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民工为何“过门而不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07:40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陶忠辉 实习生郁丽佳

  (一)

  新年伊始,江城劳动力市场人气较往年大跌,甚至出现了万余空岗待人现象(见本报1月30日C1版报道)。

  连日来,记者在三镇街头发现,来江城找事做的民工较往年人数明显减少。

  来自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的消息称,今年该市民工进入量约为50万人左右,而去年是百万之众。

  “势头比去年差多了,现在场内求职的不过千把人!”硚口区劳动力市场负责人詹光汉昨说。去年,该市场每天接近3000人,场外排着四五百米的长队。

  而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依旧“人气冲天”。交通部门介绍,武汉至广州、深圳、上海、温州、福州等地三天内的座票均告罄。

  对武汉来说,大量民工为何“过门而不入”?

  (二)

  “武汉工资收入较低,一个月只有400来块,去年打了一年工,基本上没有挣着钱。”元月31日,在武昌火车站等票南下的李辉对记者说。他是天门市黄滩镇黄毛河村人,今年决定随村里人一起到东莞去。

  “去年挣了个几万块吧!”通山县南宁镇51岁的陈栋梁笑道,今年他带着老婆、儿子一家三口,从武汉转车继续到温州“淘金”。

  “在武汉不是找不到工作,400元以下很好找,500元以上得慢慢找。”在硚口区劳动力市场,来自仙桃的殷超说。

  “像候鸟一样的‘民工潮’,是中国区域经济的一张‘晴雨表’。”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王兴昌说,市场经济直接的利益驱动,使大量民工涌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武汉一直是民工大军的“中转站”。后武汉作为我国经济东引西联的“桥头堡”,对民工由“过渡型”向“吸纳型”的转变。特别是近6年来,该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912.3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662.4亿元,这为吸纳外来务工者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经济发展仍有一定差距。

  资料表明,经济差距直接导致分配差距。“打工者收入偏低,是制约民工进来的最主要因素。”王兴昌说。

  (三)

  谈到“舍近求远”,准备赴福州打工的天门人方涛说:“那边老乡多,打电话叫我们,就决定过去。”

  他的同伴小张补充道,上世纪90年代后,一批老乡陆续到福州,从水电安装到室内装修“一条龙”服务,在当地逐步站稳了脚跟。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情的认同,使民工往往结伴出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出打工者多是在老乡的“传、帮、带”下走出家门的。

  也有不少人是因“吃过亏”,才离开武汉。“钱少也就罢了,辛苦了一年到给工钱时老板还要拖着。”1997年在武汉建筑工地干过活的黄冈人李冬蓉,如今在广州做水电安装工,每月收入2000元。“广州老板爽快多了,总能按时付工钱。”

  红安县的刘建军从怀中掏出一张欠条。年前,他在武汉工地干活,头和腿都受了伤,老板承诺的3000元工伤费迄今仍是分文未付。“我现在准备到宁波去。”他的眼中,武汉成了“伤心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的背后,缺乏的是对民工的认同感。这对把劳务、智慧等献给城市的外来人,是莫大的心灵伤害。

  “活儿脏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我们就怕别人‘门缝内瞧人’。”在汉正街打了5年工的安陆民工张培启说:“总觉得与这座城市有点‘油水不粘’。”

  省社科院陈继勇教授指出,只有当整个城市的民众以一种健康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人员,外来者才有可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活跃,激发更大的能量。

  我们真心希望大武汉,能对民工释放更多的热情让他们在这里多作停留,找到“家”的感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