一地的红烧肉,几个孩子当时都大哭起来……

  掠过往事,面对眼前的这碗红烧肉,父亲说:我当时怎么就把它给摔到地上了呢?听你妈说我走后,你们把我摔在地上的肉捡起来,洗干净又烧着吃了。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太过分了,太对不起你们了。今天,我想用这盆红烧肉,向你们及你们的妈妈致歉。父亲说这话时,声音颤颤的,昏花的老眼里泪光闪烁。张小木和家人听得鼻子发酸,泪水立时盈满眼眶……

  写信与父亲作最后交流

  春节后不久,父亲的病情再一次恶化,又住进了医院。由于止痛药的副作用,父亲长时间地昏睡着,张小木和父亲已不能再以谈话的方式交流了,于是她写了第一封信:爸,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我们过去的生活那么留恋,虽然我们过去的生活显得平淡无奇,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平淡都显得有滋有味。我上大学时,周末回家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你们爱吃的东西。如果你们喜欢吃,我就特别高兴。但遗憾的是,我对你们的许多允诺至今都未实现。爸,我希望一切能重新开始,让我有机会把一切做得更好……

  张小木把信交给了父亲,父亲当时没看。张小木又和父亲聊了一会儿才走。待张小木再去医院取东西时,发现父亲正如饥似渴地读着那封信;回到家后,又听家里人说:父亲好几次都拿出那封信看……张小木觉得父亲认可了她的这种交流方式,她感到很欣慰:与父亲做一种心灵和精神的沟通,她觉得这种方式是成功的。

  父亲含笑踏上“天堂路”

  [父亲的日记:今天收到三儿的信,看后十分感动,女儿是在想方设法帮我度过生死关口。前一时期,我总是陷入对过去的遗憾和追悔中,看了女儿的信,我也觉得过去生活中虽常有矛盾,但这就是真实的、有色彩的生活。看得出,孩子是想让我和家人都正视将要到来的那一天。谢谢你,我的孩子!]

  在父亲生命结束之前的那段被病痛折磨的日子里,张小木一共给父亲写了6封信,其中一封是因为父亲那时常梦见他要到一个可怕的世界里去了,那个世界非常阴暗,没有一点光亮……张小木知道,这是父亲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对死亡的恐惧。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描绘她梦中的情景:爸,我梦里的那个“天堂”不是那么可怕的,那里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样阳光明媚,一样鸟语花香,那里有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绿绿的树林,你就在那里快乐、悠闲地生活着……周末,我开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跑车,带着我们全家人,到那个世界去看你。我们给你带了好多新鲜的水果,还有你爱看的一些报纸……我还梦见:在那个世界里,你的病痛一点都没有了,你的癌症完全好了!

  在这封信里,为了安慰父亲,消除父亲对死亡的恐惧感,张小木融入了自己很多的美好想像,把自己对父亲无比关爱的内心情感表达给父亲,但她不知道父亲是否读了这封信?读了之后是否相信她在信中的描述?

  有一天,张小木从医院看望父亲后离开时,父亲拉着她的手问:小三,那个世界真像你描绘的那么美好吗?张小木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看了她写的那封描述“天堂”的信了。她说:是呵,爸,就是那么美好。其实,她也知道自己是在欺骗父亲,可这是一个善意的欺骗,一个美丽的谎言。作为女儿,面对弥留之中的父亲,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2002年1月10日,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理解和沟通最美好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张小木发现了父亲留下的日记。读了父亲的日记后,张小木感到自己的心,与父亲的心贴得那么近,虽然死亡将他们永远地分开了,可并没有阻止张小木与父亲心灵的沟通。扫墓时,张小木又为父亲带去了一封信:爸,作为女儿,我与您一起走过了40年的人生道路,我非常庆幸在最后这两年,我们之间进行了一场真正的心灵对话。能让您在满足感中离开这个世界,是我最大的安慰。我已经把咱们的故事与您的日记写成了一本书,我希望每个读到它的人,都能了解到:理解与沟通是最美好的,无论是谁,都能从中获得力量!不要让遗憾成为永恒与回忆。(央视1套《讲述》供本报专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